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汽車銷售模式,簡而言之就是“賣線索”。不管是廠商自己集客,還是通過平臺引流,最終都要先觸達用戶,再通過后期跟蹤促成交易。
但是,新時代下,車企遇到了新的問題,銷售線索獲取必須遵循“告知-同意”原則,線索收集變得越來越困難。
用戶是誰、用戶在哪、如何觸達、如何轉化、如何運營……銷售工作中由這些問題組成的閉環,如今必須重新梳理,汽車營銷的商業模式面臨全面革新。
當然,市場需求就在那里,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少。所以,對于汽車廠商們來說,關鍵是如何應對新時代的市場環境,構筑自己合規、安全的“私域護城河”。
▍收集電話不如培養粉絲,汽車營銷要轉變思路
傳統汽車營銷模式,一切以訂單為核心,所以不管如何拓展客戶,最終都會轉向促銷。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和用戶之前沒有什么情感連接和互動,彼此的感覺都是冷冰冰的。
相信買過車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不管你是自己去4S店,還是參加廠商的活動或車展,或者是去垂直網站或APP咨詢,最終都免不了要留下聯系方式。緊接著就是沒完沒了的電話轟炸,俗稱“追到死”,直到你最終買了車,或者一怒之下把對方拉黑。
對于買方,感覺自己成了透明的人,不勝其煩。而對于賣方,工作過程也很不愉快,且效率很低,為很多無效線索浪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遺憾的是,這個對于買賣雙方都很不爽的局面,卻是很多銷售工作的普遍現實。
所以,這種傳統的營銷模式其實已經基本走進了死胡同。尤其是,隨著人們對自己的隱私越來越重視,這就進一步提升了汽車廠商獲取銷售線索的難度。
說到底,這種銷售模式是一種陌生人之間的行為,買賣雙方必然會進行博弈。在信息傳播不充分的時代也只能如此,但是如今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移動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平的,買賣雙方可以更充分的溝通交流。一款車就是一個核心IP,如果能形成粉絲效應,還用愁賣車嗎?
隨著汽車行業的變革,涌現出大批跨界造車的新勢力,它們不僅投放了各種“新物種”產品,也推出了全新的賣車思路,整個汽車營銷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悄然轉型。由傳統的向陌生人推銷,轉為用戶運營,即為粉絲們服務,俗稱“養粉”。通過品牌力的提升獲取粉絲,然后增加粉絲粘度,形成自己的合規、安全的“私域護城河”, 如今,這似乎已經成為了每個汽車企業做營銷的必經之路。
▍影響力:關注轉化同時兼顧觸達,促銷同時建立心智
相對于自媒體大V獲得流量數據,汽車廠商的用戶運營難度更大,不僅要爭取大家付出不可回撤的時間去關注產品,更要讓一個一個的真實個體真正喜歡上這些產品,并最終形成購買意向直到付出真金白銀。
和傳統營銷模式一樣,首先要解決的也是用戶觸達的問題,而廣告是繞不過去的一環。只是,廣告投放策略要有所改變,傳統的廣告只是買“曝光“,廣告界有句名言是“廣告費的一半是無效的,但你不知道哪一半被浪費了”,所以錢花出去只是增加了用戶群看到的概率,效果無法評估。
而在全新的粉絲營銷模式下,廣告買的是“受眾心智影響”,強化品牌與潛在用戶群之間的溝通,不再是買一個蒙概率的機會。比如:騰訊的效果廣告,就是幫助汽車廠商精準找到高意向人群,一方面形成品牌記憶,同時影響心智空間,達到認知和認可的雙重效果。
舉一個某合資品牌車企與騰訊廣告的合作案例。在合作后的復盤中,該車企品牌回傳了全渠道到店人群的效果數據,發現通過競價廣告投放,該車企線上到店人群中有60%被騰訊廣告觸達,點擊UV為45.2%,但按競價廣告的邏輯,騰訊效果廣告競價按轉化付費即可,所以車企只需為7%的表單留資人群進行付費,被曝光和點擊了廣告的人群,都算是企業獲得的曝光溢價。
另外,通過分析用戶到店率,品牌發現,曾被騰訊觸達過的消費者到店表現更好,到店率為16.12%,優于在其他平臺的留資人群,這個例子也同樣證明了競價廣告的精準性。其實,即使競價廣告的很多點擊在當下沒有轉化,這部分的曝光仍然是有效的,可以幫助構建消費者心智,為他們種草。一次廣告投放,不僅獲得了有效的銷售線索,更提升了品牌力,為后續的銷售工作打下了基礎,可謂“一箭雙雕”。
