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林文苑述評】
王羲之《蘭亭序》是歷代書法家不可逾越的名帖。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同謝安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之蘭亭舉行修禊盛會,流觴賦詩,詩酒唱和,并將所作詩文結為一集,王羲之受大家委托,用蠶繭紙,鼠須筆,乘興寫下這篇序文。全帖一氣呵成,點畫精到,結字遒美,氣韻生動,自然和諧,被后人奉為天下第一行書。
為了便于臨習,歷代書家喜歡從帖中集聯,但沒有見到單從此一帖中集詩的。山東新泰著名書法家毛松馥先生酷愛《蘭亭序》帖,經過幾十年學習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在此基礎上,他從中集古體詩歌四十首,采用了《蘭亭序》帖的全部單字,分別從原帖中剪貼成這冊《蘭亭集詩字帖》。這冊字帖把文言文轉化成白話文,便于讀寫,而且字體優(yōu)美,章法妥貼和諧,是學習《蘭亭序》帖的一個很好的輔助材料,在臨寫此集字帖的基礎上再去臨寫原帖,必定收到更好的效果。我們認為這冊《蘭亭序集詩字帖》特別適合中小學書法班和書法初學者臨寫學習。有意出版這一字帖者,有關事宜可以和藝林文苑聯系,也可以在評論欄留言,毛松馥先生表示一定給予全力支持。
毛松馥《蘭亭序》集詩字帖
(詩文附后)
圖片1
會稽山陰癸丑年,蘭亭暮春會群賢。天朗氣清觀宇宙,曲水流觴聽管弦。
圖片2
惠風和暢春水生,臨流興懷敘幽情。放浪不言老將至,茂林修竹曲水清。
圖片3
竹外流水山外山,蘭亭不是永和年。世異情遷今亦古,今古其在俯仰間。
圖片4
老彭大年人所期,脩短隨化亦由之。一觴一詠係懷抱,不為今昔感于斯。注:老彭指彭祖,大年是長壽意。
圖片5
樂山樂水古今同,流水管弦快哉亭。人生合為萬夫長,隨世俯仰是無能。
圖片6
蘭亭脩禊足大觀,群賢畢至詠春山。春山不老人不老,風流長此水竹間。
圖片7
蘭竹情懷山水趣,形骸相讬時未遇。萬類靜觀咸自得,不向群山嗟歲暮。
圖片8
視聽之娛信可樂,游目騁懷也欣然。相與不言彭殤事,清興又向會稽山。
圖片9
蘭亭修禊每日臨,情懷相契若故人。此生未遇蘭亭會,也將清興向山陰。
圖片10
寄興遷懷亦欣然,此生相契竹與蘭。峻嶺崇山情未盡,形骸放浪云外天。
圖片11
九曲流長天地外,群山極目有無間。修齊所寄讬管樂,坐攬今古極大觀。注:修齊指修身、齊家,管樂指春秋戰(zhàn)國時管仲、樂毅。
圖片12
林間風和日暮云,茂蘭修竹視同群。不言此生知遇少,相得猶有蘭亭文。
圖片13
暮云無言亭自幽,山間終日曲水流,陳跡為述當年事,稽古察今未倦游。
圖片14
臨文嗟悼係世情,游人趣取在蘭亭。云山曲水騁懷抱,茂林修竹興感同。
圖片15
脩竹趣生文與可,幽蘭靜契管夫人。流水激湍嘗一遇,大哉永和修禊文。(宋朝畫家文同字與可,善畫竹。元趙孟頫妻管道升善畫蘭。)
圖片16
蘭亭初日曲水映,風清時和春山靜。絲竹管弦娛情懷,暮云未倦游人興。
圖片17
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七絕,為紀念周總理誕辰作)
圖片18
盛矣蘭亭群賢會,臨流猶帶竹林風。寄情感事詠其作,今人后人無不同。
圖片19
萬事隨時若流水,情懷無日不春風。長將蘭竹為知己,不以虛言終此生。
圖片20
仰觀俯視跡又陳,初日暮云嗟古今。流水悟將天地事,春風老盡少年人。
圖片21
一亭盡覽林間趣,蘭室能觀世外天。天若有情天亦老,形骸長寄是春山。
圖片22
古亭述盛事,諸賢會山陰。曲水流不盡,欣欣此地春。
圖片23
春山觀修竹,蘭亭仰盛跡。所錄有文集,永和九年事.
