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的情感樹洞。點擊上方“關注”,你的故事,你說,我聽
禾田飛歌 | 原創文章
1、
婚姻要以愛為起點,以物質為基礎,但不能把婚姻物質化。
記得《傲慢與偏見》中有一句經典語錄:
“只考慮金錢的婚姻是荒謬的,不考慮金錢的婚姻是愚蠢的。”
戀愛時,各過各的,各回各家,并不牽扯到物質問題。有情飲水飽,除了愛還是愛。
可是,當邁過了熱戀階段走進婚姻,很多隱藏在愛情背后的現實問題就浮出了水面,有感情問題、有物質問題、有家庭問題,你會覺得為什么婚姻會帶來這么多事兒?在這許多的事兒當中,有一件事很關鍵,那就是物質,說得明白一點,那就是錢。
因為你會發現,婚姻中除了愛之外,有很多現實問題與錢緊緊相連:父母養老問題、孩子教育問題、生活日常開銷,離了錢,真的是寸步難行。
曾經聽人說:“決定嫁給一個人之前,務必要看看對方的家境。”
以前的我完全不能認同,但現在的我也不得不承認,貧賤夫妻百事哀。物質打敗愛情的故事也經常在現實中上演。
“明天孩子的入托費要交了,你賺到錢了嗎?”
“我天天辛苦地東奔西走,你天天在家帶個孩子,什么也不干。”
“媽媽身體不舒服,想吃點好吃的,你給她買點吧。”
“買什么買?我哪里有錢,你怎么不賺錢給她買?”
“這日子沒法過了。”
“不過就不過,你以為我想跟你過這苦日子。”
因為沒有錢,兩個曾經相愛的人撕破了臉。
這就是婚姻的現實,愛在婚姻里已經不是必備元素了,它太純粹,太容易受現實所傷。可生活,是含有很多雜質的,是愛把這些雜質融鑄在一起,構成煙火的生活。
經歷過婚姻,見識過在愛情中不曾見過的婚姻的真相后,我一邊認同物質是婚姻的保障,一邊也認同,能否共同度過貧窮,關鍵也在于人。
2、
張家偉(化名)見識過女友楊歡(化名)的家庭。那時,兩人感情進入了第二年。
張家偉走進楊歡的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楊歡家真的太小了。
只有前后兩間房,大一點的是楊歡父母的房間,小一點的房間兼具楊歡臥室、客廳、餐廳等諸多功能。張家偉一來,楊歡只能去與父母同住,讓張家偉住客廳。
廚房設在陽臺上,洗漱、洗菜、洗碗都在同一個水槽,凳子架上菜板,人就蹲在地上切菜,衛生間小得只能放一個馬桶,人洗澡時只能坐在馬桶上。
而這樣的房子并不是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而是在平均房價不到3000塊錢的三線城市。
張家偉不能想象,一直陽光快樂的楊歡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過著這樣的生活,怪不得她難得在假期回過家,她要打工賺學費和生活費。
但因為楊歡外向開朗的性格,一度讓張家偉誤以為她只是想鍛煉自己,早點接觸社會。而楊歡又什么都不說,有時還會用打工賺的錢,給張家偉買他需要的數位筆、換新電腦。
原來她是真的需要錢。楊歡父母是普通工人。母親身體不好,家里大部分錢用來給母親治病、增加營養。而母親曾經因為不想讓楊歡受苦,打算停藥。被楊歡發現后,她笑嘻嘻地安慰母親,她很能干,課外還兼職,能掙錢養活自己。有時候實在太難了,楊歡也接受過親戚的幫助。
張家偉這次去楊歡家,是他覺得兩人已經戀愛兩年了,感情穩定,想上門提親。
楊歡這一次倒沒有阻攔,只是在張家偉提出來后,她考慮了很久,最后同意了。她說:“是時候讓你了解我的全部情況。”
這里能看出來,楊歡其實是有些顧慮的,但婚姻也需要坦誠,自己是什么情況、自己家是什么情況,有必要讓男友知道,她把選擇權交給了張家偉。
3、
