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封了不讓進,每天想想吃什么,逗逗貓,平和但又有點緊張?!?/strong>
“曲江又一個小區被封了,公司就在附近,已經通知居家辦公了!”
“我家旁邊小區也封了!”
我們從未預料過,西安人也會有這樣靠近新冠疫情的一天。
從第一例發現子牛門診到目前陜西累計本土確診149例,迷茫、憤怒、無助、感動,情緒糾纏在一起。想停下刷新聞的手,沒幾分鐘又重新拿起手機。關切焦急的心情,一刻無法停止。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戰役下,西安人拿起了秦人特有的硬氣。
@陜視新聞
穿起戰甲披掛上陣的醫務工作者,在寒風里依舊排隊主動檢測核酸的西安人,冬至自發送愛心餃子的餐館老板,一邊吐槽一邊奮力的與來勢洶洶的疫情搏斗。
這一次,西安人的安全感,是每個西安人自己給的。只要熬過去,我們就是生死之交!
我們收集整理了來自不同人快門下從2020年初到2021年尾的疫情掠影。
愿長安再無它事,唯有長治久安。
“西安地方邪,十三朝定都是有原因的,你看大的天災人禍西安都沒有,疫情都好幾次了,也沒正經傳起來。西安絕對是福地?!?/strong>
類似的句式,曾經在發哥曾經在街邊大爺,出租車司機,身邊同事朋友的嘴里不止一次聽到過。
“長治久安,方為長安”,是無數西安人潛意識里西安人的自豪感。
可萬萬沒想到,西安城在疫情防控治理歸于常態化的今天,也因為疫情上了熱搜。
@小北醬嬸兒
@陳同學
@B波小寶
核酸,成為了人們每天的必修課。48小時核酸,和綠色的一碼通,也成為了每天上下班路上唯一的底氣。
“再也不想過吃棉簽的”日子了?!?/strong>微博網友這么吐槽。
但三秦人的生冷蹭倔就是如此,一邊吐槽,一邊配合。就像另一些人的玩笑一樣,每天“吃過棉簽”,今天才是完整的一天嘛~
截止22日,西安西安市新增27個中風險地區目前有1個高風險地區40個中風險地區。
無數人身在毒圈邊緣,還堅守在通勤的路上。
“怕窮還是怕病”,這一城市焦慮感議題又重回了公眾的討論。
@小北醬嬸兒
有人抱怨為什么還要工作,有人抱怨小區封閉了被迫休假。
封閉隔離的小區里,除了生活必需品,被送進去最多的東西,就是電腦。
除此之外,面對疫情影響,受沖擊最大的就是餐飲、旅游、電影等第三產業服務消費行業。
樓下新開的飯館剛第一天開張,第二天就被通知閉店,改做外賣。
@陳同學
@小北醬嬸兒
還有必須堅持在崗位上的快遞,外賣小哥,防疫人員,環衛工人,和警察們。
從2020年初到現在,幾輪疫情中都要堅守到最后。
艱難的,堅守的,眾生百態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努力生活的人,我們這座得病的城市,才不至于死氣沉沉,才有了勃勃生機。
看到一條微博,說疫情爆發兩年了,西安大概是唯一一個在疫情發生或沒有得到全網祝福,反而遭到指責謾罵的城市。
其實,在這座城市里,星星點點的,都是人們的祝福。
吐槽是因為愛得深沉,城市病了,但我們已然愛它。
@SkyFaicon
@草灘大學城同學們寫的祝福
我愛拎著秦腔廣播排隊做核酸的大爺,愛在小區樓下一圈圈遛狗不敢上街的鄰居,愛買菜時候邊吐槽疫情邊討論今天中午吃什么的大媽。
他們,可能是我同學的父親,也可能是我同事的先生,而我的父母親友,也可能是你身邊的路人甲,他們是我生活的血肉磚石,是我愛的世界的組成部分。
我憂心他們身處危險,也希冀他們能安定生活。
因此,我祝福西安。
我祝福胡辣湯的辛辣能再于老巷飄香;我祝福秦腔合唱能再于公園里,橋洞下響起;我祝福地鐵能再排起長隊;我祝福那個充滿生活實感的煙火人間能早日歸來。
好想,喝一碗水盆,喋兩碗扯面。
跟身邊不認識的閑篇個寒船。
道一句:真好,這個西安。
本文圖片來自
@SkyFaicon;@小北醬嬸兒
@陳同學;@B波小寶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感謝你們堅持記錄
城市因你們更美好
太陽照常升起
生活依舊繼續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