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九月蟬稀九日催,年光如逐水聲回。”
九月是夏天熱浪最后的殘存,秋天涼爽的前奏。進入九月,蟬鳴開始逐漸稀疏直至消失,夏天的一切都不能再回頭。
聽起來有點憂傷?
那說點開心的:9月到了,你家神獸歸籠了嗎?
無論是祝福崽子們新的學期“一鳴驚人”,還是紀念消逝的夏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那些美麗又精湛的“蟬”題材珠寶吧~
Wallace Chan陳世英作品《悟禪知翠》
動聽禪意——珠寶大師陳世英的鐘愛
提到著名的華人珠寶設計大師Wallace Chan陳世英你首先會想到什么?
陳獨特的世英切割?爐火純青的鈦金屬?還是陶瓷材料鑲嵌?
我首先想到的是陳世英的“蟬”。
關注陳世英作品的人可能會發現,“蟬”是陳世英作品中常見到的主題。
這是因為,佛家中的“禪”和“蟬”同音,“禪”字在梵文里是“見本性不亂”的含義,也是陳世英人生哲學的縮影。
陳世英和《悟禪知翠》
與別的設計師不同 ,許多設計師在多次創作同一題材的珠寶后會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特征。
而陳世英做的每一只蟬都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就像坐禪就是要不斷超越自己尋求新的突破最終升華一樣。
每一只陳世英手中的“蟬”都被他做到極致,比如下面這件震撼的《悟禪知翠》胸針。
《悟禪知翠》
通體采用“帝王綠”翡翠為材料,不惜工本,將所有裸石的大小、形狀、厚薄都一絲不茍地控制在最完美的形態。
《悟禪知翠》
近距離欣賞它,你會被它精致的細節深深震撼,但很難想象精密、輕薄的它實際上是一只如此龐大的“巨作”。
陳世英和《悟禪知翠》
寧靜佩戴《悟禪知翠》
如果你認為這樣就足夠震撼,那著實低估了陳世英對“蟬”的執著。
為了更加精準地刻畫“蟬翼”的輕薄與靈動,陳世英鉆研出用珍珠母貝和水晶切成薄片合并鑲嵌的方法 。
超薄的母貝薄片打底,在水晶上刻畫出逼真生動的蟬翼紋理,嵌入金絲,晶瑩剔透之余,光線透過水晶折射出珠母貝上獨特的光暈。
而蟬頭部及使用的歐泊,仿佛是想要將“蟬”(禪)的神秘和奧妙參透,歐泊斑斕且獨特的變彩效應和翅膀上水晶與母貝的光暈互為映襯,整件作品從內而外的散發著靜謐和玄妙。
薄如蟬翼:空窗琺瑯
其實說到蟬翼的輕薄,流傳千年的“空窗琺瑯”工藝可能是最“恰到好處”的表達。
空窗琺瑯也叫透琺瑯(Plique à jour),它的效果就像教堂的玻璃花窗一樣,光線透入后有神圣而夢幻的美。這種工藝在珠寶中,尤其是新藝術時期非常盛行。
說道空窗琺瑯,一定要看看新藝術時期法國珠寶設計大師René Lalique的作品。
René Lalique的空窗琺瑯作品設色清雅,既能展現花瓣葉片的柔韌,也能展現昆蟲翅膀的輕飄。
René Lalique琺瑯蜻蜓胸針
在René Lalique的“蟬”珠寶作品中,更多的是給人一種復古清新的感受。
by René Lalique
玉雕蟬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介紹過蟬在我國文化中寓意聰明才智,一鳴驚人。
馮鈐 和田青玉蟬形佩
其實除此外,因為蟬能在土中蟄伏,又能出土羽化,所以從漢代以來,皆以蟬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所以在很多博物館文物中能見到陪葬的玉蟬,許多古人深信入葬時在已故者口中含有玉蟬,便可以重生。
美國, 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玉石器類)藏品
在國內的“蟬”題材珠寶首飾中,更多的是玉雕、玉佩,取義一鳴驚人,適合給求學的學子佩戴。
殷建國 碧玉蟬形佩
易少勇 和田玉籽料蟬形佩
說到玉雕“蟬”,你可能聽說過大名鼎鼎的“漢八刀”工藝。
劉海 和田青玉籽料漢八刀蟬形佩
第一次聽到“漢八刀”的名字,你是不是以為這個雕刻技法只有8刀?
龔克勤 和田玉籽料八刀蟬形佩
其實“漢八刀”是指漢代一種刀法簡練的工藝風格,特點是每條線條平直有力,像用刀切出來一樣。并不是指雕刻一只蟬只需八刀。
這種技法雕刻出的蟬看似簡約,但要求雕刻者手法簡潔大方、鋒芒有力,體現出漢代當時簡練精湛的雕刻技藝。
J先生說:
文章沒看夠?更多昆蟲題材珠寶文章看這里~
愛神使者?撒旦的針?曾是最受歡迎的珠寶題材?究竟是哪種昆蟲?
8大品牌蜜蜂珠寶大盤點!除了勤勞還代表權力!蜜蜂珠寶這么美?
注:本文圖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或備注出處
推薦閱讀:
幾克顏料比黃金還貴?這6大千年不褪色的礦物顏料,讓畫家破產!
替身逆襲成黑馬!新晉8月生辰石,寶石界的翻身爽文主角—尖晶石
來珠寶匠,花明白的錢,買真的好東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