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關注俄烏沖突的網友一定會注意到,俄軍的裝甲車上都有手工涂刷的白色“Z”字,顯得特別醒目。這個“Z”字代表了什么呢?
很多人記憶中的上一個“Z”字標志還是改革開放之初引進的俠客電影《佐羅》。阿蘭德龍出演的佐羅在除暴安良大功告成之際,都會用手中佩劍“唰唰唰”干脆利落地刻下佐羅的縮寫“Z”字,頗有中國古代俠客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之風。
俄軍這次行動的“Z”字顯然與佐羅八竿子打不著。這場歷史上首次在“TIKTOK”上直播的戰爭受到全世界廣泛關注,這個“Z”字來歷也被賦予各種解讀。一開始有人說這個Z字代表行動目標是烏克蘭現任總統澤連斯基,也有人說Z代表Zeta,希臘神話中北風之神的兒子之一的名字,當年俄軍2014年秘密援助頓巴斯戰區親俄民兵的軍事行動代號叫北風,而這次戰爭是“北風”的“兒子”。
最后,還是俄羅斯軍方站出來公布了標準答案:俄羅斯國防部在 Instagram 上發帖稱,該符號來自俄語За победу,意思是“為了勝利”, “Z”是За победу的首字母的拉丁字母轉寫。
那么白漆涂刷“Z”字有什么用呢?除了鼓舞下軍心外,其最初始的用途就是一個簡易的“敵我識別系統”。涂刷在裝甲車上的“Z”字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基本上距離目標1.5-2公里就能識別,在能見度較差時,可能就降低到0.5-1公里。車身上有了這個“Z”字,至少不會受到友軍坦克近距離的攻擊;車頂上有了這個“Z”字,至少不會受到友軍低空轟炸。
在裝甲車上涂刷上敵我識別標志是當年蘇軍的一個傳統,每次重大演習和軍事行動,蘇軍都會刷上這種白色識別標志,比如在“布拉格之春”中,蘇軍坦克就齊刷刷地刷上了白色十字標識,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繼承了蘇軍傳統的俄軍年初在俄烏邊界刷白色識別標志的圖片傳到社交網絡后,就有軍事分析家敏銳地預測到俄軍要動手了。果然,2月24日,俄軍的坦克就開進了烏克蘭。
但這個“Z”字的簡易涂裝,也反映出俄軍經濟上的窘迫和裝備上的落伍。其實,要解決自家人誤傷問題,可以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像北約軍隊大型裝備,包括軍機、裝甲車、火炮陣地、雷達站等等,基本都配有完備的敵我識別系統。系統由詢問機和應答機組成,發現目標后測距時,詢問機就發送密碼問詢信號,應答機接收到信號進行解密并發送應答信號,這就完成了敵我識別,如果沒有反饋,那么很可能就是敵人。當年北約堅決反對已經擁有不少北約軍事設備的土耳其去購買俄羅斯的S400防空系統,就是擔心其一旦與其他設備聯網,就會造成敵我識別系統的泄密。
戰火還在延燒,我們還會有一段時間揪心地看見涂刷“Z”字的坦克在烏克蘭的土地上轟鳴?!癦”字代表的“為了勝利”不應該是某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勝利,而應該是全人類的勝利。希望坦克的鋼鐵履帶能夠停止下來,和平鴿的哨音能夠早日吹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