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飾演的六爺如果真的是言而無信的人,最后的湖面大戰他就不會去了。
有人說,六爺就是一個舊時代的流氓。其實沒錯,他打架斗毆,亡命天涯,一進去好幾年,讓老婆孩子受盡苦難。所以說于公于私,六爺對社會對家庭,都算不得是一個有貢獻的人。
也有人說,六爺就是一個愛“窮裝”的老屌絲。其實也沒錯,他人生活了50多年,前半輩子不是打架就是在去打架的路上,但江湖刀來劍往,好歹算北京地面上的一號人物,牛也有牛借口。
可后半輩子他威風不再,變成了一個在兒子口中“只會可胡同亂晃悠”的半大老頭子,你再牛,就總歸是有點過了。
老炮兒混了一輩子,遇事缺錢,只能厚著臉皮去找以前的兄弟洋火,可借錢總得有個借錢的態度吧,但六爺就是拉不下這個臉來。爺的威風不再了,但譜兒不能丟,這錢得是你洋火主動開口借給我,我再推辭推辭,你再硬塞硬塞,那面子里子可就都有了。
不過人洋火真硬塞了,這六爺臉上又掛不住了,怎么著?真當我是要飯的了?這么看,這個心臟不好的過氣老炮兒,確實怎么看怎么是窮裝了。
但也怪了,按說人心不古,洋火的買賣做得不小,怎么看都是一副大老板的樣子,怎么就還真給這個窮老六面子。在挨了六爺一句“洋火,你真局氣”的諷刺后,知道六爺病了,還是乖乖地主動送錢過去。臨走的時候看見六爺醒了,還嚇得好像一個犯了錯的孩子一樣,在和悶三說了句:“醒了,我得走了”之后,一溜煙地跑沒影兒了。
更有人說,六爺就是一個說了話卻不算話,定了規矩又不守規矩的大俗人。這個更沒錯,養子不教父之過,六爺父子不睦,兒子小波在外面惹了事,被事主小飛找上門給圈了起來。時時刻刻都把規矩掛在嘴邊的六爺情緒上來,別人是勸什么都沒用,六爺想:自己是江湖大哥嘛,沒有擺不平的事。
結果這事擺來擺去,越擺越亂。最后父子倆街巷遇襲,小波腦瓜也讓人開了瓢,六爺就算落伍時代一大截子,也明白過來了“這事沒有自己想的那么簡單。”
而當六爺仔細看了看那個無意中被帶到他家中,并給他和兒子小波帶來大麻煩的對賬單后,先是沉默了一下,然后重重的說一句:“這是個壞人”。
沒錯,老炮兒六爺,這個看起來自己就不像是什么好人的半大老頭子,認定了一個事實,他和他的家庭遇見了一個甚至是一堆真正的壞人。
對六爺來說,什么是真正的壞人呢?一生放蕩不羈,把打架當作家庭便飯的他其實一直都有著自己不同于常人的所謂規矩。
比如其一是看見小偷扔了帶有失主身份證的錢包,六爺認為這就是沒規矩。沒什么規矩呢?沒江湖規矩,小偷也是混江湖的,拿了人錢財就別毀人證件,就如同那些黑幫電影中常常喊得“禍不及妻兒”一樣,都是規矩的一種。
再則是面對問路時,沒有使用尊稱的小情侶,六爺也認為這是沒規矩。自古以來,長幼有序尊卑有別,這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
而其三是六爺四處求援的路上,曾遇見有人跳樓,下面卻有好事者圍觀起哄,讓人趕緊跳下來。這引起了六爺極大的憤怒,因為這違背了六爺心中的規矩。自古一方有難八方相助,有人遇見難過的坎兒,你無能或者無意相助也就罷了,還要起哄架秧子,這已經不是規矩不規矩的事兒了,簡直就是落井下石,毫無道義可言。
當然,六爺給別人立規矩,自己也守規矩。就比如他在滿胡同閑逛的時候,只要遇見了那位老得不能再老的二爺,都要給他點上一根煙,因為二爺比自己老,理應得到自己的尊重。
又比如六爺在馬路上遇見有難求助與路人的女學生鄭虹,雖然他自己也有難在身,但仍然說道:“得,我不管你真的假的了,就當給我自己積一個福報了”,并解囊相助。因為他看見孩子有難,不能不幫。不聞不問就是壞了自己的規矩,被騙了自己也就損失幾百元錢,幫了就有一半的可能助人一臂之力。
最終,問題回到了六爺自己家里來。面對兒子惹出來的事,六爺罵道:“你先秀了人家的蜜,又劃了人家的車,你說你辦的什么完蛋的事?”,很顯然,對于兒子小波的行為,六爺也覺得辦得相當沒規矩。
