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緩緩君
首發 | 緩緩說
6月30日晚上,林生斌在微博公開宣布再婚生女,引起了輿論的熱議。
這兩天不少人問我怎么看,我理了下整個事件的大致脈絡。
我們先看事實,然后再做評論。
01
林生斌,老家福建霞浦,家里世代務農,在認識朱小貞的時候,他還在杭州的一家理發店打工。
和朱小貞的相遇,成為了林生斌命運的轉折點。
現在很多人在網上說,這是理發師攀上了白富美。
這個說法并不準確。
朱小貞其實也是農家子弟。
她的老家在浙江麗水(麗水和福建交界處),家里也是世代務農,但不同的是,和林生斌相遇的時候,朱家在杭州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
朱小貞家有兄妹三人,二哥朱慶勇非常敢闖敢拼。
2003年,朱慶勇帶著妹妹(朱小貞)跑到杭州,在武林路(杭州市中心非常繁華的一條街)上開了一家服裝店。
有了起色之后,兄妹兩個又把媽爸、大哥以及老家的親戚們陸陸續續接到了杭州,努力把生意做大。
這個過程非常艱辛。
朱慶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過,他們一家人曾擠住在郊區一間沒有空調的50平方的房子里,中間拉一道簾子用來分隔男女,平時也非常精打細算,哪怕進城坐一次公交車花掉5毛錢,都要記賬。
那個時候生活很苦,好在朱家的生意是越做越紅火了。
從最初的開店,到在四季青做服裝批發,后來還開了自己的服裝廠,一路往產業鏈的上游延伸。
2005年,朱小貞在理發店和林生斌相遇、相戀。
起初,女方家人并不看好他們,但因為朱小貞的執意,兩人于2006年結婚。
而且是裸婚,連婚紗照都沒有拍。
婚后,二哥朱慶勇給了朱小貞和林生斌夫婦一筆啟動資金,幫助他們自立門戶。
小兩口也沿著二哥的這條路,從開店,到做批發,然后再到自己開廠、做服裝設計。
到了2011年的時候,夫婦二人的生意已經做得風生水起,他們在南星板塊(杭州的豪宅區)買下了綠城藍色錢江的一套360方的大平層(也有說法是282方,而百度百科采納的是360方的說法)。
2016年9月,經上海某家政公司介紹,他們雇傭了莫煥晶作為家中的保姆。
2017年6月22日清晨,莫煥晶在朱小貞家中蓄意縱火,導致女主人和三個孩子在火海中遇難。
判決書顯示:
2017年3月至同年6月21日,莫煥晶為籌集賭資,多次竊取朱小貞家財物,并找借口向朱借款,上述錢款均被莫賭博輸光。同年6月21日晚,莫煥晶為繼續籌集賭資,決定采取在朱小貞家中放火再幫助滅火的方式騙取朱的感激,以便再向朱借錢。22日4時55分許,莫煥晶在朱小貞家客廳用打火機點燃書本,引燃客廳沙發、窗簾等易燃物品,導致火勢迅速蔓延,造成屋內的朱小貞及其三名未成年子女共四人被困火場,吸入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事發時,朱小貞其實發現了火情,但因為縱火地點在客廳,大火擋在了她和孩子們出逃的必經之路,最后女主人和3個孩子被發現一起死于女兒的房間。
在生前的最后幾分鐘,朱小貞多次撥打110、119以及丈夫的電話,但林生斌的電話一直沒能打通。
根據林生斌的說法,事發時他正在廣州出差,晚上睡覺的時候把手機靜音了,所以沒接到。
當時我看到這段采訪的時候,還在和身邊的人說,出門在外手機千萬不要靜音更不要關機,不然萬一家里有什么急事,聯系不上真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然而,最近網上也流傳著不同的說法,說林生斌當晚并沒有去出差。
但這樣的傳言因為沒有明確的來源,完全有可能是網友的捏造,當事人目前也沒有進行回應,無法辨別真假,只能留待大家自行判斷。
02
在火災發生后的第九天,林生斌及朱小貞娘家人和綠城進行了接觸。
隨后網上流傳說,林生斌向綠城提出了上億的賠償要求,理由是綠城物業的消防設施存在問題,要對災難負有責任。
(在后來的官方調查中,綠城物業的消防設施也確實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消防通道被改成了綠化,影響消防車通行;消控室值班人員中有一人未取得建構筑物消防員職業資格證書,屬無證上崗;火災發生時,水泵房的消火栓泵控制開關未處于自動狀態,導致救火時水壓不足;室內消火栓箱門用大理石裝飾包裹,部分開啟不便等等)
當時就有網友分析,說林生斌知道保姆莫煥晶沒有錢,而綠城是上市公司,所以就專門揪住綠城,是為了獲得巨額賠償。
在不久后的一次采訪中,主持人也問到了這個問題,林生斌多次予以否認。
說他只是為了尋求真相,是為了討回公道,“談錢是沒有意義的”等等。
后來在主持人的反復追問下,林生斌終于承認,是自己委托的律師向綠城提出了1億多的賠償。
這里就有個問題,律師在向綠城提出具體的索賠金錢之前,難道不需要向委托人確認嗎?
