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都說“富不過三代”,在民國的歷史上,曾經誕生無數的財富神話,出生于福建泉州、清末中國首富后成為印尼糖王的黃奕住(不是明星黃奕)就是一個傳奇。
黃奕住出生于1868年一個貧苦之家。1884年年僅16歲的他帶著買地得到的36個銀圓下南洋到新加坡做了一位剃頭匠,因為他12歲時,就開始跟伯父學習理發手藝。后來他感覺做理發賺不了大錢,沒前途,依然扔掉了全套剃頭工具,來到印尼中爪哇地區三寶垅市在一位華僑師傅資助下做肩挑小販,每天清晨肩挑各種日用小雜貨及食品,走街竄巷,或到附近村鎮叫賣。兩年后,他在三寶垅市擁有了自己固定的攤位,也認識了自己的妻子蔡韁,二人一起打理生意。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中爪哇地區的甘蔗種植業及制糖業進一步發展,成為世界主要制糖及銷售糖業的中心之一。黃奕住以敏銳的洞察力意識到經營糖業的發展前景,因此,1895年后他即以經營糖業為主。就這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成為赫赫有名的印尼四大糖王之一,1914年他的名字已被編入《世界商業名人錄》。
后來黃奕住在廈門創辦了自來水公司、電話公司等民用公共事業,而且在上海1921年成立了中南銀行,這是民國時候第一家民營銀行,在國民黨時期,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一起,同時具有發行貨幣權,今天只有我們的央行才有這個權利。不僅經營銀行,他還成立了房地產公司,在廈門擁有160套別墅,至今90%以上尚存,僅僅這些別墅,其價值之大,不可估量。抗日戰爭時期,黃奕住為了保家衛國多次出資援助抗日隊伍,并設法保護百姓不受戰爭迫害。同時,在他一生中,不斷捐資助學,興辦教育。在他死后的遺囑里還明確規定,除了固定資產房產以外,其余的資產要拿出百分之五捐贈給教育單位,百分之五用于慈善。
這就是黃奕住,如今他12個兒子和女兒及其后人,海內外均有出色成就。有人說,當時的黃奕住比今天的馬云和王健林還有錢。然而,多少財富如今都是過眼煙云,唯有黃奕住的商業精神,創業頭腦和愛國精神深深啟迪我們,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于我們今天21世紀的青年人來說,我們要積極學習黃奕住的寶貴精神,自立自強,改變自己的命運,實現財務自由和人生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