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宮崎駿《千與千尋》電影里,爸爸媽媽看到好吃的邁不開腿,直到把自己撐得變成一頭豬。河神帶著滿身污泥和垃圾出現在湯屋,害得大家誤以為它是腐爛神。
「不能吃太胖啊,會被殺掉的」,被欲望支配的人類,到底有多瘋狂呢?比如,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初的日本。
- 全民迎來炒股炒市炒房的年代,見面打招呼便問「你今天股市賺了多少」;
- 瘋狂到海外購物,成立「大媽旅行團」,全世界70%奢侈品都被大媽們買了;
- 1989年,三菱金屬會社推出價值1億日元(相當于現在上千萬人民幣)的高爾夫球三件套,預售數量650套,三天內銷售而空;
- 1991年,東京所有房地產的市值可以買下一整個美國
在經濟迎來巔峰的紙醉金迷時代,物質上的優越,精神上的糾結,造就了「飽食窮民」。
微小貸、瘋狂購買欲、畏懼人情依賴科技、過勞死、身份焦慮帶來的嘔吐癥,這些飽食窮民身上的特征,無不一一與現如今中國社會高度吻合,作者齋藤茂男告訴我們,好好想一想「我們究竟想要做什么?想要度過怎樣的人生?」。
特別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90后00后們,更應該讀一讀《飽食窮民》,了解螺旋式發展的歷史,謹慎地思考自身的成長,培養抗挫折能力。
就像韓劇《海岸村恰恰》女主說的,父母用盡全力生了我們,我們當然也要用盡全力地好好活下去。
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宴賓客,眼看它樓塌了,而在驚人相似的歷史面前,我們又能做些什么改善自己的生活呢?如果你想找到答案,不妨翻開這本《飽食窮民》。
還撐得住→不行了
1969年,第一宗過勞死(karoshi)個案發生在日本:一名29歲男性員工因過勞猝死,但沒有引起太多注意,直到同公司幾位較高職位的中年行政人員,在沒有明顯疾病情況下先后猝死,才引起媒體和人們的關注。
而在泡沫經濟期,日本人工作的瘋狂程度達到頂峰。房地產一年翻了三倍,股市大漲,從發展中國家躋身進入世界第一強國,企業為了提高運轉效率,與國際接軌,開始實行倒班制、自由工作時間制、錯峰上班制,企業生活逐漸轉向24小時制。
- 1988年,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日本人的年度總勞動時間要比當時的德國人多547個小時。
- 1989年,學者森岡孝二在文章中推算:大約四分之一的日本員工每月加班超過80個小時,這些額外工作時間通常是無償的。每年過勞死人數達1.7萬人,高于交通事故死亡。
書中的健一,是一家證券公司的銷售員。
每天早晨八點準時開早會,之后通讀兩三個行業的專業報紙,在九點開市后瘋狂地給客戶打電話,下午三點交易高峰過去,他要根據領導攤派的銷售指標開始下一步工作,“公司每年都會制定更高的目標,我們每年都必須超額完成公司的目標才行。在這種制度下,無論你怎么拼命,都永遠不會有解脫的那天。”
打完電話約見客戶后,健一會在六點左右回一趟公司,與同事一起整理一下銷售情況,如果績效離目標太遠,他們還得繼續外出推銷,或是給客戶打電話,經常在晚上11點才下班。
“加班加到半夜,腦子里都成了糨糊,只要有誰一招呼,馬上就能拉上一群人去喝酒”。健一和同事們會先去公司附近的烤串店喝酒,出來后再找一家酒吧接著喝,再去趕最后一班有軌電車,之后還得再坐一趟出租車回家,此刻已經過了凌晨一點。
為了完成銷售目標,健一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把手伸向了公司附近的小微貸。從應付一下眼前情況,到不斷借錢,不斷填坑還利息,健一陷入了被催債和銷售指標的死循環中…
好比被網民們調侃的996、007,何嘗不是打工人對生活的戲謔。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假如生活被工作填滿了,該不該辭職?蔡康永回答說,生活沒那么容易填滿,如果有,那也要開拓出一片新領地來。你所抱怨的生活被工作填滿,從另一種角度看,不過是內心的荒蕪。
另外,日本漫畫家汐街可奈提醒我們,從“還撐得住”到“不行了”的界限往往是模糊的,尤其是當我們習慣了努力工作的職場道德宣言,更容易陷入“過勞而不自知”的危險境地。
如果你也不想像健一一樣患上「漫游癥」,那你更應該認真地思考,你所熱愛的生活是什么樣的,為了接近這種生活,你還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買買買!陷入新型貧困
在物質橫流的泡沫時代,除了健一這樣的職場人士外,家庭主婦、女大學生甚至高中生,都被卷入這欲望之海。
《飽食窮民》中的銀行女職員-留美子,起初只是為了買一個三萬多日元的包包,襯得起他和新婚丈夫的周末游玩時光,沒想到的是…
在銀行上班時,她每月工資十六萬日元。為了辦一場有排場的婚禮,夫婦兩人花了將近三百萬日元,“雖然我把錢存起來了,可是結了個婚,存款就都花光了”。
當時的日本年輕人流行「ハデ婚」,也就是豪奢婚,婚禮一定要在超一流酒店舉辦,蜜月旅行必須去歐美,婚房也要洋建筑。而蜜月歸來鬧離婚的也很多,「成田離婚」,下了成田機場,立馬辦離婚。
為了借點錢買個漂亮包包的留美子,在貸款公司職員的鼓吹下,一下子借了七十萬日元。
七十萬日元到手后,她改變主意,買了一個六萬多日元的古馳,之后花錢如流水,不停地置辦物品,給丈夫買了兩套定制西裝,三支高爾夫球桿,又以「禮尚往來」的名義送了丈夫價值十萬日元的歐米伽手表。
“反正還有一個月就發獎金了,到時候全都還上就好”,可夏季獎金入賬后,她還想買其他物品,還車貸,又想在丈夫面前保持經濟獨立儲蓄不錯的樣子,如果一下子將貸款的本金及利息都還上,勢必會讓自己陷入不堪的局面。
所以,留美子只還了貸款的利息。隨著利息的翻倍增長和自己再也降不下來的消費觀,她又跑去第二家貸款公司,借錢還錢,借錢消費,再抵押還錢,仿佛一個被金錢操控的木偶。
針對這種不顧自己償還能力,也要從信貸公司借貸、用信用卡購物的行為。《飽食窮民》中解釋說,「這絕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虛榮心在作怪,而是出于一種人們在苦悶中試圖證明自己的心理,證明自己能夠融入這個社會,證明自己沒有落后,證明自己不低人一等」。
再看30年后的中國,很多年輕人何嘗不是像留美子一樣,存不下錢,有著爆棚的購買欲。
知乎答主王瑞恩也提到,
社會通過無所不用其極的精細化分工、激進的績效考核和淘汰機制,讓人們在工作中精神高度緊繃,而為了緩解工作帶來的乏味感,商家又準備了各種「輕奢」消費品、花樣繁多的「VIP權益」、各類購物節日,讓人們仿佛通過消費就能超越自身所在階級,甚至誤以為消費是在節約開銷、提升自己。
這就意味著,我們得重新定義我們的消費方式,也需要重新審視生活的價值,而「好好活著」是一門需要你活到老學到老的哲學。
所以,如果你已經被雙11的狂歡帶偏,不必焦慮,趁這個機會讀一讀《飽食窮民》,期待你的讀后感。
我是@二狗和奶牛,愛讀書的90后姑娘,好久不見,甚是想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