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
知者,智也。真正的“智者(知者)”是沒有不知道的(為什么“無不知”這個以后說)。但是知者之智,是能夠按照“當務”之急去做事。最應該做什么就先做什么,分得清!做事不亂,有主次,有先后,有輕重緩急。
“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就是這個意思。不是一天到晚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創新不是胡思亂想),干任何事情都憑欲望,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不對主觀自我多分析,不對外界客觀多了解,困而不學,如此越努力就越沒有成績,怎么能夠獲得更美好生活?
“仁者無不愛”。常看新聞報道,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貧困落后地區的人民生活很苦。仁者,人也。是人,都有愛心,都有“無不愛”的仁心。看人受罪受苦受難,是人都會難受,都能感同身受,都想自己擁有超能力,可以救苦救難。但是我們多數人都是普通人,能力有限。
急親賢。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能力,這樣才有幫助更多人的能力。不能整天好高騖遠,不切實際,要一步步,先從愛自己身邊的親人和尊敬身邊的賢人開始,這個是“當務之急”。
親人不愛,賢人不敬。你愛旁人也不過就是仁心一念,沒有實際能力幫助的。或就是為了博得個好名聲,假此愛人之心而謀富貴。“有心為善,雖善不賞”,因為本心被利用了。古之圣賢教人從愛身邊的親人做起,就是親人之親,最能得“誠”,在愛親人中體會到什么是真正的、無私的、至誠的愛,就能夠在有余力之時推此至誠之心仁愛天下了。若是在親人之中都沒有至誠之真,則對他人的愛,一定是泛泛的、表面的、假借的。
仁者之愛,當務之急,愛身邊的親人。
敬愛賢人,你就能不斷進步,就不會固化落后,就可以見賢思齊,擇善而從。這個是”學而不厭“、”學不可以已“的具體方法。能夠真正做到敬愛優秀的、先進的賢人,就能夠最終達到“無不知”、“無不愛”。
從“愛自己”開始,愛自己的身體,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干事業的第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絲毫毀傷”。時時刻刻愛自己,不要讓自己“委曲”,要養浩然之氣,挺起胸膛做人,自己堂堂正正的立身成人了,就可以擔擔子了,就可以養家糊口了。如果再有余力,就可以進一步推的更大,治國平天下了。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從夫妻之間的相親相愛,相敬如賓,然后疼愛子女、孝敬父母、誠信朋友,尊敬領導,在平日的生活中先把做好這些,就能夠進一步擴大。
真心待人,人才能真心待你。互敬才能互愛,相敬才能如賓,這個就是“平等”。沒有“平等”就不會有“真心”。夫妻之間有平等,能相互尊敬,就會“和諧”。至情既至理,情理是不能二分的,是一以貫之的。
儒家的思想是“推己及人”、“由近致遠”,從誠意正心修身開始的,得一平等心、至誠心、初心、本心。用此心親其親,子其子,從夫妻、父子日常生活中去做,這個”至誠心“,就是“天地心”,一經推開,便能經綸天地、察乎天地了。
孟子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心腹;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孔孟的“仁道”是講平等對待的,講“以直抱怨”的。老子直說“混沌”道。所以他是“以德報怨”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沒有什么仁與不仁。
老莊“只與神明居”,他們是從“天道”上說的,也就是只講“道一”,不說“一生二”。
孔子的道二也是道一,卻是“合二為一”的,老莊說的就是“一”。一陰一陽之謂道,是說“合二為一”的,一以貫之的。老子卻直說“道”,不說陰陽。
不知孔孟就言老莊的人,一定不會真知,只會假借老莊遁世逃避,得不到老莊的真精神。先知人道,才能知天道。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人,必自愛而能愛人,必自尊而人恒尊之。故“挾貴而問,不答;挾賢而問,不答;挾長而問,不答;挾有勛勞而問,不答;挾故而問,皆所不答”。
自尊,不過是平等對一切人,也要一切人都平等對待自己,如此而已。“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也。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所謂“知者無不知”,不過知:道在邇也。親親子子,而后能不獨親不獨子。
當務之急:學會愛自己身邊的親人,尊敬并向優秀的人學習。(李多善隨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