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通過故事或歷史劇來熟悉一段歷史,比如三國那些人物,諸葛亮、曹操、劉備、關羽等,大多數人都是通過評書、故事、小人書、影視劇等了解他們,看小說的人都不算太多,而小說《三國演義》已經增加了太多的文學色彩,有點假了。
若想真正了解三國那一段歷史,起碼應該讀《三國志》,但是真正的歷史書,往往讓人望而生畏,又有幾人真正讀過呢?又有幾個人家中有真正的歷史書呢?
幾年前,家人給我買了整套二十四史,花了7000多元。看到那些書就有些生氣,豎版、繁體字,誰能看得進去?就整整齊齊碼放在書柜中,不愿觸及。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去年疫情期間,看了唐嫣主演的《燕云臺》,遼朝歷史及遼文化讓人耳目一新,想起翻閱束之高閣的《遼史》,竟然讀得津津有味,發覺古人寫的文章要簡潔生動得多。接著,我寫了不少分析劇中歷史人物的文章,也獲得不少流量。
之后再看《清平樂》,又激發起我的宋史熱,《大秦賦》看完,除了追看之前的《大秦帝國》系列,也開始好好看《史記》等歷史典籍。
有個感覺,近代史當代史把握不準,不能輕易下筆,而古代史,在看了相關的正史后,發覺歷史是如此斑斕有趣,如此跌宕起伏,又給人帶來無窮的思考。
我對歷史有了濃厚興趣。如今國家又將歷史文化置于這么高的地位,倡導國人多了解歷史文化,更覺得自己的愛好還算正面、高雅。
我學歷史,一般是先看歷史劇再看正史,看了影視劇后,那些歷史人物仿佛在心中就有了模樣。雖然讓人滿意的歷史劇不多,比起那些根據傳奇或網絡小說改編的古裝劇、仙俠劇、戲說劇等,歷史劇還是高出很多段位。
當然,像我這樣的歷史愛好者,總能從歷史劇中找到很多毛病,比如現在的《大宋宮詞》,批評的聲音很多,我還是會堅持看,看的過程中,有很多地方很失望,甚至很憤怒。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或許有人會說,不愛看別看啊!想學歷史看你的歷史書去!
我想說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學習歷史、普及歷史的責任和義務,很多人了解歷史的途徑就是影視劇,如果歷史劇肆意篡改歷史、戲說歷史,這不僅僅是庸俗低級,更是荼毒觀眾,因為它傳播了錯誤的歷史。
《大宋宮詞》我一直在看,回頭及時看《宋史》中相關內容,甚至也看《宋真宗》《宋太宗》《講述宋朝》等幾十本有關宋朝的歷史書,這其中,最權威的當屬《宋史》。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我根據《大宋宮詞》中的人物來還原他們在歷史中原貌的相關文章,與眾多的評說文章相比,是基于歷史的,也是客觀公正的。
下面從幾個小方面入手,剖析《大宋宮詞》存在的幾個問題。
首先,《大宋宮詞》在很多方面都是違背歷史、篡改歷史的。
趙元份害怕宋真宗降罪,喝醉酒后想要先殺死自己的7個兒子再自殺,宋真宗及時趕到,發自肺腑地說:“朕就你這一個弟弟,為什么要讓你死呢?”
這里有三個錯誤:
第一,宋真宗趙恒有6個弟弟,宋太宗趙光義一共有9個兒子,趙恒排行第三。
第二,趙元份只有3個兒子,而不是7個。真不知道《大宋宮詞》這樣隨意減少或增加有何用意。
第三,趙元份在澶淵之盟簽署的第二年就死了,虛歲37。
《大宋宮詞》修改人家的兒子、兄弟數目,只是為了突出“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強調趙元份子嗣眾多來襯托趙恒的子嗣稀薄嗎?
有關《大宋宮詞》篡改歷史之處,可以說不勝枚舉,這里只說這一處而已。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其次,《大宋宮詞》三觀不正。
第一集中,襄王妃在地震中生下趙元侃的第一個孩兒,這是何等的大事?趙元侃帶回民女劉娥,對冒著九死一生剛剛生下孩兒的襄王妃置之不理。只這一幕,《大宋宮詞》就把宋真宗和劉娥永久、牢固地釘在了渣男、小三的恥辱柱上。或許劉娥無辜,但“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我不魅惑男人,男人的妻子卻因我備受冷落”,這樣的結果對正室妻子何其不公?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第38集,李婉兒在大火中生下兒子,根據事先設好的計謀,宋真宗讓奶娘把孩子抱給劉娥,說是皇后劉娥生下的太子,而把一只死貓放在了昏迷的婉兒身邊,在隨后的劇情中,婉兒又發瘋了,他們還把婉兒的弟弟抓進監牢。
他們做這一切,都有個明晃晃的借口——為了江山社稷!自古有句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而宋真宗、劉娥這樣,人性都泯滅了,何談治理天下?
