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在湖北監利,孫海洋的家里已經擺起了酒席,吹氣嗩吶,高興的氛圍不言而喻。這一切,都是為了孫海洋的兒子孫卓今天要回家了。
12月6日,孫海洋家七十多人的“尋找孫卓親友群”更改為“慶祝孫卓回家親友群”,孫海洋在群里感激涕零:“感謝大家的努力,終于團圓……”但是淚水已經擠不出了。
14年的分別與思念,激動與眼淚,都在6日這一天得到釋放。孫海洋一家三口抱在一起泣不成聲,一部跨越了數十年的尋親大戲終于落幕,其中的滋味,只有孫海洋一家能夠體會。
1
孫海洋夫婦有三個子女,孫卓是他們的第二個孩子。
2003年,孫卓出生,為了照顧孫卓和孩子們的未來發展,不想讓他們的孩子變得跟那時候染頭發罵臟話的小年輕一樣,孫海洋帶著孩子、妻子舉家搬到深圳,希望在這里能給孩子和家庭一個更好的環境,當然也希望在這個城市里能夠發家致富。
搬到深圳白石洲時孫卓還不到四歲,孫海洋他們在城中村租了一間鋪子,夫妻倆開始包子鋪生意。
孫卓從小長得圓乎乎的,很是壯實,十分招人喜愛。
2007年10月9號,忙了一天的孫海洋太累了,就在椅子上打了個盹兒,沒想到就是這幾分鐘的時間,讓孫海洋和孫卓分別了14年。
孫卓突然不見,孫海洋急瘋了,急忙去派出所報警,但是被告知失蹤要24小時以上才能立案。孫海洋無奈自己去尋找,大家小巷的到處找了五六天,終于在一家便利店的監控里發現了兒子孫卓。
一個尖角禿發,精瘦個兒的男人從便利店買了零食走出來,小小的孫卓就在瓷磚樹臺上坐著,男子將零食和一只玩具車放在孩子面前,一步步將玩具車拖著往后走,四歲的小孫卓沿著瓷臺一步步往前爬,直到男子面前,男子一把抱走孫卓,消失在了人海里。
兒子剛丟失的時候,孫海洋經常出現幻覺,那些密集的城中村,狹窄的過道,把時間都擠慢了。偶爾能聽到小孩的哭聲,孫海洋不自覺的停下腳步,一直到小孩哭完。小巷子里的井蓋,腳踩在上邊咕噔咕噔,孫海洋心里就會跟著咯噔一下:“兒子會不會在下邊?”
在過去的14年里,孫海洋夫婦對兒子孫卓的印象,始終停留在他四歲的年紀。
孫海洋的大女兒23歲,在新加坡讀書。小兒子才10歲,天性活潑,愛玩愛鬧,惹人喜愛。雖然現在的生活也算不錯,這么多年過去,孫海洋心中最想念的還是失蹤的兒子孫卓。
后來,孫海洋索性把包子店的招牌改為“懸賞20萬尋兒子包子店”。
2
兒子失蹤以后,孫海洋通過各種渠道尋找孫卓。
孫海洋把便利店監控拍到那張模糊的黑白人像打印出來,與兒子的照片放在一起張貼出“尋人啟事”,一次性打印幾百張,電線桿上、墻上、樹干上到處貼。
突然有一天,有一個人打電話給他,說給錢就把他的兒子還給他。此時的孫海洋萬分激動,就算花點錢,能找到兒子也算好事。突然孫海洋與對方確認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就問對方孩子的左手還是右手有胎記,那人說左手。孫海洋的希望一下子又破滅了,因為孫卓的兩手都沒有胎記,這是一個騙子。
那種感覺就是看到了一束光,突然光又消失了。
心懷鬼胎的電話聽多了,孫海洋一接電話就能知道哪些是好人,哪些是騙子。最夸張的時候,孫海洋每天都能接到騙子的電話,但是孫海洋沒有怨,“還有人愿意騙我,說明我兒子丟了這事兒還是有人關注的?!?/strong>
時代在前進,就在孫卓丟失的幾個月后,公安部就成立了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的辦公室,即“打拐辦”。