顯然,林生斌是知道這個數字的,但他在竭力避免做正面的回應。
而這個主持人(當初采訪過劉鑫的那位)也很厲害,不依不饒,最終林生斌不得不承認有通過律師提出過這個巨額的賠償數字(1億多)。
但他同時表示,這筆錢(如果能拿到的話)他自己絕對不會拿來自己用,而是會成立一個基金會(名字也取好了,叫“潼臻一生”),專門用來幫助那些在火災中受害的人群,用來提升中國高層住宅的防火減災水平以及促進家政行業完善保姆的甄選機制。
后來林生斌在他的網店里,也公開承諾過,“每成交一筆,就捐贈10%做公益”。
一些消費者在購買之前,還專門向他們確認過,得到的也都是肯定的答復。
那么,這個基金會目前做得怎么樣了?
很遺憾,直到現在,這個基金會都還沒有成立。
但毫無疑問的是,賠償金林生斌早就已經拿到手了。
2018年,林生斌、朱恒仁、徐枚枝(后面兩位應該是朱小貞的父母)將綠城物業、樓盤的建設方、監理方、消防、家政等9家單位告上法庭,索賠超過1.4億,其中包括死亡賠償金、喪葬費、交通費、被扶養人生活費、財產損失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等。
2019年,3名原告與綠城達成和解,主動撤訴。
當時,林生斌的律師向媒體表示:“綠城表達了足夠多的誠意,我們也接受了他的誠意,所以才有了撤訴。”
網上有不少人在說,林生斌拿了1億多的賠償金,這個肯定是不準確的。
因為1.4億是索賠金額,和解的時候肯定要討價還價。
而且這1.4億中,有8000萬的訴求是精神損害撫慰金,而在國內的司法實踐中,并不可能會支持這么高的數字。
那么,綠城到底賠了多少?
具體的賠償金額,因為簽了保密協議,無法公開透露。
但我個人分析認為,這個數字雖然沒有1個億那么多,但大概率在2000萬以上。
因為在林生斌的索賠框架中,有一項是房屋回購款。
也就是出事之后,這個房子林生斌肯定不會再去住了,所以要求綠城進行回購。
大家可以來看一下藍色錢江的房價走勢。
(以上數據來自“安居客”)
2018年的時候,藍色錢江的房價大概在9萬不到一點,而林生斌和朱小貞那套,面積為360方,總價應該超過3000萬。
當然,在協商過程中,綠城也有可能要求按照事發時的房價來回購。
我問了下藍色錢江的業主,回復說2017年年中,他們小區的價格大概在7-8萬左右(具體還要看位置、戶型等等)。
如果是按照這個價格進行回購,回購款至少也應該在2000萬以上。
而且律師也說了,綠城表達了足夠多的誠意,再加上朱小貞和3個孩子的死亡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精神損失費等等。
綜合以上信息來看,我認為2000多萬是一個比較保守的數字。
林生斌曾信誓旦旦地表示,“我自己拿這個錢我能花的下去嗎”,說要把賠償金拿來做“潼臻一生”的基金會,全部用來做公益。
