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上了年紀,如同機器用久了,毛病也會越來越多,而經常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幾乎都是慢性病,比如癌癥、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關節炎、骨質疏松、牙周病及白內障等。更為重要的是,幾乎每一個老年人都害怕遭遇到慢性病,而引發行動不便、癡呆癥……等痛苦。
年老是無法避免的,可以說是人生的黃昏時刻。樂觀的人會感受到它的彩霞滿天,老而彌堅;悲觀的人卻在擔心夕陽西下后黑夜的來臨。當老年人及早加強預防保健,有效地減少年老時發生的急慢性疾病,并改善其生活品質,我們也完全可以活得有滋有味。
時間流逝的速度是全人類共有的,同一天出生的人,衰老的速度是一樣的,但衰老的速度,就如同成長的速度,因人而異,也有個體差異。速度也會根據體內的組織和細胞而變化。有些組織可能正在老化,而另一些則比實際年齡要年輕。不管如何,衰老都會對身體產生各種影響。
1、心血管系統變化
血管硬化是老化的特征,而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癥、高血脂長期緊張及抽煙成為促進血管硬化的因素,血管硬化及血壓升高往往會使長期不停搏動的心臟產生心肌肥厚或心臟擴大,容易有心率不齊,心臟衰竭或心肌梗塞的發作。
雖然血管硬化難以逆轉,但是我們采用低脂飲食有助于保持適當的體重并防止肥胖。此外,通過避免動物脂質和反式脂肪酸,可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飲食上,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不僅可以控制血糖水平,還可以抑制甘油三酯的升高。此外,我們通過減鹽,可以預防高血壓,減輕心臟負擔。最后,我們不要攝入過量的酒精和咖啡因,不然會刺激我們的神經,并讓心臟處于緊張狀態。
2、排泄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變化
老年人的腎臟會萎縮,腎臟血流量減少排泄的功能也就減退。老年人的甲狀腺、胰島素、腎上腺及性腺均容易發生老化,造成身體基礎代謝率降低,出現糖尿病緊急應變能力變差,以及喪失了生殖能力。
在這個變化中,老年人使用藥物時必須特別注意劑量,以免過量或中毒。而對于內分泌系統的變化,老年人應該慎重考慮是否需要治療。另外,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內分泌系統的變化是必然的,補充激素只能治標,一旦停藥后會復發,所以一旦開始治療,就需要持續治療。
3、呼吸系統的變化
老年人肺部本身的硬化及胸廓肌的萎縮會造成呼吸功能的退化。一般80歲的老人攝氧量僅有三十歲的一半。氣管粘膜毛細胞的退化會分泌出來的痰,不容易被排除,滯留在肺部內而發炎,肺氣腫亦是老人常見的并發癥。
首先,老年人應該從自己“戒煙”的堅定態度開始;然后,我們就開始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體格和身體狀況,從飲食中獲取正確的能量,以平衡自己的營養,從而避免食欲不振、營養不良以及體重減輕。在外出時,佩戴口罩,回家后洗手漱口。
此外,為了保持體力、耐力和肌肉力量,步行15~20分鐘左右、體操等有氧運動是有效的。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癥狀,盡量保持鍛煉。最后,創造一個有利于呼吸的環境,以避免呼吸道刺激物,例如空氣污染物、冷空氣、屋塵和刺激物。
4、消化系統的變化
老人舌頭上的味蕾未發生退化,一般在60歲時已經減退了一半,吃而乏味會使食欲變差,胃腸蠕動的減退,再加上消化液分泌的減少,使消化與吸收變差,也影響到排便的順暢,易得便秘,肝臟體積縮小會影響白蛋白的制造,也影響了食物及藥物的代謝,因此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都是老年人常有的問題。
