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的出生人口,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遞減。
在近十年來,出生人口開始加速負增長,在一些地區,甚至一年之內,下降了40%。
無論愿不愿意,警鐘已經敲響,在一片繁華的歌舞升平之中。
倘若在可見的未來,人們都不愿生孩子了,我們的文明該往哪里去呢?
人口問題,必將改寫未來,引發所有的問題。
而人口問題本身,就是近30年來所有問題的總爆發而導致的結果。
這個問題,在古代的幾千年里,甚至在30年前,都是不存在的。
因為,地球人都知道,中國人愛生孩子,而且善于生孩子。
歷朝歷代,每次王朝更迭,都會造成大量人口損失,有時超過70%。
但,只要有30、50年的和平恢復期,我們就能立刻把消失的人口全都補回來。
生孩子的能力+生孩子的意愿,讓華夏文明歷經幾千年而屹立不倒。
然而,在和平年代,遭受如此嚴重的出生率下降,實在世所罕見,聞所未聞,史所未載。
這真是千古未有之大變局!
而這是如何造成的呢?
很多人,把這個問題的原因歸結為高房價和高物價。
也對,也不對。
倘若人們的勞動性收入也在顯著增加,高房價和高物價就不會是問題。
但奇怪的是,我們面臨著和韓國、日本一樣的困境:勞動者的收入增長緩慢,資產(比如房子)價格卻年年飆升。
資產價格的增長,等于是向所有人都收了一筆隱性稅。
生活成本和未來成本,以及勞動時間、焦慮度逐年增長,已經突破了臨界值。
結果,這直接喚醒了每個人的動物性:當生存環境惡化時,種群數量下降,個體繁衍后代的欲望降低。
在我看來,這些問題的總原因只有一個:資本運作下的大城市化。
這就是一切問題,包括人口問題的癥結所在。
如今的大城市,是一塊海綿。
它提供的機會、它便利的配套、它的產業集群,正如海綿一樣,把三四線城市、縣城、農村的年輕人全都吸引過來。
因為留在小縣城,大多數年輕人毫無機會。
城鄉之間、城市之間的巨大的發展不平衡,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大城市越大,小城市越萎縮;小城市越萎縮,大城市越大。
年輕人云集于大城市,造成了勞動崗位供不應求,必然導致勞動收入的縮水。
而大城市的人口密集,也導致了資本密集,必然導致土地、房價的增長。
簡單地講:大城市讓勞動者越來越不值錢,卻讓生活資料越來越值錢。
于是,我們就和韓國、日本一樣(包括低出生率):
大多數年輕人聚集在為數不多的幾個大城市里,這些大城市臃腫不堪,五環六環七環八環;
上班在城市,睡覺則在城郊甚至衛星城(稱為睡城),上班通勤兩三個小時;
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房子也越住越小;
買不起房子的年輕人,不敢談戀愛,遑論結婚生子,最后性欲衰減,變成低欲望一代;
而他們的家鄉,正在萎縮之中,那里的發展機會更少。
他們成了困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間的過客:大城市融不進,小城市回不去。
而那些買了房子的年輕人,往往貸款30年,人生中最好的30年。
表面上看,他們預支了30年的現金流,實際上,他們簽了未來30年人生的“典身契”。
這代人,被另一小群人,奪走了30年的人生。
坐擁百萬豪宅,一分錢不敢多花。
他們還敢生孩子嗎?
大城市化,并非一無是處,它是資本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它更是一把雙刃劍。
在經濟高速增長期,它的好處就顯現出來:集群化和集中化,讓生產成本、生活成本更低。
此時,勞動收入高速增長,抵消了資產價格(比如房價)增長帶來的弊端。
但在經濟發展的停滯期,它的壞處開始顯現:勞動收入的增長已經逐步落后于資產價格的增長。
而在經濟的衰退期,它猙獰的面目開始暴露:勞動性收入停滯不動,逐利的資本在生產領域難以獲利,就立刻開始炒金融、炒資產價格,于是資產價格加速飆升。
而走到這個階段的大城市化,已經吸干了其他小城市的血肉和未來潛力,所以大城市化已經不可逆轉了。
于是,幾乎所有人都束手無策。
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環境,都將持續惡化。
這種惡化,就隱藏在五光十色的生活假面之下。
這不只是我們的,也是世界的——千古未有之大變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