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后,菲律賓仿照美國的模式進行了DL建國,并在美國的援助下,開始了戰后經濟重建。然而此時的菲律賓真的獨立了嗎?
1950年,與大多數接受美援的遠東國家一樣,菲律賓的經濟并沒有在美援的支持下實現復蘇,反而還落后到了戰前的水平。而此時正值韓戰爆發,菲律賓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前進基地,急需穩定菲律賓局勢。
于是,在當年6月,美國派出了一個以“丹尼爾貝爾”為團長的調查團前往菲律賓進行調查,因此在這個調查團在歷史上又被稱為“貝爾調查團”。
貝爾調查團從選定到出發的整個過程中,美國都沒有知會過菲律賓當局,菲律賓人甚至是在貝爾調查團的調查過程中,才得知這一消息。
自覺已經DL的菲律賓當局,對于美國的這一做法十分不滿,他們認為美國人在調查團這件事上對于菲律賓沒有起碼的一點尊重,因此在一開始的時候,菲律賓人都以一種十分消極的態度去對待“貝爾調查團”,在部分調查環節甚至是充滿了抵觸。
實質上就菲律賓當局而言,所謂的尊重和尊嚴不過是他們掩耳盜鈴的遮羞布而已,他們真正害怕的是貝爾調查團在調查過程中所發現的菲律賓的ZZFB和惡劣的治理環境,這其中最為擔憂的則是,調查團是否會去追蹤那些高達數十億美元的美援的去向,他們害怕美國會采取實質行動去追回這些援助資金。因為如果真是出于國家尊嚴,那么菲律賓當局完全可以拒絕貝爾調查團的登陸,或者在其登陸后直接將其驅逐出境。
于是為了讓貝爾調查團盡快離開菲律賓,防止他們查明那些美援的去向,菲律賓當局通過中間人向華盛頓當局傳達了他們的不滿。菲律賓當局聲稱,菲律賓在二戰時期是美國的堅定盟友,為美國在太平洋的反攻提供了大量幫助,但現在美國卻厚此薄彼,對昔日雙方共同的仇敵日本另眼相待,現在卻來調查自己的盟友,言詞之中充滿了抱怨。
但貝爾調查團似乎并不關心菲律賓的內政,他們在乎的是如何讓菲律賓在韓戰期間保持經濟穩定,成為美國遠東戰略中的重要支撐點。
貝爾調查團在經過了深度調查后,向美國國會提交了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指出,戰后菲律賓的勞資、地主與佃農之間的收入懸殊在進一步擴大,同時,戰后菲律賓當局未采取任何措施促進經濟多樣化發展,也沒有采取措施去提高生產效率,政府稅收少得可憐,甚至難以支付公教人員工資,工農業最低工資標準定得太低,完全無法滿足底層百姓的日常生活。
顯然貝爾調查報告,與菲律賓當局的預期相比要溫和得多,他們更多關注的是菲律賓的民生和經濟,他們給出的建議對于菲律賓來說也更是一味苦口良藥。他們建議菲律賓當局應著手搞好土壤改良、移民安置、教育衛生、交通運輸等公共事業,同時由美國技術團隊指導菲律賓工業發展。為增加政府稅收,他們建議征收奢侈品銷售稅,以及針對富人的個人所得稅、地產與贈品稅等,如此一來可以讓菲律賓當局年稅收增加60%以上。另一項重要建議則是提高菲律賓勞工的最低工資標準,改善勞動者待遇。
而最讓菲律賓當局滿意的是,貝爾調查報告不但沒有任何關于要求追回美國援助資金的字眼,反而在報告的最后,提出每年增加對菲律賓的資金援助,但是與之前的各項援助不同,貝爾調查團在這項援助上要求菲律賓通過制定法律,保證這些援助資金的用途。
從最后這一點來看,貝爾調查團顯然是發現了菲律賓當局在使用美援資金上的貓膩,但可能是為了緩和美國調查團不請而來的這種霸道,在報告中給足了菲律賓當局的面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