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記者 雷珂馨 文/圖)2025年已經過半,我國汽車市場的期中成績單正式揭曉。從銷量指標來看,傳統車企與新勢力陣營呈現不同的發展態勢。比亞迪、上汽、吉利等傳統車企憑借多維布局穩居前列;而新勢力陣營則加速分化,零跑、理想、小鵬等企業表現搶眼,部分品牌業績明顯承壓。
2025年上半年,各大汽車品牌呈現出差異化的競爭格局。
傳統車企展現較強韌性
從目標完成率來看,傳統車企展現出強勁韌性。
在已公布數據的車企中,比亞迪以超200萬輛的銷量成績穩居榜首。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214.6萬輛,同比增長33.04%。其中,純電動車銷量約為102.34萬輛,同比增長40.93%;插電混動車銷量約為108.99萬輛,同比增長23.71%。
由于比亞迪設定的全年550萬輛銷售目標較高,目前其目標完成率僅為39.02%。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比亞迪上半年海外銷量達47萬輛,同比增長132%。海外市場銷量的爆發式增長,為其下半年沖刺全年目標提供了強勁支撐。
與比亞迪同樣邁進“兩百萬俱樂部”的企業還有上汽集團。上汽集團公布的銷量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整車銷售達205.3萬輛,同比增長12.4%。1—6月,上汽集團自主品牌銷量達130.4萬輛,同比增長21.1%;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64.6萬輛,同比增長40.2%。上汽集團設定2025年銷售目標為450萬輛,目標完成度為45.62%。
吉利汽車以140.9萬輛的半年銷量緊隨其后,同比增速高達47%。因表現超過預期,吉利汽車在7月1日宣布,將全年目標從271萬輛上調至300萬輛,調整后完成率達到47%。其新能源車型(含吉利、極氪、領克)銷量達72.5萬輛,同比增長126%,已占據總銷量的半壁江山。
奇瑞汽車的上半年銷量為126萬輛,同比增長14.5%。奇瑞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36萬輛,同比增長98.6%;其上半年海外汽車出口總量達55萬輛,同比增長3.3%,這一成績成為推動品牌業績增長的核心引擎。2025年,奇瑞汽車的目標為銷量增長率再超行業10%—20%。
長安汽車同樣穩扎穩打,上半年完成銷量135.5萬輛,結合300萬輛的全年銷量目標來看,長安汽車目前的完成率為45.17%。
新勢力陣營加速分化
上半年,新勢力陣營的競爭格局分化明顯,領跑、追趕、承壓的梯隊劃分愈發清晰。
在領跑陣營方面,零跑汽車表現最為亮眼,以22.2萬輛銷量和44.4%的完成率位居新勢力之首。今年上半年,零跑汽車已連續4個月占據領先位置,6月,零跑汽車的銷量達到4.8萬輛,助力其在下半年進一步拉開與其他競爭者的差距。
據了解,零跑汽車今年的銷量目標從沖擊50萬輛調整提升至50萬—60萬輛。若按照50萬輛的目標來計算,目前零跑汽車的目標完成率已達44.4%。
作為新勢力中發揮較為穩定的選手,理想汽車上半年銷量達到20.4萬輛,同比增長7.9%。若理想汽車全年70萬輛的銷售目標沒有變動,則其目前的完成率約為29%,依然面臨較大的交付壓力。
小鵬汽車上半年的銷量達到19.7萬輛。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曾表示:“小鵬汽車2025年的總銷量會比2024年實現翻倍以上的增長。”以小鵬汽車2024年全年共銷售約19萬輛的數字推算,2025年,小鵬汽車的全年銷量目標約為38萬輛,目前的目標完成度約為51.8%。
小米汽車則憑借SU7系列后來者居上,上半年交付量超過15萬輛。3月,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宣布小米汽車全年交付目標由30萬輛提升至35萬輛,目前完成率約為43%。6月26日,小米汽車旗下首款SUV車型小米YU7正式上市,僅3分鐘YU7訂單數就突破20萬輛,1小時訂單數突破28.9萬輛。憑借SU7和YU7這兩款車型,小米汽車在全年銷量上展現出了強勁潛力,成為眾多車企不可小覷的競爭對手。
蔚來汽車也面臨著不小的交付壓力。蔚來汽車在推進樂道、螢火蟲多品牌戰略的同時,上半年交付量為11.4萬輛,完成率為25.7%。更嚴峻的挑戰則落在嵐圖、智己等品牌肩上,其上半年完成率普遍不足30%,下半年的沖刺任務異常艱巨。
車市呈現溫和增長態勢
在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及行業“反內卷”行動的引導下,今年上半年的汽車市場呈現出溫和增長的良性態勢。
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為市場注入強勁動力。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量達412萬份。消費者積極將舊車置換為更環保、智能的新車,不僅提升了個人出行品質,也推動了汽車消費升級。眾多車企也紛紛響應,推出配套補貼與優惠活動,進一步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車熱情。
2025年下半年,汽車市場在溫和競爭格局下暗流涌動,迎來關鍵沖刺期與新變局。
在產品層面,一場密集的新車攻勢即將展開。吉利銀河E5、小鵬G7和MONA系列、理想i8等重磅車型將陸續投放市場,為下半年的競爭注入強勁變量。伴隨新車而來的,是智能化競爭的全維度升級。各家車企所研發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正加速實現裝車應用,其覆蓋范圍不斷拓展,從價格為10萬元級的入門車型一路延伸至高端車型,進而形成完整的技術矩陣。
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車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多數車企仍需在下半年加速沖刺。各大車企不再盲目打‘價格戰’,而是聚焦技術創新與產品差異化。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續航提升、智能駕駛升級成為競爭焦點;傳統燃油車則發力節能與舒適性改進。此外,海外市場的拓展也成為新方向,不少車企加速布局步伐。在這場比賽中,誰能精準把握需求、快速創新,誰就能在下半年的沖刺中脫穎而出,引領行業新變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