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圖文和視頻,音頻不可替代的優勢是伴隨性。只要你愿意,全天候伴著你,它可以把碎片化的時間再給你粘起來——你可以邊走邊聽,邊做家務邊聽,甚至邊睡覺邊聽,哪怕它只是你的背景音樂。最重要的是,你可以邊開車邊聽,這個功能原來是把廣播拖出泥潭的草繩,現在是APP們打開市場的阿拉斯神燈。
數據更有說服力。據對使用在線音頻的用戶不完全統計:睡前占60.2%,占比最大;干家務的占40.9%;午休的占32.1%;運動健身的占25.5%。
當然,音頻的功能不僅是聽聽而已,也不止于能發布自己的音頻,熱愛學習的中國人要從這里接收新鮮資訊,甚至報班上課學習各種技能。
如此以來,這個行業市場想不玩大都不可能。
這是在線音頻市場日益喧囂的內因,不光是“喜馬拉雅”和“荔枝”“蜻蜓FM”等近身肉搏,連騰訊系、頭條系也帶著沉淀的用戶資源紛紛殺入戰團。
臥榻之側,睡了不少外人,鼾聲很大。廣電的大佬們才清醒過來,2015年,上海的“阿基米德”開張;2017年,廣東的“粵聽”出世;2018年,北京的“聽聽FM”也初試啼聲。
直到2020年,那是一個春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云聽”強勢上線,正式入局音頻賽道。
應該悄悄地說,總臺出手有點晚了,但這個被定性為“高品質聲音集成制作分發平臺”的“后浪”乘著春風而來,還帶著一身“王炸”。
第一“炸”是高品質內容。央媒的優勢在于擁有先天優質資源,“云聽”匯聚全國各地廣播頻率節目800余路,累計入庫音頻總時長超過300萬小時,集納1000余個總臺精品欄目、上線5000部高品質有聲書。同時,手握總臺數百位金話筒、名嘴、名記者、名編輯、配音名家資源,還有各行業機構和專業創作者資源。由此,對卡住“喜馬拉雅”脖子的版權問題,“云聽”自信地笑了,“風卷紅旗過大關”。
第二“炸”是與強勢資源平臺的合作。 上線伊始,云聽就在“學習強國”建設音頻內容的共享通路,不僅上線了“云聽”專區,還同步創作和展播戰疫相關音頻內容。以航空母艦為依托搶灘登陸,迅速占據制高點并將戰線向縱深拓展,這就是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第三“炸”是拓展多元場景的應用。目前,全國汽車保有總量超過2.7億輛。車機產品,就是前面說到的“阿拉斯神燈”。2020年6月,“云聽”上線第一款車機產品——北汽車機,尊重“老司機們”的收聽習慣和喜好,從海量內容庫中精選優質內容,再通過AI電臺、場景電臺和有聲書等產品形態,提供高品質的車載娛樂體驗。同年 11月,“云聽”登陸比亞迪應用市場、華為車機產品線,覆蓋奔馳、奧迪、沃爾沃等數十家汽車品牌,極大地拓展了長音頻的場景應用邊界。
三炸之后,“云聽”?開了一條生路。歷時一年半,累計用戶規模已突破8700萬,日活達到150萬以上。
“云聽”出手三炸,炸得風生水起,腰里還別著殺手锏。 2020年8月,“云聽”受權承辦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引領有聲出版行業標準。2021年1月,“云聽”推出的“無線電廣播與互聯網技術融合接口技術規范研究”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立項……站在頂端,引領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的,才是王。
目前,“云聽”數字產業基地落戶杭州,開始擘畫中國聲音行業數字化藍圖。對于這一系列“云”操作,在線音頻的大鱷只能流著口水苦笑,誰讓人家是國家隊呢?
對于地方廣電來說,眼巴巴看著出手不凡的“云聽”從頭頂傲然掠過,他們還有機會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