然而一個嘴巴子改寫后面事態的發展曲線,修車賠錢贖孩子變成了茬架,最終又因為一張銀行對賬單變成了完全不對等的互毆。
面對躺在病床昏迷不醒的小波,六爺終于認識到了自己的弱小無力,他也明白了過去的世界其實只是存在于自己的思想當中,世界早就已經變了,只是自己不想要它變。于是六爺找到了小飛,并答應小飛對賬單可以還回去,但必須按自己的規矩來,那就是茬架,雙方的恩怨在刀槍棍棒上解決,但前提是重傷自己兒子小波的那個人五人六的龔叔必須要去。
全劇中最讓人詬病的地方也就此出現了。六爺定下了規矩,卻回到家轉手就把規矩給破了。對賬單——那個雙方對賭中的重要賭注,被六爺寄送給了紀委,因為這張對賬單的背后,潛伏著一個巨大的罪惡集團。
“六爺,不是說不報警嗎?”面對那個總是跟著自己屁股后面轉悠半大小子彈球的疑問,六爺淡淡的說道:“那不是報警,是舉報,就算咱是小百姓,有些事也得辦”。此時此刻,六爺的規矩呢?莫不是真如前文所說,六爺就是一個說了不算,立規矩卻不守規矩的大俗人老混蛋?
其實六爺是一個不服老的人,正如他自己說的“剛過五十歲,就被稱為是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聽著就讓人膩歪”。六爺不服老,也不想承認自己老,所以他極要面子,正如他和話匣子說自己只是“走神兒了”,正如他和洋火繃著架子,都是因為他不想承認自己已經老去、風云歲月已經過去的事實。
但六爺也是一個具有俠義精神的人,他重情有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面對小飛背后所隱藏的貪腐集團,自己家的恩怨情仇,自己的那點江湖規矩,都已經不值一提。在他遞出舉報信的那一刻,六爺就已經從一個過了氣的京城頑主,變成了一位游弋于市井之間的游俠,正如金庸先生所寫的那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六爺舉報是俠之精神,而舉報后仍然獨自一人去湖面赴約,也體現了他對自己信仰的最后忠誠。他不愿意悶三等人牽扯其中,而面對昏迷在床的小波,他也知道自己其實無力能提供什么幫助。所以六爺最后穿上了年輕時的大衣,拿出了年輕時的鋼刀,也為白發蒼蒼的二爺點了最后一支煙。
一個人,一把刀,孤寂地佇立于廣闊且冰凍的湖面上。
電影中的這一段演化出一種奇怪的儀式感。一個年輕時風光,老了卻被時代拋棄的頑主,傾盡最后的熱情和倔強,來把自己定格在曾經的歲月中。正如那在馬路上飛奔的鴕鳥一樣,讓整個電影都充滿了迷離的夢幻感。
而電影的結尾,也從另一個側面表達了對六爺骨子中所暗藏著的俠義的認可。當最終六爺舉著自己年輕時的鋼刀,在沖鋒中倒在結冰的湖面上時,小飛流下了一行熱淚。小飛是一個富二代,也是官二代,財富充裕的生活環境中,小飛一直缺少家庭的溫暖。而一直能給予他內心安慰的,就那幾乎被他時時拿在手上的武俠小說。
小飛哭是因為他的生活環境,他周遭的人物,讓他已經不再相信這個世界還有俠義存在。而當他終于在和六爺不斷的接觸中,又燃起那份希望的時候,這個曾經讓他以為只會存在于小說中的人物,倒下了。
說到底,六爺到底是什么樣的人呢?在電影中有一段小波和話匣子的對話。在談到自己的父親時,子小波有些不屑,他大聲的說道:“他不就是會打架嗎”,而話匣子卻說道:“你爸跟現在這些人他不一樣”,究竟哪里不一樣呢?
我想了又想,原來六爺不一樣的地方是,他不會欺負鄰里,也不會惹是生非,他有自己的處世原則。他和現在的那些地痞流氓相比,心中多了一條傳統的杠杠,這條杠也是六爺心中的一條底線。
而這條底線,就是一個愛窮裝,又過了時的老頑固的道義底線。放大了看,就像電影《倩女幽魂》中的左千戶一般,粗魯不堪,滿身戾氣,但遇邪魔當道時,雖為凡胎卻也要以武入道,弒妖屠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