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自己炸毀了位于柳條湖的一段南滿鐵路,隨后反誣為中國軍隊所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炮轟東北軍駐地——北大營,進而進攻沈陽城,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由此爆發。
這句話應該很多都在歷史教材上看過多次,北大營這三個字和抗日戰爭緊緊捆綁在一起。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令人難以相信和不可理解的是“九·一八”事變地的北大營卻在沈陽消失了。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北大營從荒廢到成為軍隊的用房、企業辦公場所、物品倉庫等,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沈陽城市建設的發展,原有的一些東北軍營房被拆除,北大營逐漸被淫沒在新建的居民區、工廠區中。
2005年5月,北大營所在地的沈陽市大東區在城市改造過程中,拆除了北大營唯一存在的兵營馬廄。
2011年5月,文史愛好者鄭英杰、陳赫、孫葉新等在大東區柳林街附近,發現一處軍隊家屬院里,有三趟平房與周邊的建筑明顯不同,普通的房屋是紅磚青瓦,而這三棟房子卻是“青磚鐵皮”。文博志愿者在網上查看衛星地圖,并與日本人繪制的北大營地圖比對,發現這幾處房子與北大營原址位置十分吻合。
于是,他們找到了省委黨校教授王建學和省社科院副研究員張潔,兩人經過實地考證后確認,三趟營房共有近百米長,建筑面積約1500平方米。這里就是僅存的北大營遺址,應該立刻予以保護。
“整個營房為青磚結構,棚頂為鐵質,與歷史文獻記載基本相同。”王建學說,按照位置進行分析,僅存的三趟營房所在地是東北軍第七旅620團的戰車營和軍樂隊營,這里成為尋找“九一八”事變的唯一見證,著名的北大營再次引起了廣泛關注。
此后,建北大營遺址陳列館的呼聲漸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提交建議、提案,沈陽市民也熱切盼望北大營遺址能夠重修開放。
2019年10月,北大營現存的三棟營房舊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北大營遺址陳列館建設工程正式啟動,總面積為12000余平方米。1號營房用作營房原貌復原,2號營房用作北大營歷史基本陳列,3號營房用作游客服務中心,對營房周邊區域進行道路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等等。對遺址的外部修繕秉承“修舊如舊”原則,保證參觀者們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北大營遺址。
修繕過程中,文物征集工作也同步進行,截至目前,共鑒選征集1400余件(套)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的抗戰類文物。其中包括刊載“九一八事變”的《上海申報》等,極具史實價值。
展陳設計上,北大營見證了辛亥風云、奉系崛起、“東北易幟”、“九一八事變”、抗戰勝利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展區設置“兵營初建英雄喋血”“占據東北方興未艾”“國難降臨奮起反抗”“國殤之地盟軍牢籠”“抗戰印記城市榮光”幾大主題,一脈相承講述沈陽近代歷史進程的磅礴風雨。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史料、文物將首次與沈陽市民見面,輔以浮雕、沙盤、模型、投影、光影成像、多媒體體驗互動等現代化展示手段,復原歷史場景、營房陳列,打破空間限制,重回硝煙歲月。
目前北大營遺址陳列館的修繕及布展等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擬定于今年9月18日之前正式開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