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何為重新賦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永遠有處理不完的待辦事項,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像機器一樣高速運轉無法停止。
據《 2020 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顯示,經常焦慮的居民疾病狀態比例高達 45.3 %,不焦慮比例僅為 4.5 %。
在《 2020 大眾心理健康洞察報告》中,81.81 % 受訪者自述有過焦慮,抑郁等情緒困擾。
我們的睡眠時間越來越短,睡眠質量大不如從前,飲食越來越不規律,身體管理越來越難,焦慮感隨處蔓延,每個人身心承受的壓力與日俱增。
我們最大的失誤在于相信自己可以永遠保持最高效率的運作和100%的專注。
你總是渴望生活得到平衡狀態,其實生活是難以平衡的。
生活更像是一個蹺蹺板,上上下下來來回回,生活就是這樣一個狀態,我們沒有必要嘗試平衡這個蹺蹺板,只管一路向前走。
身心療愈超級暢銷書作家亨利·費克斯聯合凱瑟琳娜·恩布拉德出版了《元氣復活:自愈的神奇速效法》一書,書中提出因為真正讓我們感到沉重的, 往往不是那些必須要做的事,而是由于身心沒有得到恰好的修復和療愈。
日常生活,我們通過“極簡自愈小測驗”“超實用的賦能小方法”“量身定制的元氣自愈計劃”和“三周復活元氣計劃”,就能在需要的任何時候,都能讓自己火速恢復到良好狀態、元氣滿滿。
重新賦能意味著一種整體愛護自己的方法,表示身體和精神二者的康復。與其他康復方法不同的是,重新賦能并不想改變我們原有的生活方式,他只是希望我們變得更完整,并且能夠享受其中。
02.超實用的賦能小方法
也許你學習過正念,接觸過冥想,修習過打坐,但是重新賦能是比這些更容易上手的操作。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壓力研究所的教授戈蘭凱克倫德,把自我療愈分為4個部分:睡眠、主動自愈、被動自愈和休息時間。
從生物學意義上來說,睡眠能夠降低血壓,降低脈搏和體溫,放慢呼吸,舒緩肌肉,能夠激活身體的免疫系統,能夠修復身體,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主動自愈是主動去尋找一些比較休閑的活動,或者是學習新鮮的事物。比如說散步,慢跑,聆聽音樂,喝下午茶,親近大自然,練習一項技能。
與此相反,被動自愈則是不需要做出任何的努力,單純享受某項放松活動。比如說發呆、看一部電影,看一部電視劇、刷短視頻。相對而言效果不及主動自愈。
最關鍵的是要留給自己充足的休息時間,不宜將日程安排得太滿。尤其是對于工作狂來說,工作量已經足夠飽和了,需要適當安排一些合理的休息時間,讓自己適當的放空。“磨刀不誤砍柴工”,中場休息不但不會影響工作效率,反而能夠讓工作的質量更好。
03.元氣補給站:迷你型、中等型和加強型賦能
《元氣復活》提供了迷你型重新賦能方法,只需簡單幾秒至幾分鐘,讓你快速充滿元氣。
1.簡單的冥想,1~5分鐘
2.書寫擺脫焦慮,2分鐘
3.做搖擺動作讓自己接地,2~3分鐘
4.聆聽周邊的聲音,2~3分鐘
5.快速專注你面前的事物的細節,1分鐘
6.寫下憤怒郵件或者吃點東西,30秒
7.享受眺望窗外風景,5分鐘
8.和別人打招呼或者問候,1分鐘
9.回想幸福瞬間,20秒
10.把你過度分析或者消極想法寫下來,5分鐘
中等型重新賦能方法花的時間幾分鐘至幾小時,自愈效果更加明顯。
1.呼吸能量,5-10分鐘
2.運用情緒管理,5-15分鐘
3.認知評估,5-1-分鐘
4.讓焦慮曬曬太陽,5-10分鐘
5.留一些時間來擔心,10-20分鐘
6.獎勵自己一個很棒的體驗,比如說放肆大笑、做瑜伽,去聽一場音樂會等
7.做一些運動,20-55分鐘
8.學習新事物,30分鐘以上
加強型重新賦能方法花的時間不限,是深度自愈的模式。
1.停止競爭,成為自己,這樣才能收獲真正的快樂。
2.臣服于當下的情緒,區分想法與情緒,與自己的想法保持距離。
3.有目的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用積極的情緒感染身邊的人。
4.提高自控力,努力將時間和精力集中于力所能及且至關重要的事情上。
5.放棄完美主義
6.養成隨手記錄的習慣
7.保持有規律的睡眠
8.嘗試自我催眠
04.識別你的行為類型:“成就者”“照顧者”或“拖延者”
心理學家將人類的行為分為三種可識別的行為類型,分別是成就者,照顧者和拖延者,學會識別行為特征能夠更好的選擇重新賦能的方式方法。
成就者有“信息強迫癥”,他們害怕錯過有趣的事物。渴望充分燃燒生命,不停地向前奔跑。
盡管他們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但是一步一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但是不幸的是卻無法提高他們的自尊心,在這些成功的背后,他們的自尊心顯得相當脆弱。他們用滿滿當當的日程表來填充自己的生活,無法留出休息的時間。
他們渴望每一件事情都能夠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否則的話他們就會感到焦慮不安,甚至緊張。
對于成就者來說,如果不能夠有所改變,長期以往很可能會帶來健康問題。
成就者需要嘗試從多任務模式變成單任務模式,做好計劃并確立優先次序,這樣可以在同一時間段里完全專注一件事情,而且會更有效率。
第二種類型是照顧者,對于他們而言,他人的認可能夠給予他們安全感和安定感。樂于助人是傳統美德。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往。但是照顧者的同理心很容易過度,或是擔心他人有其他的看法,進而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成為老好人。
對于照顧者來說需要分辨。哪些任務是屬于自己的,哪些是被迫執行的,避免盲目接受那些不屬于自己的活動。
同時將待辦事件列成一張清單,如果清單事項過多,那么嘗試進行刪減,也可以利用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進行歸類,找到自己認為比較重要且有意義的事情,走向更輕松愉悅的生活道路。
第三種類型是拖延者。拖延者內心很清楚,事情的順利開展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但是他們不喜歡意外的事故發生,也不喜歡手忙腳亂,他們寧可花更長的時間去等待更好的機會。于是,他們表現出來的往往是拖延,甚至是逃避。
對于拖延者來說,參加一個有趣的集體活動,能夠快速地照能量得到補充。
更簡單的方法是約一個朋友去跑步,哪怕是散步半個小時也是可以的。
和好友一起喝下午茶,做一點健康的食物,和同事一起打打球,只要不賴在沙發上,參與集體活動都能夠讓拖延者重新賦能、找回活力。
“掌控人生0壓力,活力加油100%”。
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輕松掌握身心的主動權,踏上輕松而愉快的身心療愈之旅!
活力十足再出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