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見一個媽媽說:“我兒子現在6歲了,她就是人們常說的熊孩子,比較難對付。每當我們不滿足他要求的時候,他就會大喊大叫,耍潑哭鬧,甚至會躺在地上不起來。啥事兒都得由著他的想法去做,不然家里就會被他搞得雞飛狗跳,鬧得天翻地覆。所以有的時候我不得不對他發火,可是發完火又覺得孩子那么小,啥也不懂,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點過分了,真是苦惱!”
其實現在社會上,這樣的媽媽太多了,而且大部分媽媽都會對孩子大吼大叫發脾氣,那是因為孩子的哭鬧已經超出了我們所能承受的底線。然而當我們大吼大叫,孩子被嚇哭的時候,我們就會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正確,然后調整心態,跟孩子道歉,重新耐心平靜的對待孩子。這種情況多了,始終不知道還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能夠讓孩子聽話,所以很苦惱。
想要解決孩子的問題,首先要從父母方面找原因,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習慣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解決父母的問題才是首要環節。英國著名思想家約翰·洛克曾提到:父母要尊重孩子,要學會培養和愛護孩子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奴隸式的管教往往會讓孩子養成奴隸式的脾氣。一旦孩子懂得了尊重和羞辱的意義,他便會成為孩子最有力量的一種刺激。
大吼大叫,其實孩子一點兒都聽不到,教育孩子的時候說話“有分量”,比“高分貝”更能讓孩子服氣。
媽媽如果耐心理智的對孩子進行教育,其實孩子是很容易接受的,同時孩子也會認真的去改正自己的錯誤。掌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掌控好孩子的未來。做媽媽一定要懂得“不吼不叫 ”的教育理念,掌握其精髓,控制好情緒,緩和緊張的氣氛,讀懂孩子的心理,讓孩子自覺遵守規則,自己學會改變。
父母是親子關系的主導者,在順應孩子思維方法的同時對其進行教育,激發孩子的自信,激發孩子的興趣,掌握好方法,就能讓孩子輕輕松松,健康快樂的成長。
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照料他們是我們的榮幸,我們要做好辛勤的園丁——澆水,施肥,除草,松土,認真培育,相信幼苗終將長成茁壯的參天大樹。放寬心態,調整情緒,讓我們勇敢的把握撫育孩子的機會。拒絕大吼大叫,巧妙的說孩子才肯聽,學會用恰當的語言搭建與孩子心靈對話的橋梁,及時溝通,掃清孩子內心的塵埃,給孩子一片晴朗的天空。以父母,老師,好朋友的身份,陪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喜歡的話,點個贊支持一下,這對我真的很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