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中國走上世界大舞臺,世界需要中國的聲音。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山東企業不斷打通不同語境,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精神力量。
大數據服務企業“出海”
“我們是國內最早基于海外金融大數據(證券、基金、風控大數據)從事BPO金融服務外包類的高科技公司,主要服務的客戶已涵蓋大部分國際頂級交易所、券商機構、政府金融部門以及高校院所,通過BPO業務中的大量數據資源,逐漸參與到國際風險控制咨詢和盡職調查中。”近日,戈爾特集團首席經濟顧問郭建峰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從2005年成立至今,他們已經協助多家山東國有、私營企業進行海外上市、融資和研發等,幫助山東企業融入全球經濟。作為“講好中國故事”的“見證者”,郭建峰見證了中國企業話語權的逐步強大、國際朋友圈的不斷擴大,更習慣用“大數據”向海外講述“生意經”。
“‘走出去’真正站在國際舞臺上,很多國內的上市公司已經有了不同的探索,對于原創性的中小企業,恰恰需要我們提供平臺,尤其是幫助他們在海外落地。”郭建峰表示,他們在為一家準備海外上市的山東企業做前期評估時,就結合了自身在相關領域充足、真實的大數據,提供了最具價值的咨詢服務,讓其少走彎路。
一家從事出口業務的企業負責人熊瑞奇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把講故事的方式,改用大數據來說話會更生動。“比如中國從秘魯進口牛油果,通過數據分析可以了解到,如果中國人每周多吃一個牛油果,就能為秘魯創造多少個就業崗位。這樣生動直觀的介紹,會讓秘魯人民對中國產生濃厚興趣。”熊瑞奇表示,推而廣之,如果中國企業在進行自我推介時,能活用包括大數據在內的各種方式方法,用實際數據增強說服力,將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互聯網+大數據’正在成為中國企業創新轉型的突破口。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帶一路’數據庫,可以為企業提供依托于投資的戰略分析報告。”郭建峰表示,大數據是雙向的,很多國外企業也需要了解中國國情和企業,幫助他們加大投資中國的力度,也可以幫助中國企業為融入國際化經濟和金融市場做好充分準備。
嘗試孵化魯版“李子柒”
從事內容“出海”的青島致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曉虎,與專注語言本地化翻譯的濟南譯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毛雪菲,通過強強聯合,把介紹中國的相關視頻內容重新拍攝、剪輯加入字幕,推廣到YouTube、TikTok海外版等平臺。“我們考慮到目前平臺的用戶多是90后、00后,投放到歐美市場,我們會按照海外的邏輯和觀看習慣進行視頻剪輯,再去投放。”張曉虎介紹,李子柒的短視頻在海外受到廣泛好評,收獲了千萬粉絲,這說明中國故事的挖掘需要找到相應的“爆點”,但如何挖掘、如何呈現,這是他們一直在反復嘗試的。
據了解,李子柒的視頻在國外某短視頻平臺,單個視頻播放量就超過1000萬,全網播放量已經超過50億次,在海外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網紅。“李子柒的短視頻,從做豆瓣醬、采野生菌菇,到染布做衣服、古法造紙,都在試圖重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而海外網友對這些視頻的追捧,也印證了世界不同國家的觀眾對中國文化的關注,帶有禪意哲學意味的文化解讀,可以讓觀看者感到很愜意。”張曉虎認為,李子柒的視頻,沒有一個字在“強勢”推介,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她只是默默地在那里干著農活,偶爾跟奶奶說幾句四川方言,但全世界各地的人,卻開始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國傳統文化。
張曉虎表示,目前他們致力于打造魯版“李子柒”IP及系列短視頻,通過不斷探索海外的新媒體模式,在標簽化的文化視野中,歐美觀眾、媒體識別度很高,如何“潤物細無聲”的宣傳就顯得更為重要。
在視頻拍攝和內容制作外,還需要將專業的語言字幕、觀賞習慣、思維方式等技術植入視頻。毛雪菲此前一直在服務海外企業,她認為,單一的中國文化輸出并不一定能夠讓內容“叫好又叫座”,通過他們對歐美文化的了解和對視頻內容的梳理,兩家企業的合作,可以讓中國的文化公司了解到海外市場和企業的商業思維,助推文化輸出。
“魯味兒”藝術傳播海外
談起“講好中國故事”,濟南市呂劇院院長張玲對此體會頗深。張玲介紹,自己作為文藝工作者,從2017年到2020年帶領山東獨特的地方戲曲劇種一一濟南市呂劇院走訪了十幾個國家。向世界主動發聲,利用藝術這種最佳的紐帶,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推手。
2017年,作為“中阿絲綢之路文化之旅”的一部分,濟南市呂劇院以“中國濟南民樂團”名義遠赴約旦進行演出,廣受好評。“在這次訪問演出中,我們用國際化的形式來演奏中國、山東和濟南的曲目,甚至用民樂演奏國外曲目,增加了形式感。”張玲介紹,出訪期間,中國國旗在當地高高飄揚,很多當地市民都對來自中國的藝術文化贊口不絕。
呂劇作為泉城濟南的本土特色劇種,已經有了百余年的歷史。近年來,濟南市呂劇院屢屢走出國門,在世界范圍內搭起了一座座友誼的橋梁,讓“魯味兒”藝術傳播海外,這對于一個地方戲院團來說,如同一個奇跡。
“與雜技、舞蹈等藝術項目相比,戲曲走出國門有著不小的難度。即使有著語言與文化的隔閡,但是雜技與舞蹈足夠直觀。然而,戲曲不同,作為語言的藝術,在跨文化的傳播中面臨著很多客觀因素的限制。”張玲介紹,經過精心編排,濟南市呂劇院展示具有濟南傳統民族文化特色的呂劇《逼婚記》和《桃李梅》經典選段,還有戲曲獨有的長綢舞表演《梨花頌》、水袖組合《茉莉花》以及戲曲服飾、頭飾秀等節目,還會用中國傳統戲曲重新演繹當地的歌曲,效果非常顯著。
張玲認為,下一步,中國的戲曲等藝術表現將在服裝、樂器等方面再上一個檔次,與世界同步。在內容和形式上要保持創新,與時俱進。她認為,通過藝術講好中國故事,可以讓世界看到并了解中國,讓國際媒體看到山東、了解濟南,這是中國藝術融入世界舞臺的過程。
(編輯:徐松麗 陳德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