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2021年,南昌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提升南昌發展首位度、充分彰顯省會擔當”的更高要求,不斷深化引才舉措,持續優化人才服務,全力助推人才集聚南昌創新創業。
一、瞄準“十萬”目標,“百場校招”扎實有效
一是南昌市委領導高位推動。去年9月底,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李紅軍在南昌市十二次黨代會上,提出“每年吸引10萬名大學生和技能人才來南昌創業就業”的工作目標,并向全球發布“招賢令”。南昌市委副書記等11位市委常委分別帶領“招才”任務組,赴省內外開展校招工作;南昌市委組織部部長、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多次組織專題研究和專場座談,進行密集調度;全市各級組織人社部門統籌16萬崗位,舉辦線上線下“百場校招”活動480場,落實意向簽約和直接就業近9萬人。二是春節期間強化對接。為更加精準地吸引南昌籍學子回鄉就業創業,南昌市摸排了南昌籍在省外、市外高校就讀的2022屆本科、專科畢業生,有2.6萬人。虎年春節期間,南昌市堅持“過年不打烊”,面向返鄉學子開展“推送一條活動信息、發放一封推介書信、走訪一輪學子家庭、召開一次交流座談、舉辦一場專場招聘”暨“五個一”對接活動,進一步濃厚了愛才的氛圍,凸顯了引才的效果。三是春季校招精準部署。據統計,2022屆畢業的贛籍高校學子有27萬人,其中,在駐昌高校約有11萬人、省內市外高校約有10萬人、省外高校約有6.8萬人。今年3-6月,南昌市組織人社部門將聚焦贛籍學子的招引,按照駐昌院校和省內市外院校全覆蓋、省外高校抓住重點城市和重點學校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校園春季招聘活動,爭取吸引更多高校(技校)畢業生來南昌市創業就業。
二、緊盯“雙高人才”,高端引領有聲有色
一是堅持項目推動。2021年,南昌市通過“頂尖領軍人才領航計劃”,全職引進10名戰略性支柱產業的高層次人才,帶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認定南昌市A、B、C、D類高層次人才388人,其中,2021年新增86人;新評選出50名技能含量高、絕技絕活強、行業影響大“洪城工匠”,營造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圍。截至2021年底,南昌市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50.45萬人、技能人才總量達73萬人,增幅約2%。二是著力平臺搭建。中國南昌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作為全國第10家國家級產業園,按照“一園三區”的運作模式,截至2021年底,入駐人力資源機構295家,主營收入達102億元。目前,南昌市已建成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5家、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6家、市級博士科研創新中心27家;已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48家、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36家,支持產教深度融合。三是籌建技師學院。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紅軍高度重視技師學院建設,親自帶隊在九龍湖選定513畝土地,高起點打造、高標準推動、高水平建設。目前,項目已完成概念性設計,擬于2022年3月奠基,致力于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為全省支柱產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力的技能人才支撐。
三、堅持“三化”標準,人才服務暖心貼心
一是人性化的“同城同待遇”。落實中央及省屬駐昌單位人才享受南昌“人才10條”、“醫療保健”政策同城同待遇;積極吸引省級人才參與“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A、B類人才)”“洪城工匠”“洪城技師”等人才項目申報。二是信息化的“免批秒辦”。建立政策兌現責任清單、工作專班、協調調度、數據報告等制度,實現“人才10條”優惠政策網絡平臺“免批秒辦”。截至目前,南昌“人才10條”已獎勵補貼9萬人,兌現資金12.6億元。三是精準化的“跟蹤服務”。建立高層次人才聯系制度,定期解決人才就醫、住房、子女入學等現實問題;在駐昌高校建立27個就業創業指導中心,為學生提供政策解讀、創業輔導、崗位招聘等一條龍服務;走進企業、園區宣傳人才政策、對接人才需求,讓人才在南昌舒心生活、順心工作、安心發展。(消息來源;南昌市人社局)
編輯:徐根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