可見,在粉絲經濟時代,汽車廠商的廣告投放也要由“機槍掃射”轉向“精準狙擊”。同時,還要調整對互聯網營銷平臺的定位,將傳統的“甲方乙方思維”轉向:“并肩戰斗的伙伴”,充分利用平臺流量資源,共建價值增益體系。
▍真效力:培養私域用戶群,視頻號成了“線上形象店”
在品牌力建設的基礎上,接下來企業需要面對的就是將影響力變現的問題,也就是私域用戶的集聚、溝通和轉化的問題。視頻號處于私域的開口端,是品牌私域的“形象大使”,借助微信這個超級社交APP,可以快速的將自然流量轉化為私域流量,向品牌的公眾號、小程序、企業微信等更多私域場景引流。接下來再給大家分享一個比較成功的“私域運營”案例。
有一家自主品牌車企,通過自己主機廠官方的微信視頻號,每天固定安排1-2位主播,圍繞新車推出視頻內容,充分展示品牌內涵與產品亮點,吸引了大量的粉絲圍觀,每集都有將近1000的轉發量,累計獲得了40萬以上的點贊,獲得了很好的自然流量及社交傳播流量。
而視頻號的優勢還在于其私域場景下的共建與共享機制,主機廠商在合作IP、聯合直播、統一化地品牌優惠互動中,均可以通過視頻號的廠+店模式進行自上而下地統一化呈現。
還是同一家自主車企品牌的案例,在通過主機廠官方視頻號直播的同時,廠家還與門店進行聯動,重點區域的部分直營門店借助廠家視頻號積聚的品牌勢能,通過直播活動進一步深入溝通和交流。通過多門店協同的廠店私域共建模式,實現對粉絲群的二次激活,直接獲得了高效的銷售線索。
比如:該品牌鄭州的某標桿門店每日都會進行約1小時直播,經過近2個月的堅持,已經達成了每場直播觀看人數超10萬、峰值觀看人數超20萬的好成績,同時在直播過程中還直接賣出了十幾輛車,并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攀升,逐漸將視頻號打造成了其“線上形象店”,買賣雙方也可以在愉快地交流中完成交易。
▍黏著力:用企業微信搭建廠商與粉絲間的“聊天室“
當然,視頻號直播有時效性,而且在這個渠道下單的畢竟是少數,如何將高意向用戶進一步沉淀,需要更有效的溝通和交流的工具,讓企業與用戶們之間,在合規的基礎上,可以從“背靠背”轉變成“面對面”。
在這個問題上,小鵬汽車充分的利用了騰訊的企業微信,在“合規”的前提下,很好的解決了意向用戶留資的問題。
首先,小鵬汽車利用騰訊的效果廣告獲得公域流量,然后通過企業微信渠道私域加粉獲得意向客戶,實現公域流量私域化。然后,通過品牌小程序,對于未留電話的潛在客戶進行日常溝通和維護,對于留電話的潛在客戶拉群,進入銷售終端促成交易。
據了解,小鵬汽車通過企業微信單月拉取400+企業微信群,添加7200+“好鵬友”,到店率提升200%,線索訂單提升70%。
不難看出,企業微信是廠商與客戶或準客戶們的最佳私域連接器。就像微信已經成為人與人溝通的重要橋梁一樣,企業微信則是商家與用戶之間溝通的神器,是他們的私域“聊天室”。原因不難理解,類似于微信是熟人社交工具,那么愿意加企業微信的用戶,也就自然屬于精準的目標客戶群,所以通過企業微信可以更加簡單、輕松和高效的進行互動,提升私域運營的效率與服務質量。
作為一個專門為企業開發的溝通工具,企業微信群相對于普通微信群也更好用,它有很多提升社群運營效率的功能,比如:群群發、按照標簽建群、群歡迎語、群管理(自動踢出群內打廣告、刷屏的客戶)、群成員去重(篩選重復進群者)、小助手24小時在線協助服務、群聊數據統計(管理者隨時查看)、員工離職,社群一鍵分配等。
從小鵬汽車的案例不難發現,騰訊廣告的一體化“全域經營”思路:一方面通過自己的廣告平臺讓汽車廠商可以獲得龐大的公域流量,同時再通過視頻號、公眾號等工具幫助汽車廠商將公域流量私有化,再用企業微信助力汽車廠商構建私域用戶池并強化運營,最終形成私域流量商業化的一個完美閉環,從而助力汽車廠商在競爭中贏得主動權。
▍總結
對于汽車行業內卷越來越嚴重的今天,汽車消費者對體驗的要求也在大幅提升,不僅是對產品本身,還包括售前和售后環節的服務。所以汽車營銷也必須要改變,由傳統的生硬促銷向精細化用戶運營過渡 ,簡而言之就是“與用戶做朋友”,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特斯拉降價,自主品牌卻選擇“漲價”,邏輯是什么?
無數字不精細,汽車營銷能打的好牌太少了?
搭新能源便車,自主品牌扎堆沖高端,太多了?
慎思有料,惠人達己
偉華頻道現已入駐各大媒體平臺:
今日頭條、汽車之家、易車、新浪看點、騰訊企鵝媒體平臺、搜狐、網易、一點資訊、汽車頭條、趣頭條、有車以后、百度、大魚號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