張家偉沒有辜負楊歡,他對楊歡說:我不在意你家是什么情況,我愛的是你這個人。
張家偉把楊歡家的情況如實告訴了父母。父母沉默了一會兒,接受了這個現實,并對張家偉提出了要求:
“人是你選的,我們相信你的眼光。既然你們想結婚,錢就不要亂花了,好好攢著買一套房子,大小不論。人家姑娘嫁給你,你就要給岳父岳母準備房子。人家也是獨生子女,有房子,楊歡就能隨時去看看父母。”
在楊歡研究生畢業那年,兩人結婚了,婚禮舉辦得很簡單,是楊歡要求的。
婚后,兩人為了好日子開始打拼。
張家偉主動要求加班出差,可以賺更多的錢。
楊歡先是在一所民辦大學里當老師,一個月到手3000多塊錢;她邊工作邊尋找機會。后來楊歡跳槽去了另外一所學校。不坐班、不打卡,有課就去上,沒課就在家里備課,還能抽時間做做家教,這樣一個月下來,也能掙個小萬元。加上兩人都很節儉,很快,他們就買了一套100多平的房子,總價100多萬,盡管要多還40多萬的貸款,但兩人依然對未來充滿信心。
楊歡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沒事,不累,我年輕著呢。”
張家偉也開玩笑說:“你看不起誰啊,有我呢。”
同年,房子裝修好,楊歡把父母接到了身邊。年末,楊歡懷孕了。父母就一直住在這邊,幫他們照顧孩子。兩家人和和樂樂的。
一年之后,他們買的房子漲到了210多萬。岳父跟張家偉商量:“你們太辛苦了,要不把這套房子賣了,換一套小點的偏一點的,還能余不少錢呢。”
張家偉笑著寬慰岳父:“爸,放心吧,買房子就是住的。我們就不折騰了。您看,您二老住在這里,這房子就蹭蹭蹭不斷地上漲呢,還真是我的福氣。”
4、
四年過去了,張家偉與楊歡感情一直很好,孩子活潑可愛,雙方父母都在身邊。這種平淡穩穩的幸福,讓兩人更有干勁兒了。
張家偉時常感嘆道:“現在該有的都有了,還沒有的,我們兩人會繼續努力,但也不去奢求。幸好當初我不在乎她家境,只在乎這個人,讓我們現在這么幸福。”
有人在乎物質的豐富,也有人不在乎,他們在乎身邊的這個人,與這個人的共同奮斗。
每個人對生活的向往不一樣,個體對追求幸福生活的手段也不一樣。
有人將婚姻物質化,將感情明碼標價,要房要車要家境,在物化婚姻的同時,也在物化自己。
但是,就如同商品買賣一樣,你想把自己賣個好價錢,有沒有想過你的價值是否與別人的付出對等?你是否能一直讓自己的價值與之對等?
如果不能一直對等,強勢的一方注定會嫌棄弱勢的一方;不上進、好吃懶做、不擔當,婚姻終會走向盡頭;
如果彼此想一直對等,那么婚姻的歷程,就是一個造就彼此勢均力敵的過程,那么,對方有錢沒錢,是不是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因為只要兩人一直奮斗,好日子終究是會到來的,“莫欺少年窮,終須有日龍穿鳳”。
當然這樣說,不是說物質對于婚姻不重要的意思,物質依然是婚姻的基礎,是穩定婚姻的必備條件;
但相對于物質來說,關鍵的還是人的因素,那個人愿不愿意,陪你起于微末,發于華枝;那個人愿不愿意用青春陪你走過艱難歲月,迎來美好生活。
美好的婚姻,一方面是三觀的相同,愿意為了對方吃盡苦頭,享盡幸福;另一方面,努力滿足彼此的物質需求。敢于說愛,還能勇于創造豐裕的物質,婚姻才會得以長久,不讓彼此的愛消弭于柴米油鹽的爭吵中。
婚姻,要談愛。也允許談錢,但就是不能純粹談愛、純粹談錢。
就如作家三毛說的:
“婚姻如果不落在吃飯、穿衣、數錢這些小事上,是不會長久的。”
圖|網絡,如侵必刪
END
今日互動話題:
你的婚姻談愛多還是談錢多?
請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