衰老會降低進食和消化吸收的能力,但為了保護進食能力,保持咀嚼能力很重要。首先,老年人一定要保持口腔衛生以預防“牙周病”,避免牙齒脫落。在進食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咀嚼、吞咽,這樣才能吃得很香。飯后一段時間,可以積極運動身體,以改善消化道的消化能力。
5、神經系統的變化
老年人的腦部神經細胞會減少,普通人在50歲以后,智力及記憶力中會開始減退,肢體的神經傳導速率亦會下降。腦中風、老年性癡呆,帕金森綜合癥及器質性腦癥候群等常見的疾病。
首先,如果老年人有致病的疾病,我們一定要積極治療它。例如,在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腦部手術去除積聚在頭部的血腫,可以有效恢復。如果不幸被診斷出患有癡呆癥,我們需要做什么取決于潛在的疾病。除了服用藥物以防止病情惡化之外,我們還需注意高血壓、血脂異常和糖尿病等問題,以延緩病情發展。
6、免疫系統的變化
免疫功能的減退是老年人易患感染和癌癥的主因,由于抵抗力差,體溫不上升,白細胞未必增加,老年人的感染在診斷上較為困難,必須注意主訴以及客觀的癥狀,不能掉以輕心。為了避免各種疾病,必須適當地發揮免疫系統的功能,保持對病原體的抵抗力。那么,老年人應該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首先,老年人一定要保持營養均衡的飲食;其次,適度運動也可以增強身體的各種功能,并有助于預防傳染病和癌癥;最后,當我們壓力過大時,交感神經占主導地位。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血管會收縮,從而減慢向全身輸送營養和氧氣的速度。結果,免疫系統將無法正常工作。改善這種情況的有效方法是主要使用副交感神經,即保持身心放松。
7、骨骼系統的變化
老年人容易患上骨質疏松,退化性關節炎,引起腰背部膝關節或手關節的疼痛,再加上老年人動作會逐漸遲鈍再加上其他神經肌肉的病變或中風肢體的運動機能受到影響,平衡能力也會變差,這也很容易發生骨折,尤其是脊柱旁及股骨髖關節處。
適當的治療與介入能夠延緩或改變因年紀老化造成肌肉量流失的不良影響。研究指出,目前針對肌少癥的處置,是營養的補充搭配適當的運動訓練。營養的補充主要為蛋白質,若無慢性腎臟病者,依體重每天每公斤建議攝取1.2~1.5公克的蛋白質,平均分于各餐食。運動的形式以有氧運動、漸進式阻力運動為主。
研究顯示,運動的訓練最能有效增加肌肉質量、強化肌力。以有氧運動而言,若為中強度運動,至少5次,一開始10分鐘,慢慢增加至60分鐘,若無法維持長時間,建議以每次10分鐘、每天3次之方式分段完成;以肌耐力訓練而言,建議每周至少2次,每次須間隔休息48小時以上,從中低強度的運動開始,每次時間最好控制在20~30分鐘。在藥物治療方面,使用睪固酮在性腺功能低下的老年男性,可增加體重及肌肉質量,并減少脂肪量。
8、睡眠的變化
老人的睡眠時間需要更多,因為教育疲勞,但老年人的睡眠形態常常會有所改變,次數多而睡眠時間短,白天休息太多晚上反而不能入眠,或是一大早醒過來就無法再入睡,故常抱怨失眠,老人心情抑郁亦是失眠的原因之一。
臥室是休息的地方,因此擁有一個輕松、舒適和安全的空間很重要。為了帶來一夜好眠,沒有家具的布置等不安全因素,避免作為工作空間使用,將活動場所和休閑場所分開,擁有一個簡單的空間,不放多余的東西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們在睡前放松自己,也有助于我們順利入睡。
總體而言,年老不是病,而是人生的必經之路,醫學知識的普及可以延遲衰老,促進健康,適當地調養和照顧可以確保我們延年益壽,而非茍延殘喘。在年老體弱以后,我們再得到家庭或社會回饋的同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盡量去保持自己的健康,以避免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