孫海洋利用互聯網交互平臺擴散信息,建立QQ群和尋人網站,逐漸收集到3000多名失蹤兒童的家長。他用表格把每個家長的聯絡方式和孩子信息都記下來,3000多份希望,沉甸甸地壓到了他身上,成為某種互相支撐的精神動力。
這些年來孫海洋整理的失子名單,已經被翻得皺爛褪墨了。
孫卓的奶奶帶孫子到了3歲,孩子走丟后,爺爺奶奶一同幫著發傳單、貼尋人啟事,沒有錢住旅館就睡在人家的屋檐臺階下,他們也因此落下了老寒腿。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孫海洋和“尋子聯盟”的家長們,在河北、福建。江蘇到處解救被拐賣的孩子,慢慢的也有了一些名氣,也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在尋找兒子。
在某種意義上,名氣對孫海洋而言是重要的,而這份名氣,在電影《親愛的》上映后,有了一次全國范圍內的井噴。
3
他的故事被拍成了電影。
陳可辛找到孫海洋那天,孩子已經丟了5年了。
那是一個炎炎夏日,在終日密集如潮涌般的陌生電話里,有一個說著廣東口音的男人闖進來,說想見孫海洋一面。
五年來,孫海洋練成了那樣一種肌肉記憶:只要有電話,想也不想就接,有人要求見面,不管對方是誰,都去。保持向外界絕對打開的姿態,盡可能獲取最大程度的希望。
電影《親愛的》以孫海洋為原型,復刻他這五年來的尋子路。
但電影是認真的。當孫海洋得知自己可以把電話號碼放在片末,讓全國觀眾都看到時,他答應了改編。
電影很成功,主演黃渤與張譯都是當之無愧的演技派。孫海洋買了一張電影票,一個人在座無虛席的黑暗影院里沉默著看完,滿臉是淚地走出來,身后響起掌聲如雷。
在電影的結局,投射孫海洋的角色韓德忠最后“找不動了”,現實是,孫海洋卻從未想過“不找了”。
片子里還有一個主角,黃渤的原型是孫海洋現實中的好朋友彭高峰。兩人也是通過尋找失子認識的。彭高峰的兒子是2003年在深圳丟了兒子,7年后,2011年,孩子在江蘇找回來了。
把孩子接回來那天,孫海洋也叫上家人一起去機場迎接,人群歡呼鼎沸,孫海洋卻只說得出一個字“好”,一個勁兒地說“好”,鼻子和眼睛卻開始泛酸。
4
為深入推進打擊拐賣兒童犯罪“團圓”行動,公安部組織指揮廣東、山東、湖北省公安機關成功偵破3起拐賣兒童案件,抓獲9名犯罪嫌疑人,接連找回被拐14年的孫某、符某濤和被拐17年的楊某弟。
經過DNA比對,確認孫海洋的兒子在山東被找到了。
這一家人經過近4年的分別之后,終于要團聚了。
正如懂事的孫卓在采訪里坦誠到的:“我的父母找了我十四年,他們一定很愛我吧?!?/strong>
但是否所有被拐走的孩子、丟失孩子的家庭,都有這樣的牽掛和感念?
2010年,孫海洋在福田找了一個算命先生,分別給對方看了自己和孫卓的八字,算命先生告訴孫海洋:你這孩子屬羊,你呢屬虎,虎吃羊,所以他不會待在你身邊成長,但平安長大是沒問題的。
“相當于我給別人生了個孩子”,孫海洋感到啼笑皆非。
11年后的今天,再次見到“真的”孩子時,那種想法一瞬間煙消云散。
孫海洋在朋友圈發布與孫卓相關內容,仍舊能看出激動之情。
“這就是我的孩子啊!”孫海洋泣不成聲,他長得高、帥,懂事,學習好,還給自己帶來了山東土特產。
記者問到孫海洋對孫卓養父母的態度時,他說,“我以前是恨的,但現在看到我孩子這么健康平安,就……交給法律處理吧?!?/stro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