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們的貨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古代,有一種貨幣,叫銀元。后來,我們嫌棄銀元太沉重,不方便拿著,我們有了紙幣,如今,我們都開始用互聯網進行交易。下面來具體介紹下銀元的歷史,在古代大量的銀元又都去了哪里了?
足銀、素銀、苗銀、藏銀都是什么銀呢?依次來介紹下:足銀是含銀量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銀子,首飾銀是指現代有國際標準的銀子,就是人們買首飾時候看見的九二五純銀。素銀是指沒有鍍白金的銀子,本色偏黃一點。現在市面上的苗銀含銀量不是很高,大部分是紫銅、白銅和少量的銀混合物。藏銀不是銀是白銅加工形成。泰銀是經過特殊加工工藝而成。而接下來的重點是紋銀,它是古代用于貨幣的銀子,主要是銀銅混合而成的。
在我國古代的貨幣單位是什么?其實是銀本位。首先我們要了解銀,才能真正的打開未知的大門。真正的銀是白色光澤柔和而且白里透露著明亮。在古代,人們也把它作為飾品佩戴在身上。看電視劇中的美女都是戴的亮晶晶的銀飾品,所以也是備受女生們喜歡。到今天為止,很多女生也依然對銀飾品鐘愛。
銀的作用很大也很廣泛。古代皇帝的飯菜中,要用銀針來試一試是否有毒,如果銀針發黑,那就代表有毒不能食用。在古老的西方,銀是用來抵抗惡魔的法器,古希臘人的刀劍材料都有銀。在內蒙古,都加都用銀器來盛放怕腐爛的東西,例如馬奶。這樣儲存的東西不會腐爛還可以放置很久,想用隨時都可以用。在古埃及,人們會把銀片覆蓋在傷口上,傷口有銀片的保護就不會感染,還加快了傷口愈合的速度。現代,銀紗布用于外科醫學處理。
重點還是歸結于古代的銀子,那是用來購買東西的物品,也是屬于等價交換。
首先我們要正確的認識銀子,也就是銀元。在這里要糾正一個錯誤的觀念。銀元雖然是當時的貨幣,但是在古代的時候,銀元作為貨幣怎么會存在那么多,這是不可能的。銀元一般的價值是比較高的,特別是在宋朝的時候,一千銀元才相當于一兩銀子。
在電視劇里面。主人公吃一頓飯后,隨手會把一兩銀子放在桌上,這看起來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是,據當時真實的介紹。對于大多數的平民百姓而言,他們的貨幣一般都是銅幣。所以說還用不到那么多的銀元,也就是說根本不需要這么多的銀子發行在民間。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不要被誤導。
大家還需要明白一點,銀子這么貴重的東西,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擁有。在明朝,絲綢之路的開啟流入中國很多的白銀。這些白銀通過箱子運過來,讓當時的人們看得兩眼發光。那么多的白銀都去哪了?白銀需要有一部分上繳給朝廷,另一部分,會在商人手里運作。
后來,貴族手里的大量白銀都跑去哪里呢?分為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被無情地埋葬了,也就是陪葬。據說,有這些白銀陪葬,在另一個極樂世界,也依然保持身份。把這些財富一起帶走,是那時的人們的一個愿望。這樣多數白銀也被貴族陪葬于墓中。我們可以拿慈禧太后為例,她走后也帶走了白銀萬兩。還有許多金銀財寶和名貴的夜明珠。慈禧太后在離開前囑咐身邊的臣子要把白銀煉制成自己喜歡的銀飾品和銀器。
另外一種情況,我國大量的白銀流失在國外。當時的清政府簽下了很多不平等的條約。這樣讓我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據各種條約統計,清政府賠款白銀數量十三億多。這一下子讓國庫虧空。還有許多珍貴的銀器也流失于國外,至今未歸。
東印度公司在印度設立了東印倉庫,據說那里能容納三十萬個抽完上癮的球。公司希望這種物品能夠幫助他們從中國賺取大量的白銀,因此,當時一船接著一船的貨物從馬六甲到中國換取了大量的白銀。所以,民間的白銀也變得越來越少,這也是白銀流失的重要原因。
銀的歷史有四千多年,但是,銀在我們心中依然是寶貴的存在。我想很多人會因為我國白銀的流失而感到惋惜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