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一位急救專家M老師在家中突發胸痛,懷疑自己心梗,馬上撥打急救電話,急救車到達時立刻行心電圖檢查,并送往這位專家曾經就職的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在急診室,M老師自己指揮搶救自己,過程中突發心臟驟停,室顫,經過先后四次除顫及心肺復蘇急救后,心臟復跳并進行了冠脈介入取栓支架置入手術,恢復良好。
M老師能獲救,網絡文章渲染的是他親自指揮搶救自己,這是一個值得夸贊的行為嗎?
夜鷹基于對急性心梗和急救系統的了解,也想與大家分享一下這個案例中的得失。
1.突發胸痛,15分鐘不緩解,喉嚨疼痛一直延續到胃部。M老師一開始就懷疑心梗,直覺還是很敏銳的。我們普通人也需要注意這種突發的、無來由的、難以緩解的胸痛。但是一些胸口不痛的心梗才更具有隱蔽性,例如僅牙痛/喉嚨痛或上腹痛。
2.第一時間撥打電話,非常的正確。要知道,有研究顯示,在中國,當患者心梗發作時,僅有20%左右會選擇撥打120急救電話,比例如此之低的原因可能是不知道什么癥狀是心梗或沒意識到心梗有多危險。
3.急救醫生接觸到患者馬上就做了心電圖,這個心電圖打眼一看,Ⅱ、Ⅲ、aVF導聯ST段抬高,結合癥狀,直接可以診斷急性下壁心梗了。做心電圖的時間是2月27日下午16:15 。
4.急性心梗送哪里?哪里有胸痛中心就近送哪里。文章提到,M老師舍近求遠,從錦江區春熙路送到高新區的醫院,我半夜導航春熙路步行街到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顯示需要20分鐘。周六下午的四點半時段,估計半個小時的交通是需要的。但文章里說,16:30就送到了醫院急診。夜鷹不知道中途是否也有其他合適的胸痛中心,但選擇送到哪個醫院應該是急救車上的醫生必須要給出一個最優選擇。
5.到了醫院M老師忙著指揮搶救,參與會診.....結果真的突然就心跳停了。好在復蘇除顫都及時,最終心臟復跳。夜鷹是不贊成媒體宣揚這一段的。其實急診科、心內科、重癥科同僚都在情況下,患者就不要指揮了,安靜的休息更重要一些。忙著指揮反而是對團隊的信心不夠嘛。親自指揮救自己,反而可能是其心臟驟停的重要誘因。
6.在M老師心臟驟停之后,急診科的搶救顯然很高效,高質量心肺復蘇和早期除顫發揮了重要作用,兩者決定了M老師能心臟復跳和能蘇醒。但我也注意到搶救時的室顫心電圖記錄的時間是17:14,距離第一份心電圖的時間大約是1小時。(下圖,室顫)
7. 醫院胸痛中心在心血管介入手術方面的能力也是足夠的,患者右冠狀動脈的血栓被很快取出并放入支架。
8. 最后是家屬和患者都明白心梗意味著什么,應該做什么,最爽快的簽署各類同意書,能讓手術盡快實施。
大家為M老師感到慶幸,普通網友也難免會想,醫生自己都這么艱難。普通人豈不是會很慘。
其實,就目前大城市的急救體系來說,普通人也完全可以得到這種高效的急救服務。你只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可疑胸痛撥打急救電話,等醫生到來,把你抬到救護車上。
2.胸痛中心已經在眾多城市全面鋪開,急救車第一時間行心電圖檢查是常規。
3.胸痛患者會第一時間就近送到認證過的醫院胸痛中心,胸痛中心會有一套標準化、不斷改進的流程專門應對胸痛患者。對于需要急診介入手術的患者也是分秒必爭。
4.每一個心臟驟停都值得急診科全力以赴,這不用懷疑。
所以,不需要羨慕M老師,你只需要早期識別心梗可能癥狀,撥打急救電話,安靜等待急救車,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即可。
胸痛本身,越來越成為急救優先的通行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