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的江西省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茶葉專業技術培訓班在江西鳳凰村培訓基地舉行。來自九江市修水縣50余名從事茶葉生產經營或加工的相關從業人員參加了此次培訓。
據悉,本期參與培訓的學員都是按照生產規模和今后產業需求評選出來的,這里面有省級龍頭企業,市級龍頭企業,規模企業,小型企業或者微型企業還有門店以及村集體一部分。本期學習培訓共10天,期間將安排學員參訪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的茶葉種植基地和生產制造基地,實地考察學習。
據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副所長陳華玲介紹。江西鳳凰村培訓基地隸屬江西省農業農村廳下屬的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管理。所內主要承擔江西和南方地區蠶桑、茶葉、園林花卉、特色水果、休閑農業等領域的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服務和人才培訓工作。近年來,該所按照“科研立所、開放辦所、生態興所、產業強所”辦所理念,和“農旅融合、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的產業發展理念,致力于農業科研成果產業化,依托人力、科技、生態及區位優勢,著力打造了鳳凰溝現代農業示范園,現已形成新時代以“江西省鳳凰溝現代農業示范園”“鳳凰溝AAAA級旅游景區”“黃馬鳳凰溝國家田園綜合體”“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四張名片為引領的發展新格局。
積極引領農業科技創新高地。該所現有專業技術人員220余人,其中正高級職稱人員14人、副高級職稱人員29人、中級職稱6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級首席科學家2人;柔性引進入站院士10人。近年共承擔國家和省級科技項目149項,其中國家級36項、省級113項。在蠶桑、茶葉、園林花卉等方面獲得省部科技成果獎10項(其中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1項、獎三等獎2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外觀設計專利8項,出版專著8部。基地內建有國家現代農業技術體系試驗站2個(國家現代農業蠶桑產業技術體系九江綜合試驗站、國家現代農業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南昌綜合試驗站)、省級工程中心1個,省級重點試驗室1個,是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發展示基地。我所通過不斷打造開放型科研平臺、不斷服務全省產業經濟,體現了省級科研所應有的水平與地位。
積極引領全省三產融合高地。基地于1998年經濟轉型,大力推進園林苗木基地建設,隨著綠色生態的根本性變化,踐行了“種苗種出景觀,栽樹栽出旅游”,“農旅融合、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的道路,持續推進我所園區、景區建設。形成了科產融合、農旅融合、三產融合的創新局面,組建并運營五個科技型企業:金喬園林、鳳凰溝生態產業、井岡蠶種、綠韻茶葉、南昌鑫富維。金喬園林連年評為“全國十佳苗圃”“全國苗圃50強”、“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江西省企業技術中心”;鳳凰溝4A景區已經有較大的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為“國家級田園綜合體”“中國美麗田園”“全國十佳休閑農莊”“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基地以“鳳凰溝·享美好田園生活”為建設目標,打造了(藝樹坊、茶海、櫻花谷、楓情谷、梅園、秋韻園、樹林草坪、水上森林、現代農業展示園、特色水果采摘園、蠶桑絲綢生態博物館、江西茶文化園)等鳳凰溝12大旅游景點。
積極打造鄉村人才培訓高地。基地于2014年被中組部、農業農村部授予“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基地”。基地結合我所鳳凰溝發展歷程與實踐經驗,從課程安排、師資配置、教材選編等方面入手,因材施教,精準地開展全國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教育培訓。到目前為止,共舉辦培訓班54期,培訓湖南、湖北、江西、陜西、廣東、廣西等地學員5400余人。較好地打造鄉村人才振興的服務平臺,唱響了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品牌。同時,根據農業人才培訓的實際需求,基地先后組織開辦省級新型職業農民“經理人”“休閑農業”“青年農場主”“產業扶貧帶頭人”“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水場養殖大戶”等各項主題培訓班70余期,培訓廣東、寧夏、江蘇、福建及我省各地市學員6000余人。也獲評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全面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人才支撐。(唐螢螢、吳家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