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女碩士支教湘西十年,權威媒體報道背書,被扒出年度打卡擺拍做公益,并且名下注冊公司,
知名公司傳出小作文,攪動網絡海嘯,峰回路轉之后,才發現受害者竟是做局者,
巨頭大腕跌落神壇,面上的錦緞被抽掉,私心公德曝光于眾
不禁喟嘆,那么用力去看了,為什么還是看不清?眼前所見,到底是真,是假,是影,還是夢?
要看清,不是用力,而是用心。不用心,眼睛再好,閱歷再多,所見也不過是亂糟糟的影,混沌沌的夢。
用心,需靜心,清人張潮的《幽夢影》就是這么一部靜心觀世的人生小品。
張潮有才有財,沒有混跡宦海,而是流連在坊市、書齋間,在極致完備的封建時代給后人留下了些警醒文字。
景軒以為,這些文字大致可以歸為三個方面,求諸自身、天人合一、洞明世事。
求諸自身,其實就是個人的修身。
作者沒有什么空洞的道德標榜,而是像嘮家常一樣,簡明直接。
強調內秀才會氣華,“和順積于中,英華發于外”。
顛覆年齡觀,“少年人須有老成之識見,老成人須有少年之襟懷“。
提倡人生需進取, “人生必有一樁極快意事,方不枉在生一場”。
在寫字方面,“繁文艷語,止才子余能;而卓識奇思,誠詞人本色”,堆砌辭藻是沒有意義的,文字要能給人以啟迪裨益。
天人合一,是中國人的文化底色。
天,即自然。在人與自然的互動中,思維和胸襟都得以開闊。譬如,“如游名山大川者,必探斷崖絕壑;玩喬松古柏者,必采秀草悠花,使耳目一新,襟情怡宕。”
視野跳脫窠臼,“有地上之山水,有畫上之山水,有夢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畫上者妙在筆墨淋漓,夢中者妙在景象變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在寫字方面,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在洞明世事方面,則是坦蕩蕩地道出處世之道,有風骨,有靈活。
諸如,律己宜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 ,又如恥之一字,所以治君子;痛之一字,所以治小人。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這是不可能的。
同樣,自己昏昏,即便再用力,還是看不清這個世界。不是嘛?
(文耕坊—景軒bookhik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