可笑的是,《大宋宮詞》用了那么多劇情來鋪墊這個傳說中的《貍貓換太子》,宋真宗和劉娥無論之前對李婉兒有多好,在李婉兒生孩子這一過程中,他們的所作所為喪盡天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真正的歷史中,李婉兒的的確確是劉娥的侍女,很多細節,史書中并無披露。也許為了子嗣,劉娥曾做通了趙恒和李婉兒的工作,借腹生子。李婉兒生下趙禎后,皇帝命劉娥撫養這個嬰兒那也是名正言順的。
之后劉娥封后,趙禎被楊淑妃撫養,劉娥也嚴格教導趙禎,宋真宗去世后,趙禎即位,劉娥垂簾聽政11年,大宋王朝在這對母子手中,還是平穩地發展著。為了政權穩固,劉娥沒有對趙禎說實話,趙禎不知道李婉兒是自己的生母。
李婉兒在生下趙禎后,沒有被打入冷宮,當然也沒有被明顯提升,只不過從宮女變成了位分較低的順容,之后她還生下一名女兒,那位公主不幸夭折。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這都是皇宮中的常事,皇帝臨幸宮女,宮女生下孩子,恰巧宋真宗只有這一個兒子,為了兒子順利成長為合格的皇帝,他給兒子改了嫡母。在封建王朝,這是正常事。
歷史上,宋真宗或許對李順容有些不公,但并不是生了兒子就將她立為皇后,這倒是宋真宗做事的靠譜之處。歷史上,宋真宗死后,李順容被派去守陵,這也有些不公,但這是為了政局的穩定。劉娥和趙恒也沒有虐待過李順容,在她病重之際,劉娥封她宸妃,死后也以皇后的規格下葬。
民間戲曲《貍貓換太子》流傳甚廣,但那是文化極其不發達的年代形成的,如今信息化爆炸的時代,知名導演還采取這一套把戲,甚至還有發揚光大之處,著實令人鄙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這樣刻畫宋真宗趙恒,直接就又把他釘在了“不是人”的層次上,比渣男更糟!
這樣的《大宋宮詞》是泯滅人性的!
最后,我想談談《大宋宮詞》的形式美。
看《大宋宮詞》最初幾集時,很多觀眾不滿剪輯的跳躍,我卻能夠接受,它有點像快鏡頭,不拖泥帶水。和很多觀眾一樣,初次出現的夜宴場面,讓人想起了《韓載熙夜宴圖》,不愧是名導演!劇中人物的服裝、道具、妝容等,都讓人服氣。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也就是說,這部劇的服道化是廣受贊譽的,比如蕭太后滿頭鮮花的頭飾就和一幅古畫完全吻合,趙廷美的帽子服飾也與古畫相似,這些細節都體現出了對歷史的尊重。
但是,撐起一部作品的首先是內容,而不是形式,《大宋宮詞》在那么多方面違背歷史,違背人倫,卻在細枝末節上精益求精,這樣的精致顯得如此造作,如此諷刺!
《大宋宮詞》似乎能夠預測觀眾的不滿,在每集開頭首先打出一段文字:“本劇依據史料和傳奇改編,劇情人物有所虛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越看越品,越覺得這是《大宋宮詞》的不倫不類,不打自招,它既想披著歷史的外衣,又想迎合民間傳說,這部劇的導演在采訪中還說過一個創作原則:不給奸臣翻案!
這里就想到了潘美,也就是戲曲中的潘仁美,千百年來頂著奸臣的頭銜被人詬罵。但是在讀完《宋史》后,才知道潘美是宋朝開國功臣,兩朝元老,他的過錯是擔任主帥時手下大將楊業(楊繼業)被遼軍俘獲后死亡。
在21世紀的今天,該還給被誤解千年的潘美一個公道了,本來《大宋宮詞》完全可以借助歷史來正本清源,導演卻說了那樣一句話,這已經不是簡單的以訛傳訛,或討好觀眾。
作為知名導演或編劇,他(她)應當屬于社會公知,引導著大眾的價值取向,他(她)要籌拍《大宋宮詞》,不可能不了解《宋史》。
如果他(她)不讀《宋史》,就是拿著投資方的錢來愚弄觀眾,是對歷史的褻瀆。
如果他(她)讀了《宋史》,還把潘美一家刻畫得如此卑劣,他(她)不是無知而是壞透了!他(她)違背了知識分子的良知,他(她)掩蓋真相,肆意踐踏歷史人物。
因為,在真正的歷史上,潘美的孫女嫁給趙恒,是趙恒的結發之妻,原配夫人(當時趙恒還是韓王,還叫趙元休),在趙恒改封襄王后的第二年,潘夫人去世,虛歲22,沒有生育記載。趙恒之后娶了郭氏為襄王妃,趙恒當皇帝后,他首先追封潘夫人為皇后,又立郭氏為皇后,郭皇后去世三年后,立劉娥為皇后。
潘美有好幾個兒子,沒有一個叫潘良的,其中一個兒子叫惟熙,娶了秦王女兒為妻,生的女兒嫁給了宋真宗(當時是韓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潘美的兒子中,沒有一個奸臣。潘美也為了大宋王朝征戰一生,他不是奸臣,在《宋史》中,他與曹彬并列在一起,而曹彬也是北宋開國名將,宋仁宗皇后的爺爺,若潘美是奸臣,怎可與這樣的人物并列?
對于一般觀眾來說,很少有機會去看《宋史》的。不知者不為過,但是當了解到真正的歷史,我們應當修正一下腦海中的印象。
當你知道《大宋宮詞》的編導知道這些真相,卻告訴你一些假象,肆意丑化歷史人物,你不該感到憤怒嗎?
參考資料:《宋史》《宋真宗》《宋太宗》《宋太祖與宋太宗》,圖片來自網絡或視頻截圖,如有侵權,告知作者刪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