圖片24
坐觀蘭竹靜,幽懷寄長天。萬類咸自得,流水映暮山。
圖片25
山水寄游興,靜躁因情生。蘭亭絲竹引,有諸古人情。(絲竹引指管弦樂的序曲。)
圖片26
為將為相者,管樂可齊天。后人每述作,目之若崇山。(管樂指春秋戰(zhàn)國時齊相管仲、燕將樂毅。)
圖片27
修齊仰賢者,悲己不能至。大哉蘭亭文,俯覽今古事。(脩齊是“修身齊家”的省略。)
圖片28
人或言虛誕,齊之彭與殤。信然不能喻,為文興殊長。(彭是彭祖,指高壽;殤是未成年而亡,右軍批評“齊彭殤”的說法是虛誕不經的。)
圖片29
風和蘭氣靜,日長竹陰清。暫得形骸外,趣與故人同。
圖片30
山水每相契,流年當盛世。游目騁懷時,不知老將至。
圖片31
既懷林竹興,能不向春山?群賢畢集地,其樂不知年。
圖片32
坐攬一山竹,目盡九天云。所遇隨其化,左右豈由人?
圖片33
曲水流觴事,可遇不可期。固知文所寄,感悟在于己。
圖片34
放浪形骸外,寄興蘭竹間。古人能隨化,引觴坐春山。
圖片35
蘭若殊幽古,山亭日臨風。情致有所寄,不為春水生。
圖片36
列坐臨水次,相與得自然。言及蘭亭會,情遷永和年。
圖片37
觴詠觀懷抱,趣舍視同群。所言不相契,嗟然向山林。
圖片38
樂生悲妄言,痛悼無由致。生死時相隨,慨夫天地事。(《樂毅論》稱燕將樂毅為樂生,曾為流言所傷。)
圖片39
清品至蘭極,賢者與竹同。昔人文與可,以此娛其生。
圖片40
悟言一室內,九宇同春風。雖云讬蘭竹,其致在蘭亭。
(集聯略)
附:毛松馥臨《蘭亭序》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毛松馥臨《蘭亭序》全圖
請向右旋轉手機橫屏欣賞
《蘭亭序》集詩四十首
毛松馥
一
會稽山陰癸丑年,蘭亭暮春會群賢。
天朗氣清觀宇宙,曲水流觴聽管弦。
二
惠風和暢春水生,臨流興懷敘幽情。
放浪不言老將至,茂林修竹曲水清。
三
竹外流水山外山,蘭亭不是永和年。
世異情遷今亦古,今古只在俯仰間。
四
老彭大年人所期,脩短隨化亦由之。
一觴一詠係懷抱,不為今昔感于斯。
注:老彭指彭祖,大年是長壽意。
五
樂山樂水古今同,流水管弦快哉亭。
人生合為萬夫長,隨世俯仰是無能。
六
蘭亭脩禊足大觀,群賢畢至詠春山。
春山不老人不老,風流長此水竹間。
七
蘭竹情懷山水趣,形骸相讬時未遇。
萬類靜觀咸自得,不向群山嗟歲暮。
八
視聽之娛信可樂,游目騁懷也欣然。
相與不言彭殤事,清興又向會稽山。
九
蘭亭修禊每日臨,情懷相契若故人。
此生未遇蘭亭會,也將清興向山陰。
十
寄興遷懷亦欣然,此生相契竹與蘭。
峻嶺崇山情未盡,形骸放浪云外天。
十一
九曲流長天地外,群山極目有無間。
修齊所寄讬管樂,坐攬今古極大觀。
注:修齊指修身、齊家,管樂指春秋戰(zhàn)國時管仲、樂毅。
十二
林間和風日暮云,茂蘭修竹視同群。
不言此生知遇少,相得猶有蘭亭文。
十三
暮云無言亭自幽,山間曲水萬古流,
陳跡為述當年事,稽古察今未倦游。
十四
臨文嗟悼係世情,游人趣取在蘭亭。
云山曲水騁懷抱,茂林修竹興感同。
十五
脩竹趣生文與可,幽蘭靜契管夫人。
流水激湍嘗一遇,大哉永和修禊文。
注:宋朝畫家文同字與可,善畫竹。元朝趙孟頫妻管道升善畫蘭。
十六
蘭亭初日曲水映,風清時和春山靜。
絲竹管弦娛情懷,暮云未倦游人興。
十七
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注:七絕,為紀念周總理誕辰所作。
十八
盛矣蘭亭群賢會,臨流猶帶竹林風,
寄情感事詠其作,今人后人無不同。
十九
萬事隨時若流水,情懷無日不春風。
長將蘭竹為知己,不以虛言娛此生。
二十
仰觀俯視跡又陳,初日暮云嗟古今。
流水悟將天地事,春風老盡少年人。
