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看到劉擎老師發的一組數據:
“根據《2020年中國國民心理健康藍皮書》的數據。
(1)小學階段:抑郁檢出率約1成,其中重度抑郁率檢出率約1.9%-3.3%;
(2)初中階段:抑郁檢出率約3成,其中重度抑郁檢出率約7.6%-8.6%;
(3)高中階段:抑郁檢出率約4成,其中重度抑郁檢出率約10.9%-12.5%?!?/p>
觸目驚心。
前段時間我在朋友圈刷到了“雞娃”兩個字,最初我還不明白什么意思,后來我才明白這居然指的是近幾年北上廣深的家長們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
雞娃意為 “給孩子打雞血”,不停的讓孩子去學習,去拼搏。(引用于百科)
我還搜索到了一些讓我覺得很不適的詞匯。除了雞娃外,還有以下的分類。
青蛙:指普通孩子,也叫普娃。
牛蛙:指某一方面或多個方面非常優秀的學生。種類也很多,例如數學比較好的叫奧牛,能看英文原版著作的叫英牛,兩項兼具的叫英奧混血?!?/p>
素雞:雞血級別的素質教育,比如鋼琴、圍棋、畫畫等各種才藝情商活動統統包含,還有延伸到馬術、擊劍、花樣滑冰、冰球等更一對一的課程。
(引用于百科)
相信各位讀者也有類似的感受,那就是無論走在任何一個商場,都能看到其中的一層樓是大型的“輔導中心”。有的是教繪畫的,有的是教英語的,有的是教毛筆字的,有的是教芭蕾舞的。當然,有這些地方的存在無可厚非,從某種層面上來講也是好事——孩子們可以便利地接觸到自己想要接觸的東西。
然而,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孩子們可以接觸到自己想要接觸的東西”之上。
前段時間我還讀到了一個“段子”。
“孩子學英語,詞匯量5000左右夠嗎?”
“在美國是夠了,但在海淀區肯定不夠?!?/p>
聯想到文章最初所給出的數據,我想現在的孩子們并不都快樂,原因便在于他們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沒有自己的愛好,沒有自己的主張,他們每天疲于奔命,把自己丟給壓根就不感興趣的各種課業,沒有說“不”的權利。
02.
我們作為成年人,每年都會在兒童節時給自己過節,把這個本不屬于自己的節日過出個儀式感來。究其原因,大致上是我們作為已經長大的社會人,想要短暫地追憶童年,想要短暫地回到那個無憂無慮的童真時代。
那個時代的自己,有最好的朋友,有無拘無束的下午,有可以自由安排的時間,也有著對世界純天然的好奇,和對美好的向往。這才是兒童應該有的樣子,不是嗎?
我理解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他們希望兒女可以出人頭地,可以生活的很好。也的確是因為父母的敦促和規劃,孩子們才得以過上還不錯的人生。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作為成年人,就可以剝奪孩子們自由生活的權利。
“因材施教”和“循循善誘”才是家庭教育的本質,要么孩子們自己就對某些事非常感興趣,非常有天賦,要么就是我們讓孩子接觸到那件事之后,讓他從中找到樂趣。
然而現在的一些父母,到底是為了孩子的成長而拼命打雞血,還是為了自己呢?到底是因為孩子們想要去做那件事,還是因為看到別人的孩子們有了好的收獲,就忙不迭地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去做呢?
我前段時間在小區門口看到了一個孩子,他臉上的疲憊清晰可見。
路過時我聽到他媽媽是這么說的:假期就該好好學習,努力學習,不然你怎么趕得上別人呢?快點,去上英語培訓課了。
我作為一個陌生人,當然不能去說什么,只是想起諸如此類的畫面,在最近越來越頻繁地出現了。
03.
我算一個很幸運的孩子。
我父母雖然也會有自己的期待,也會與我的理想有相悖的地方,但他們都會認真傾聽我的想法,站在我的角度替我分析,當看到我的決心時,他們也會做出讓步。
這讓我一直心懷感激,我也才得以成為現在的我自己。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的父母把我當成一個獨立的人看待。
這其實是很多家庭都能做到的。
但不知道為什么,現在的很多家庭卻開始反其道而行之。
家庭里面的每個人都不是人,而是一種身份。
“丈夫”,“妻子”,“父親”,“母親”,“兒子”,“女兒”。
這種身份成了一種枷鎖,因為每個身份都只能做每個身份“該做的事”,所以孩子們的愛好,期待,個性,天賦都成了無關緊要的事,甚至成了累贅。只要孩子們稍顯懈怠,只要孩子們想要稍稍休息,被劈頭蓋臉地責備,責備他們不懂自己的苦心和付出。
而他們何曾想過,自己所做的一切,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呢?
倘若你覺得繪畫對人生大有益處,就應該以身作則,自己沉浸在繪畫中,或者讓孩子們自己睜開眼睛,自己去繪畫的世界里摸索,你要做的,只是替他打開那扇門。
想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其實沒有那么難。只需要記起來,記起來當初的自己,是有多么想要過上屬于自己的人生。
你也曾想要被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
那要怎么樣培養獨立人格?
我想最好的方法是:鋪平他眼前的路,架好他眼前的橋,讓他拿下眼罩,睜開眼看看這個廣袤的世界。引導而不是控制,再多些信任和耐心,這樣他們的內心才會溫柔而不扭曲。
你說是嗎?
兒童節快樂,祝每個你都能想起心里住著的那個孩子。
兒童節快樂,祝全天下的孩子們真的可以快樂,永遠心懷好奇和善良,去摸索這個世界。
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個制造精良的機器,而是一個個愿意去關懷世界的人。
祝大家早安午安晚安。
文/盧思浩
圖/唐誠TANGCHENG
《離開前請叫醒我》
完整升級版
記得的認真記得,遺忘的安心遺忘
在美好的事里等待,在美好的事里相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