可惜的是,多年過去了,基金會至今連個影子都沒有。
(疫情期間,林生斌倒是捐過5000個口罩,但和曾經的承諾相比,相距甚遠)
03
林生斌沒有成立“潼臻一生”的基金會,但是注冊商標卻非常積極。
2017年10月16日,當時還“沉陷在悲傷之中”的林生斌,遞交了第18、35、42三個類別的“潼臻一生”的童裝商標申請。
2018年6月4日,林生斌又遞交了第25類童裝相關的兩個商標申請。
2019年1月21日,2019年5月30日、2019年8月14日、2020年4月,林生斌多次提交了各種各樣的商標申請,其中2020年8月那次,更是一口氣申請了18個商標。
就在高調公開“再婚得女”的前幾天,林生斌依然在申請商標。
我不知道你怎么看,反正我就覺得這人心理素質真不一般。
老婆和3個孩子死了,他一邊要找綠城打官司,一邊要應對網絡媒體,一邊還不忘要注冊商標。
尤其是2018年6月4日那次,那是莫煥晶二審宣判的當天,他竟然還在注冊商標,被網友們稱為“時間管理大師”。
另一方面,林生斌還要不斷地去維持自己的人氣。
一直到今年的5月24號為止,林生斌都在微博上營造“深情”人設。
清明那天,更是寫下了“等忙完這一生,我來看你們”這樣感人至深的句子。
這些微博是他自己寫的嗎?
考慮到林生斌以前是做理發師的,如果這些微博都是他自己寫的,那我只能說他天賦異稟。
但在2020年的時候,就有媒體曝出,林生斌是某MCN(Multi-Channel Network,俗稱“網紅經紀人”)旗下的主播。
最近又有自稱前綠城員工的網友跑出來說,其實早在出事后的第一個星期,林生斌就找了營銷公司和公關公司造輿論。
這位網友說的是真是假,不好輕易下判斷,但林生斌背后有MCN機構的扶持和營銷,這個是主流媒體公開報道過的,肯定不會錯。
而且,從他悲痛之下也不忘注冊商標這個事來看,出事后第一時間就找了營銷公司的可能性,我認為是存在的(而且別忘了,他是做生意的,不僅做實體,也開網店,所以對宣傳和獲取流量這一塊,應該是很熟悉的)。
這也正好解釋了,為什么林生斌去做個紋身或者去拜個佛什么的,總能第一時間引起網絡媒體的熱議。
恐怕是背后有團隊在炒作吧。
四年來,林生斌對外樹立的人設“深情”(其實還有“公益”)人設,讓他源源不斷地獲得了經濟上的收益。
我老婆有個同事這兩天就非常生氣,因為她曾經就是那個為林生斌人設買單的顧客,只要是買衣服,她都會優先去林生斌的店里買。
結果突然被告知,人家不僅結婚了,連女兒都有了。
自然就會有一種被蒙蔽,被欺騙的感覺,所以非常生氣。
而選擇公開“再婚得女”的時間點,顯然也是精心設計過的。
那條微博的最后一句話透露了,這個女孩是金牛座。
而金牛座的出生日期是4月20日-5月20日期間。
為什么不第一時間公布,而是選在6月30號那天,而且還是晚上11點多公布?
