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咩小胖
4月6日晚在鄭州街頭,出現了疑似人販子搶孩子的驚險一幕。一位女子上前拉住一個男孩的手,要把男孩帶走,男孩9歲的姐姐拽著弟弟大聲喊“這是我的弟弟。”
這女子十分囂張地說“這是我的孩子。”還扇了小女孩一個耳光。幸好,過路人發現,把這名女子攔下。后來,孩子的家長也來了。
面對大家憤怒的指責,這名女子還狡辯,說是看到兩個孩子有大人看管,自己在路邊玩耍,所以她想把孩子送回家。
事后,這名女子被帶走調查。想必兩個孩子的家長也是十分后怕,家長說她只是離開了兩分鐘,可能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情況,畢竟街上還有很多人,而且是姐弟倆作伴。
像這樣事件的發生,做好預防工作,防患于未然是最重要的。兒童防拐,細節不能忽視,家長尤其要重視一些誤區。
兒童防拐誤區一:家周圍等熟悉環境很安全。
家長可能覺得在家周圍玩耍,屬于很熟悉的環境,是比較安全的,就會放心讓孩子獨自去玩耍。
其實即便是封閉的小區,壞人也有進來的可能。讓孩子獨自在小區內玩耍,有的甚至是在小區外面的路邊,一旦壞人趁著無人搶走孩子,后果不堪設想。
特別是對于年幼的孩子,家長還是要上心一些,盡量不要讓孩子獨自離開家去外面玩耍。大一點的孩子如果是在小區內玩,也要告訴他在小區居民集中的地方玩,不要去偏僻的地方。
兒童防拐誤區二:孩子們一起玩能作伴,也更安全。
孩子沒大人看管,但是有小伙伴一起玩,或者是家中的兄弟姐妹一起玩。這樣是不是就更安全了呢?
其實這樣在沒有大人的監護下,也是存在危險性的。不管孩子多大,他們畢竟是未成年人,在面對成年的壞人時,他們是沒有反抗力量的。
兒童防拐誤區三:帶娃時忙著聊天、跳舞、看熱鬧,讓孩子自己玩。
這一誤區容易發生在老人身上,特別是在熟悉的環境下,老人很容易掉以輕心。光顧著跟別人聊天,或者跳廣場舞,而讓孩子自己去玩耍,脫離自己的視線都沒注意。
周末帶娃在小區里的小廣場玩,幾位奶奶聊天聊得熱火朝天,突然一位奶奶十分著急地說,“我家孫女咋不見了。”
看了一圈,小廣場上都沒有孩子的身影,這位奶奶大聲呼喊孫女的名字,周圍人也幫忙找。過了好一會兒,孩子自己跑回來了,原來是跟著別的小朋友去別處玩了。幸好,沒有發生危險,要不然后悔也來不及了。
孩子不能脫離家長的視線,不僅僅是要防拐,也能夠有效地防止其他危險的事情發生,比如孩子磕傷碰傷等問題。
除了要注意環境的安全,平時對于孩子的安全教育也不能松懈,家長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
- 不要隨意泄露孩子和家庭的信息。
家長平時在社交網絡曬娃的時候,要注意隱藏孩子的信息,比如孩子的姓名,學校詳細的家庭住址等。
家長帶娃在跟陌生人交談的時候,特別是家里的老人需要注意,不要隨意向他人透露孩子的信息。有的家長甚至把孩子的大名、小名、生日等等都告訴了別人。
這些個人信息如果被壞人利用,偽裝成孩子的親人,就很容易把孩子騙走了。
- 教育孩子,要注意保護自己。
讓孩子對陌生人保持警惕,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吃陌生人給的食物,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有些孩子非常健談,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也很愿意跟對方聊天。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要多跟孩子強調,跟陌生人盡量少說話。
家長要讓孩子記住家長的姓名、電話、家庭住址等信息,以防迷路或者跟家長走散時方便求助。但是,面對陌生人的搭訕,要注意保護自己的信息。
最后,分享給大家一個防拐小兒歌,家長可以教給孩子,簡單好記。
小朋友手拉手,出門跟緊家長走。
出門玩要注意,不到人少地方去。
陌生人需警惕,給東西也不要理。
迷了路不要怕,記住電話找回家。
安全問題要多跟孩子強調,家長也要提高意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