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去的房票
上海新盤搖號有積分要求,著名倒掛網紅盤復興瓏御的搖號入圍積分是112.8分。
復興瓏御限價13.6萬,但是周邊二手房房價是20萬,倒掛紅利讓人趨之若鶩。
這是上海第一個積分門檻破百的樓盤,要達到這個分數,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上海戶口、已婚、無房戶、五年內無購房記錄、社保年限≥18年零4個月。
那么,四十多歲上海戶籍的無房富豪,這樣的人真的存在嗎?
可能性有,但是很小。所以這些人是通過什么騷操作來獲得這個積分呢?
操作大概率是這樣的,四五十歲的上海人,通過將房產贈與直系親屬,將自己變成無房戶,然后憑借超過18年的社保年限,獲得高積分,然后入圍參與搖號。
如今,這條路基本被堵死,很多人一夜之間失去房票。
上個月,上海將贈與納入限購范圍,贈與的房產五年內仍將被計在贈與人名下。
上海的調控還不止于此。
上周上海某銀行緊急通知,自8月6日起,將以買賣合同價、交易中心核驗價、銀行評估價三者孰低作為貸款申請房價標準。
這也意味著,如果成交價高于政府核驗價或銀行評估價,則銀行無法按照成交價放貸,首付比例會提高。
雖然沒有像深圳那樣直接出臺二手房指導價,但是上海幾乎已經箭在弦上。
前幾天,某二手房交易APP下架了上海前灘地區的全部二手房源,前灘20W的均價大概已經超出了政府的忍耐上限了吧。這些房源再次上架的時候,預計掛牌價不會超過15萬。
2、加碼的調控
正在失去房票的,不僅只有上海人。
很多生活在北京、杭州、成都的人也在失去房票,政策的補丁逐一被完善。
在北京,自8月5日起,夫妻離異的,原家庭不符合購房政策的,李易3年內任何一方均限購。
有數據顯示,北京大約15%的房子是被離婚家庭買走的,如今通過假離婚獲得房票的路徑幾乎被堵死。
在杭州,調控更為嚴厲。
落戶杭州未滿5年的戶籍家庭,連續繳納社保滿2年,方可買1套房。非杭州戶籍家庭,在購房之日前4年起連續繳納城鎮社保或個人所得稅滿4年,可買1套房。
一夜之間,50萬大學生失去房票。那些想通過落戶杭州快速獲取房票,但沒有想真正留在杭州的人,也被排除在外。
因為此次調控失去杭州房票的,預計將會超過100萬人。就在一個多月前,網紅盤“濱融府”那樣萬人搖號的場面,一時間恐難再現。
在成都,通過“贈與騰資格”的路徑被堵死,通過遷移戶籍、社保獲取靠前搖號順位的路徑也被堵死。
從一線城市,到二線熱點城市,越來越多人正在失去房票。未來,相信調控名單上的城市還會繼續增加,這一輪的政策調控遠遠沒到終點。
3、劇變的時代
房票越來越緊俏,因為,時代在變。
這是大國博弈的時代,我們的國家有突破“卡脖子”的現實需求,和平年代要突破科技封鎖,唯有不斷的科技創新。未來產業工人、技術工人的需求未來一定是空前的。
但是,我們的年輕人既不愿意務農,也不愿意務工,況且我們還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
連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都變了,試問,房價一路暴漲的局面憑什么維系?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房價高企,對風險防范、人口生育、大國博弈都是不利的。
因此,政策預期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原來的調控更多的基于穩住房價的預期,沒有嚴厲到可以重挫房價的程度。因為暴跌不僅老百姓接受不了,政府也不情愿看到,因為房價坍塌會重創經濟,甚至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炒房的人正是利用這樣的政策弱點,瘋狂抬高房價。
但如今形勢變了。
還記得年初郭樹清炮轟房地產泡沫過大嗎?
給銀行涉房貸款設“紅線”,是郭主席下的狠手。信貸資源過度流入房地產,會大大增加金融體系的脆弱性。
而房價穩不住的風險,并不局限在金融領域,更蘊藏在經濟和民生的方方面面,甚至影響著家國天下。
看看互金行業,教育培訓行業,游戲行業和滴滴、螞蟻之類的互聯網帝國吧,好日子都終將過去。
還是那句話,風雨只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更多內容關注“潮汐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