因為再過不到1小時,就是百年華誕的喜慶日子。
林生斌和他的團隊非常清楚,在這個節骨眼上,主流媒體的關注點都會在100周年的報道上,無暇顧及他的那點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輕輿論的影響。
以我做自媒體的經驗,如果不是選在這個時間點公布,這個事應該早就在熱搜上霸屏了。
04
7月1日下午,即林生斌公開再婚得女的第二天,朱小貞的二哥朱慶勇在微博上公開了兩家的矛盾。
“本來不想多說曾經的種種,為生活你營造你的人設也正常……”
直指一直以來,林生斌都是在營造人設。
“事已至此,我妹留給二老的,也該憑你自己良心做個了結了,二老年事已高,身體又不好,你叫他們找律師與你對峙……”
這句話透露出,兩家目前存在財產上的糾紛。
“對曾經的岳父岳母,即使人走茶涼,也應該多少有點心疼了。”
言下之意,就是林生斌薄情寡義。
回想當年林生斌和朱小貞發家致富的整個過程,他們的第一筆啟動資金,是朱小貞的二哥朱慶勇出的。
沒有朱小貞娘家的支持,林生斌不可能有今天的生意規模。
而且在朱小貞和孩子遇難后,他還在不斷地用他們來打感情牌,營造一個深情的人設,來幫助自己擴大生意。
但從那句“你叫他們找律師與你對峙”來看,現實中的林生斌,傷透了朱小貞娘家人的心。
(有網友認為,林生斌是不是把賠償金獨吞了?我認為這個可能性比較小。因為當時起訴的原告有3位——林生斌、朱恒仁、徐枚枝。即林生斌和朱小貞的父母。最終原告與綠城達成了和解,必然是要3位原告一致同意才行,也就是必須要經過二老的同意,所以賠償金的分配應該當時就已經定下來了。真正糾紛大概率是在遺產的分配方面)
總體上來講,林生斌這人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非常精明的商人,智商在線,演技也很好,但同時也很自私,翻臉不認人,言而無信。
大家可以看下2017年他和主持人的那段采訪視頻,可能會更有感觸。
當然,網上也有另外一種聲音,說人總要走出過去,人家再婚生女是他的私事,外人又憑什么指責?
還說對林生斌的指責是在苛求“完美受害者”。
我完全不同意這種觀點。
因為網友并沒有要求林生斌立“深情”牌坊,是林生斌出于商業利益考慮,自己主動要立。
你可以當,你也可以立。
這兩樣如果你只占了其中一樣,我覺得沒什么可指責的。
但關鍵是你又當又立,欺騙了公眾,還借此牟利。
公眾發現自己被騙后,難道還不能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了?
哪有這樣的道理?!
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一個視頻。
這是事發后林生斌在小區擺靈堂時的一段視頻。
在這段視頻中,林生斌站在臺上對大家說:“我的微博大家知道吧?”
群眾:“知道”
林生斌:“我希望大家置頂!”
林生斌:“我的微博叫什么?”
群眾:“老婆孩子在天堂!”
林生斌:“再講一遍!”
群眾:“老婆孩子在天堂!”
林生斌:“老婆,孩子,你聽到了嗎?你上天堂了!去了極樂世界!今天大家都來為你祝福!”
然后群眾中就有人開始哭了。
第一遍看這段視頻的時候,我就一種說不出但又很奇怪的感覺。
后來我想到了兩個字——邪門。
就像一個傳銷的頭目,在給大家洗腦一樣,發動群眾去支持他、擁護他,卻唯獨感覺不到一絲悲傷的味道。
這個的視頻最后,還有一個細節。
就是當林生斌在說“希望你(朱小貞)在天堂一路走好”的那個瞬間,朱小貞的遺像,突然翻到在地。
回顧整個事件,其實最悲慘的就是朱小貞了。
出生于貧苦家庭,好不容易通過艱苦的奮斗改變了命運,然后回家帶3個孩子,又好不容易把3個孩子拉扯得大一點了,可以做點自己的興趣愛好了。
結果一把大火,命沒了,孩子也沒了,丈夫還和自己的娘家人翻臉了。
沒有希望,沒有傳承,甚至連個婚紗照都沒有,什么好的都沒能留下,只留下了一地雞毛、世態炎涼。
一生奮斗,換來了這樣的結果……
很悲傷,不知道叫人說什么好。
祝福大家都能平安健康吧。
好好活著,比什么都重要。
P.s
關于這個事,還有各種各樣的傳言。
比如說什么保姆是現任妻子介紹的,又或者說什么保姆和男主人有一腿等等,這些說法完全找不到可靠的出處,而且我個人也認為過于夸張了,可信度不高,就不放在正文里了。
但在2018年1月的時候,有網友表示,在南京偶遇了高度疑似為林生斌的男子,身邊還帶著一名女性,兩人一直手牽手。
是不是林生斌本人我不知道,但外貌確實比較像,大家可以自己來看一下。
緩緩君:985高校工科男,時代華語圖書簽約作者。有一些故事,也有一些觀點;有一點理性,也有一點溫度,已出版《我就喜歡這樣的你》。公眾號:緩緩說(huanhuanshuo5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