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廣告詞是這么說的:沒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對電影而言,這話同樣適用。沒排片,再好的電影也面臨著沒票房的窘境。排片的多少,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有著接踵而至的連鎖反應,沒排片意味著沒上座率,沒上座率就意味著沒票房。近期,名為《紋身》的電影火了,火的原因竟是因為票房不佳。1月14號上映,上映當天只有2.7%的排片,上映首日才不到百萬的票房,妥妥地撲街的節奏。而不明真相的觀眾和網友,卻將撲街的原因歸結于影片的主創和主演,說起來真是無稽之談,
我們知道,電影是藝術創作的范疇之一,它不光是光與影的結合。一部影片的背后,更是無數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一部電影從開拍到上映,間隔幾年的時間,經歷編劇、拍攝、剪輯、制作、后期等環節,背后的辛酸與汗水、辛勞與付出,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不光需要全體演員的通力合作,導演、編劇等主創也是缺一不可。就《紋身》這部電影而言,能夠與觀眾見面固然可喜,但少得可憐的排片,就像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讓主演和主創幾年來的努力付諸流水,也讓影片的撲街成為必然。
由于排片少,《紋身》的票房相當慘淡,從上映到現在票房還不到200萬,怎一個慘字得了。從少得可憐的排片可以預見,真正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并不多。不少網友連電影都沒看,就直接給它打差評,并冠以爛片的稱號,將矛頭直接指向影片的主演趙文卓,著實有些無中生有。我們知道,電影首日的票房,大概率決定了影片最終的票房走向,盡管當下的電影面臨著疫情的大環境,但只有2.7%的首日排片,著實有些說不過去,《紋身》明顯是被區別對待了。
《紋身》匯集了趙文卓、王圣迪、徐冬冬、李岷城、范逸臣、桑平、大衛·貝利等人的演出陣容,除了能文能武的趙文卓以外,還有以美貌著稱的徐冬冬,以極限跑酷著稱的大衛·貝利等。從演出陣容來說,稱得上是誠意十足,并不是草臺班子或臨時拼湊的陣容。《紋身》這部電影到底怎么樣?筆者專門去影院看了看。觀影過后,筆者覺得它并沒有網友說得那么爛,而是一部風格獨特又獨樹一幟的作品,融合了紋身、黑幫、武俠、家國情仇等不同元素,是一部充滿想象力的作品。
《紋身》的題材相對鮮見,聚焦于上個世紀的特殊時期,以紋身師阿昌的傳奇經歷引領劇情,透過阿昌與一眾形形色色的人之間的愛恨情仇,講述了阿昌在邊陲小鎮的冒險歷程,進而折射出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片中,趙文卓出演的阿昌,是個技藝精湛的紋身師,又是個功夫了得的練家子,只想過簡單生活的他,卻被迫卷入幫派恩怨之中。阿昌,就像是位“隱匿者”,紋身不過是他的保護色,無心于名利地位的他卻遭人暗算,無奈之下只得奮起反抗。
說來電影《紋身》背后的故事相當曲折,完全可以寫本書了。影片在2017年底開始拍攝,拍攝過程中,因為項目資金問題而被迫停滯。無奈之下,導演想通過貸款或是借高利貸來完成影片。緊要關頭,出品方伸出了橄欖枝,不光解決了迫在眉睫的資金問題,還為影片請到經驗豐富的業內人士,擔綱監制與制片人。前前后后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算把《紋身》給完成。可計劃趕不上變化,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全國的電影行業帶來的沖擊難以想象,《紋身》更是深受其苦,被積壓了整整兩年的時間不說,積壓期間的經濟損失,更是難以想象。有句話說得好,不以成敗論英雄。對于命運多舛的《紋身》來說,則是不以票房論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