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提問好。
于禁等七軍被活捉前,為什么不自殺?
龐德被活捉前,為什么不自殺?
沮授被活捉前,為什么不自殺?
淳于瓊被活捉前,為什么不自殺?
審配被活捉前,為什么不自殺?
呂布被活捉前,為什么不自殺?
陳宮被活捉前,為什么不自殺?
太史慈被活捉前,為什么不自殺?
賈逵被活捉前,為什么不自殺?
閻溫被活捉前,為什么不自殺?
荀攸被活捉前,為什么不自殺?
就算曹操、劉備、孫權,袁紹等人,他們在危難時,怎么就不想想一旦逃生失敗會被活捉,為什么不提前自殺呢?
古往今來,被活捉的多不勝數,擔心受辱或其他考慮而自殺的只是少數。
囚牢監(jiān)獄里的人也不少,怎么被繩之以法前沒想著自殺呢。
這其中可不乏忠臣志士,革命先烈,慷慨豪邁之輩。
怎么,因為他們字典里沒有自殺二個字,因為他們沒提前自殺,便有損他們的品質氣節(jié)了?
滑天下之大稽。
最終的品質信念并不是以是否自殺來衡量的。
如果非要來探討下的話,關羽為什么不自殺,
我覺得是因為二爺的自殺門檻很高。
了解二爺的性格才能明白他的生死觀,老實人諸葛瑾就吃了這個虧。他勸降關羽的時候無外乎從敵我形勢,投降待遇,不投降的下場等入手,但二爺不懼死,又奈何以死懼之。而二爺之所以不自殺,便也在這個道理之中。
二爺這一生有沒有想過要自殺?有。屯土山的時候二爺自認是死也不會降于曹操,當時就有舍生取義的念頭。
但張遼的三件事很快就把他說服了。為什么?
因為人家說的很明白,一來桃園之誓,三兄弟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你今天自殺,就像是把刀架在劉備張飛脖子上,哪怕他們之后不隨你而去,也會落下個不義之名,這是明擺著把兄弟往火坑里推;二來劉備夫人尚在城中,你只顧成全自己的名聲,卻絲毫不在乎二夫人的生命,這是典型的沽名釣譽。至于最后你死了怎么對得起自己當初的志向巴拉巴拉的,那倒是題外話,重點還是前兩則,也就是說,二爺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一曰兄弟,一曰忠義。
再想想之前三爺醉酒丟了徐州,二爺最先想到的也是責備他不堪大任,而劉備說的那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可不光是說給三爺聽的,也是說給關二爺聽的。
而且,不要覺得自殺就一定比戰(zhàn)死高貴。將士不死于沙場也算一種恥辱,而自殺就更是有一種怯死的悲壯。二爺當年兵敗被圍土山,多是因為劉張二人夜襲被破,與他無關;而丟荊州是二爺實打實的失誤。害的自己主君兼兄長丟城池,失兵士,最后自己走投無路原地自裁,這很高貴嗎?跟做錯了事不敢回家的小屁孩有什么兩樣?
作為例子,來看看高導的新三國,這個算是為數不多有二爺自殺情節(jié)的影視作品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了。
面對吳軍重重圍困,我們的二爺先是打坐在地上,不為敵勢所擾,閉目養(yǎng)神。但聽知關平也在戰(zhàn)場中犧牲后,他突然睜大丹鳳眼,橫起臥蠶眉,怒由心中起,氣向膽邊生,手中青龍刀如回應般震響起來,只見他……
捋了捋左半邊胡須。
吳軍將士雖然很懵,但仍然猶豫著向前。但只見下一秒,二爺又運起右手,氣勢猶如驚濤拍岸,動作便像風卷殘云,只見他……
又捋了捋右半邊胡須。
呂蒙也被眼前的景象嚇得說不出話來,露出了會心一笑,像是在敬百年一遇的對手,又像在敬千載難逢的友人。
心想這沙軟擱我這唱戲呢
然后二爺終于站起身來,只見他還要……
捋捋他的根須。
這下吳軍士兵終于蚌埠住了,沖鋒向前。二爺這才在蹬蹬蹬的背景聲中拿起自己的青龍偃月刀……
但是并沒有用。而是用腰間的佩劍自殺了……
穿著他那厚重的綠色軍大衣。
悲壯嗎?酷炫嗎?高導還特意讓呂蒙把二爺的頭砍了下來,硬生生圓了后面要給曹操獻頭的flag。哦對,這也可以算作二爺不自殺的一個顧慮,畢竟你看,戰(zhàn)場自殺,極易被辱尸。
相比起來,還是霓虹人做的二爺自殺更有風味一點,畢竟分分鐘切腹自盡的武士道精神在他們那也算是傳統(tǒng)藝能,會借此帶入也不算意外。無雙7里二爺直接在一句“歐尼醬”的怒吼里肉體飛升,無傷自盡,雖說把人雷的外焦里嫩,但放到無雙的世界觀里還是蠻有意思的。
仔細想想,老羅這個蜀蜜完全可以在戲說的演義世界里盡情編排二爺的死,但最后給的也還是二爺被俘斬首,實際上也變相說明了這確實是二爺最好的死法之一。不過要說回正史里的二爺為啥不就義……我覺得一方面可能是還想屈生報仇,另一方面也確實沒想到孫權會下死手吧……
最后補一個我N年前寫的二爺之死做結尾吧。
關羽手執(zhí)青龍偃月刀,遙望長空,晚霞鋪滿蒼穹,將四周染紅。
縱橫天下三十余年,終不敵滄桑歲月,到底是要走上這條路。戎馬一生,戰(zhàn)死沙場,他本沒有遺憾。
只是身后兩位將軍的身影,關平強作堅強的雙眼里打轉的淚光,伏于兩旁的將士泣不成聲的送別,都令他不能不動容。
赤兔嘶鳴,青龍震響,天公似也難掩悲愴,驟降大雪。吹雪弗亂,一如那日桃園,紛飛的花瓣。
回過頭,似乎就能回到那過往的時光。身后,劉備和張飛穿上布衣,手執(zhí)熱酒,在微風之中向他輕輕招手。
他閉上雙眼,沒有回頭,只是向前。
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他踏上最后的戰(zhàn)場。漫天的大雪席卷麥城,仿佛宣告著,桃園之春的終結。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指正修改錯誤之處,發(fā)表不同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