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喜歡上收藏鈔票,這么多年來陸陸續續也接觸了國內外好多錢幣,第一次在紙幣上看到“憑票即付”的字樣,是在100元的港幣上面。如下圖:
中國銀行100元港幣
對于我這樣常年使用人民幣的人來說,“憑票即付”四個字還是很新奇的,為啥要印這幾個字呢?有什么特殊意義嗎?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查閱了很多資料,有意無意地接觸到很多知識。不過眾說紛紜,不容易下結論,尤其是缺乏經濟知識的人群,更是不好理解。
港幣鈔票的面值有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6種,其中20元到1000元面值的鈔票上面都寫著“憑票即付”字樣,只有10元港幣上面寫著“香港法定貨幣”,并且也沒有“憑票即付”字樣,所以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只有10元面值的港幣才是真正的港幣,其他面值都屬于“港幣兌換券”。這個說法非常具有迷惑性,我也一度非常相信。
10元港幣塑料鈔
后來接觸的資料多了,看到以下信息,我才推翻了自己先前的想法,因為這個說法并不準確:
“目前流通的港元紙幣面額分為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面額2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的紙幣由三家發鈔銀行發行。2010系列及其他舊版的鈔票繼續為法定貨幣,……政府在2002年發行10元紙質鈔票,并于2007年發行10元塑質鈔票。由兩家發鈔銀行于1990年代發行的10元紙幣,仍然是法定貨幣,但已停止印制。
政府透過金管局授權三家商業銀行在香港發行銀行紙幣,這三家銀行分別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和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發鈔銀行發行銀行紙幣時,必須按照聯系匯率制度以指定的匯率,即1美元兌7.80港元,向外匯基金交出美元;贖回已發行銀行紙幣時,也必須以相同匯率從外匯基金取回相應美元。發鈔銀行發行的銀行紙幣都是由香港印鈔有限公司(香港印鈔)在香港印制。”
——香港金管局
由以上資料可以確定,香港三大銀行發行的帶有“憑票即付”字樣的紙幣也是法定貨幣。因此,“憑票即付”的意思絕對不是拿著20到1000元的港幣可以找銀行兌換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行的10元港幣。
其實,刨去一些看起來高深莫測的金融知識不提,我們只需要了解港幣的本質。
港幣的“憑票即付”形式既是英國人帶來的影響,也是貴金屬貨幣時代遺留下來的一種習慣。除了港幣之外,像英鎊等鈔票上也印有“憑票即付”(I PROMISE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的字樣,我國清末民國時期的很多紙幣上也都有類似字樣。
10英鎊紙幣
為什么要在紙幣上加上這么一個詞匯呢?這是因為,紙幣只是一種信用券,它是用來兌換金銀銅等貴金屬的一種憑證,其本身并沒有任何價值。
民國江蘇發行的三十枚銅元券
比如一英鎊的鈔票,在當年拿到銀行里就是可以實打實地兌換到一磅純度為九二五的白銀;一吊錢的銅圓券拿到錢莊里就是可以實打實地兌換一吊銅錢。據說香港人到現在都把鈔票稱作“銀紙”,意思也就是“能換銀子的紙”,直截了當地解釋了“憑票即付”的含義。
渣打銀行10元港幣
在現代社會,鈔票的價值高低和很多種因素有關,大多數情況下基本就是一種純信用貨幣,有沒有“憑票即付”的字樣,只是每個國家鈔票發行方式的不同罷了。
作為一個經濟學的門外漢,以上文字是我個人的粗淺理解,如有不準確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