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藝考生,很多人都帶有某些偏見,認為藝考生就是“成績不好”、“有錢”、“走捷徑上大學”。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紀錄片《我是藝考生》,將鏡頭聚焦到這群一直被誤解的群體,扒開了他們?nèi)粘5娜粘:汀把獪I史”。
藝考的學生壓力小?
“如果能考上,不吃(飯)都行,總有一天我要進那個學校。”這是維吾爾族姑娘麗莎說的話。
維吾爾族姑娘麗莎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到北京,焦慮到凌晨三點才能入睡;為了報考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專業(yè),她一遍一遍地練習和糾正自己的普通話發(fā)音。
舞蹈生安琪一邊嚴格控制飲食體重,一邊不斷挑戰(zhàn)身體極限。一邊練一邊哭是常有的事。在這些舞蹈生的宿舍里,最多的東西不是衣服和化妝品,是各種各樣的藥。
藝考生家里都很有錢?
很多人都認為學藝術的學生家里都很有錢,但其實并非如此。很多人都認為學藝術的學生家里都很有錢,但其實并非如此。
趙瀟琪和趙瀟雅是一對雙胞胎,報考器樂的二胡專業(yè),由于擔心會落榜,為了增加錄取的幾率,她們報考了很多所院校。他們的父母,每一次去北京看孩子,為了省錢,走幾公里,住最便宜的旅館。家庭收入都投入到兩個孩子身上,媽媽更是很久沒有買過新衣服。
第五次參加藝考學導演張程,從小是母親一個人帶大,前幾年,母親還檢查出了甲狀腺癌。
美術生肖思雨,從小在湖南長大,爸爸在北京一家飯店做經(jīng)理,把她送到北京學美術。爸媽兩人在一家飯店打工,哪怕再辛苦為了女兒的夢想也愿意付出一切。
人們眼里的藝考就是高考指揮棒下的“怪圈”,是教育的悲哀還是人才的全面發(fā)展?近距離接觸藝考生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他們的酸甜苦辣,真實記錄我們身邊的藝考。
藝考是捷徑?
總是有人認為,憑借藝術才藝考大學會更輕松,總是有人會說,你看他們平時就唱唱歌,跳跳舞,畫畫畫,而我們參加高考的就慘了,起早貪黑刷題啃書。
或許只有行走在藝考的路上的學生家長才懂得,這條路,走得其實不簡單。
就比如說,2019年報考中央戲劇學院考生人次67946(含兼報),表演系11441人,報錄比229:1;話劇影視表演10233人(含兼報),報錄比453:1。
而到了2020年,藝考的報考人數(shù)高達117萬之多,而且越來越多的學校提高了文化課的分數(shù)要求,使得藝考不再“易考”。所以說,藝考并非一條上大學的捷徑,而是一條同樣艱辛的挑戰(zhàn)之路。
這是一個關于青春和夢想的故事,它可能戳中無數(shù)藝考生的內(nèi)心,憧憬、夢想、挫折、困惑、信念、喜悅……藝考就是高考指揮棒下的“怪圈”,是教育的悲哀還是人才的全面發(fā)展?
本文由江南影視圈原創(chuàng),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每篇文章均有相應影視資源(上映),并且,想要看的任何電影,影視資源,關注點贊,轉發(fā)收藏,私信或者直接在評論區(qū)留言即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