二十一
一亭盡覽林間趣,蘭室能觀世外天。
天若有情天亦老,形骸長寄是春山。
二十二
古亭述盛事,諸賢會山陰。
曲水流不盡,欣欣此地春。
二十三
春山觀修竹,蘭亭仰盛跡。
所錄有文集,永和九年事
二十四
坐觀蘭竹靜,幽懷寄長天。
萬類咸自得,流水映暮山。
二十五
山水寄游興,靜躁因情生。
蘭亭絲竹引,有諸古人情。
注:絲竹引指管弦樂的序曲。
二十六
為將為相者,管樂可齊天。
后人每述作,目之若崇山。
注:管樂指春秋戰(zhàn)國時齊相管仲、燕將樂毅。
二十七
修齊仰賢者,悲己不能至。
大哉蘭亭文,俯覽今古事。
注:脩齊是“修身齊家”的省略。
二十八
人或言虛誕,齊之彭與殤。
信然不能喻,為文興殊長。
注: 彭是彭祖,指高壽;殤是未成年而亡,右軍批評“齊彭殤”的說法是虛誕不經的。
二十九
風和蘭氣靜,日長竹陰清。
暫得形骸外,趣與故人同。
三十
山水每相契,流年當盛世。
游目騁懷時,不知老將至。
三十一
既懷林竹興,能不向春山?
群賢畢集地,其樂不知年。
三十二
坐攬一山竹,目盡九天云。
所遇隨其化,左右豈由人?
三十三
曲水流觴事,可遇不可期。
固知文所寄,感悟在于己。
三十四
放浪形骸外,寄興蘭竹間。
古人能隨化,引觴坐春山。
三十五
蘭若殊幽古,山亭日臨風。
情致有所寄,不為春水生。
三十六
列坐臨水次,相與得自然。
言及蘭亭會,情遷永和年。
三十七
觴詠觀懷抱,趣舍視同群。
所言不相契,嗟然向山林。
三十八
樂生悲妄言,痛悼無由致。
生死時相隨,慨夫天地事。
注:《樂毅論》稱燕將樂毅為樂生,曾為流言所傷。
三十九
清品至蘭極,賢者與竹同。
昔人文與可,以此終其生。
四十
悟言一室內,九宇同春風。
雖云讬蘭竹,其致在蘭亭。
附:《蘭亭序》釋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書家簡介】
毛松馥,1946年生,字韻谷,號庸齋,山東新泰人,著名書法家,楷、行、草兼擅,尤長于大草。出版有《庸齋翰墨》(書法作品集)《毛松馥臨帖作品選》《庸齋詩稿》等。有學者稱他“書有晉韻,詩有唐風”。
(責編:齊揚)
↓ 點擊以下鏈接,賞讀更多精彩內容:
懷素《自敘帖》精臨——毛松馥臨帖作品欣賞之一
王羲之《蘭亭序》精臨——毛松馥臨帖作品欣賞之二
張旭《古詩四帖》精臨——毛松馥臨帖作品欣賞之三
黃庭堅《諸上座帖》精臨——毛松馥臨帖作品欣賞之四
王羲之《十七帖》精臨——毛松馥臨帖作品欣賞之五
臨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毛松馥書法作品欣賞之六
臨顏真卿《祭侄稿》《爭座位帖》《裴將軍詩帖》——毛松馥書法作品欣賞之七
臨懷素《圣母帖》暨《蘭亭序》草臨——毛松馥書法作品欣賞之八
臨孫過庭《書譜》十條屏暨意臨片段——毛松馥書法作品欣賞之九
節(jié)臨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傳》暨自草李白詩卷 ——毛松馥書法作品欣賞之十
臨懷仁集王《圣教序》暨草臨片段——毛松馥書法作品欣賞之十一
臨懷素《小草千字文》暨《大草千字文》意臨——毛松馥書法作品欣賞之十二
臨黃庭堅《砥柱銘》暨自書《阿房宮賦》行書卷——毛松馥書法作品欣賞之十三
臨蘇軾《寒食詩帖》暨蘇黃手札合卷——毛松馥書法作品欣賞之十四
臨《冠軍帖》等二十四家帖暨自草《洛神賦》八條屏——毛松馥書法作品欣賞之十五
毛主席詩七律九首八條屏暨草書手卷——毛松馥書法作品欣賞之十六
自書《論書絕句六十首》暨杜甫《秋興八首》草書卷——毛松馥書法作品欣賞之十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