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志愿軍數十萬中華子弟獻出了英勇的生命,他們中許多人都長埋在戰(zhàn)死的地方,至今沒有得到妥善的安葬和身份辨認。
國內親人唯一能確定的僅僅是——他們?yōu)閲蛘倘チ耍僖矝]有回來。
這些當年等不回來的烈士們究竟埋在了哪里?抗美援朝第一階段五次戰(zhàn)役中的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戰(zhàn)役,以及第二階段的歷次戰(zhàn)役都發(fā)生了三八線以南的戰(zhàn)斗,也就是當年戰(zhàn)場在今天的韓國境內。
犧牲在這些戰(zhàn)斗中的志愿軍戰(zhàn)士,在當時緊張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下基本上都只能選擇就地掩埋,他們就是今天我們正在不斷接回來的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
▲抱著照片尋找抗美援朝烈士的親屬
1951年犧牲于金坡里(在今韓國京畿道)的梁佰有烈士,他本人沒有后代,親屬里現在在世的已經是侄孫輩,侄孫們“只是依稀聽長輩提起過有個爺爺,去朝鮮打仗后就沒有回來”。
對于這些烈士,國家不會也從沒有忘記他們,不僅從當年的戰(zhàn)場中陸續(xù)找回他們的遺骸,也在更加努力地為他們找回姓名、找到親屬。
1953年,來自于河南的展志忠烈士戰(zhàn)死于鐵原郡(在今韓國江原道),他在國內的妻子和兩個兒子在近七十年的時間里,沒有等到丈夫和父親的任何蹤跡音信。
2020年,展志忠烈士的遺骸被國家從異國接回來時,他摯愛的、沒有改嫁的、獨自帶大兩個兒子的妻子已經于2005年帶著遺憾離世。他的兩個兒子也已成了年逾七十的古稀老人,當老兄弟倆聽到尋親的消息時,跋涉20多公里到鎮(zhèn)里采血接受DNA比對,最終在垂暮之年找到了自己的父親。
▲展志忠烈士的親屬
很多至今仍埋骨異國的志愿軍烈士,都有著與梁佰有、展志忠相似的故事,只是他們大多數人的遺骸還沒有被找到,已經找回的遺骸也大多還沒有找回姓名。
他們當年的埋骨處別說有效的墓碑標記,就算是一個墳塋也是很難留下的,只能期望他們隨身有能夠證明身份信息的遺物。但就算是有,如今七十年過去了,等到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重見天日時,別說遺物中的文字信息,就連遺物本身也已經因為長年腐蝕而面目全非。
從2014年至今,前后八批從韓國迎接回來的志愿軍烈士遺骸已經有825位,但這825位烈士遺骸中只有寥寥數人的姓名得到了對應和確認。
忠魂已歸國,英烈仍無名,像梁佰有、展志忠這樣被確認姓名、找到親屬的烈士遺骸還很少很少。
2013年,中韓雙方達成了將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歸還中國的協議,在韓境內的志愿軍烈士遺骸先由韓方進行挖掘和國籍確認,通過從人類學角度去鑒定屬于哪國軍人,從隨身遺物特征辨別來自于哪個國家,再借助一些技術手段的鑒定,就可以將遺骸中的中國軍人確認出來。
畢竟在當年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下,不僅志愿軍犧牲戰(zhàn)士選擇就地掩埋,韓軍以及所謂聯合國軍也是這樣處理的。比如,韓國京畿道加平郡北面花岳山一帶曾挖掘出52具朝鮮戰(zhàn)爭時期的軍人遺骸,經過確認其中30具屬“聯合國軍”,22具屬志愿軍。
2013年3月28日,第一批437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由專機從韓國接回,在兩架殲-11B戰(zhàn)機的護航下降落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然后由禮兵護送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此后每年都會從韓國接回一批志愿軍烈士遺骸。
至今年9月2日第八批109位志愿軍烈士遺骸及1226件遺物歸國,已經有825位志愿軍烈士得以歸國安葬到烈士陵園。但他們中大部分人的姓名都尚未被確認,讓烈士由“無名”變“有名”仍然面臨很大困難。
比如,梁佰有烈士遺骸的確認過程就相當曲折。梁佰有烈士生前曾獲“三等勞動英雄”榮譽稱號,相關證明于1951年6月16日郵往甘肅。蘭州晚報發(fā)起的尋親活動據此去梁佰有的原始籍貫地尋親,但由于地方區(qū)劃的改變等原因并未找到梁佰有的親屬。
▲親屬在英名墻上找到梁佰有烈士的名字
直到今年,梁佰有烈士的親屬主動聯系甘肅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才得以在7月份通過采集親屬DNA比對確認梁佰有烈士的遺骸,他的侄孫輩親屬說:“當年父輩們健在時,一直都想找到爺爺,但難度太大、毫無頭緒,如果不是國家不放棄,可能永遠也找不到了。”
相比之下,展志忠烈士、馬世賢烈士、林水實烈士、丁祖喜烈士的遺骸的確認,則是得益于在遺物中發(fā)現了能夠辨識他們身份的印章。
▲林水實烈士的烈士證
印章為確認烈士身份提供了更直接的線索,通過印章姓名可以直接去查找烈士的檔案以及尋找和聯系烈士親屬,再采集親屬DNA與烈士遺骸進行DNA信息比對,最終確認烈士遺骸的身份和姓名。
▲展志忠烈士的遺物印章
但是印章并不是每位烈士都有,只有少部分人會帶著這種物件。因此志愿軍烈士遺骸身份的確認,更多的還是要靠相關檔案和史料核查摸排來獲取烈士的親屬線索,同時烈士親屬主動聯系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提供相關線索,參與DNA信息采集入庫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早在2014年第一批烈士遺骸迎回后,國家就啟動了烈士遺骸DNA檢測和DNA數據庫建設工作,至今所有迎回的烈士遺骸的信息都進行了采集,由此建立起了烈士DNA信息庫。而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尋找到在韓犧牲的兩萬多名志愿軍烈士的親屬,通過他們來盡快把烈士親屬的DNA庫建起來。
這樣今后每迎回一批烈士遺骸通過進行DNA信息比對,就可能直接而快速地將烈士遺骸的身份信息確認出來,讓更多的無名烈士成為有姓名的烈士,讓更多的烈士親屬能夠在英名墻找到親人的姓名。
鐵血今猶在,山河已無恙。尋找志愿軍烈士遺骸,給他們每個人留下英名,是一件不盡全功不會停止的工作。但無論能不能把每一位英烈都找回來,他們作為一個為國征戰(zhàn)的英雄集體都將被永久銘記,今天的和平安寧是他們當年用鐵和血澆筑的根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