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內涵的對望與想象
文/傅文俊
《歲月靜好No.1》傅文俊 布面油畫 100x100cm 2014
《歲月靜好No.2》傅文俊 布面油畫 100x100cm 2014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變歷經神學、哲學與科學的三重洗禮,除自身邏輯的正常發展外,作為外在因素的人類也改變著它的存在狀態。當然人類作為文化的參與者,充當著正面與負面的雙重角色。就負面影響而言,從縱向上看,近百年來人們急功近利的把自己納入各種各樣的普世價值,部分的扭曲了中國傳統文明的精髓與復雜多樣性。從橫向上看,人們以迫不及待的實用心態利用西方文明,片面的改造傳統文化從而忽略了民族文化本身的獨特內涵。
《歲月靜好No.3》傅文俊 布面油畫 100x100cm 2014
《歲月靜好No.4》傅文俊 布面油畫 100x100cm 2014
基于此,我創作了《歲月靜好》系列作品。身著傳統服飾恬靜端坐的仕女對琴棋書畫的演藝成為我創作的主題。不難發現這一系列作品無論是內容抑或形式上都具有很強的圖像化特征。我之所以對畫面進行圖像化的處理除增加畫面形式美感外,關鍵在剔除人物錯綜復雜外部表象,簡以具有代表性的圖像組合將我所想表達的創作概念更為直接的呈現給觀眾。
《歲月靜好No.5》傅文俊 布面油畫 100x100cm 2014
《歲月靜好No.6》傅文俊 布面油畫 100x100cm 2014
人物的服飾、頭飾與琴、筆、書以及青花瓷板凳等圖像清晰營造了人物的心理狀態即氣定神閑。而這種心理狀態充分的展示了古人的文化內涵。首先服飾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外部表象,就像周禮和漢服不同一樣,從古代中常服禮制到今日的便服不僅僅是一種制度與意識形態的要求,也是一種社會道德的規范與文化內涵的表現。試想如果畫中人物皆著當代服飾,我想手中所拿的一定是iPad或手機吧。我在創作中通過展示古人這種靜、定、閑式的修身養性的生活狀態,希望與身處當下的觀者在文化上古今對望,從而審視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想象。因為對我來說,一件好的藝術作品,最重要的意義不是得出一個結論,而是讓人們在觀看作品時可以根據自身的理解對作品進行獨自的延伸。
《歲月靜好No.7》傅文俊 布面油畫 100x100cm 2014
《歲月靜好No.8》傅文俊 布面油畫 100x100cm 2014
這次創作我將焦點投擲在中國文化遺產的風云變化上。從我創作的人物中不難看出古人修身養性的生活態度以及隱含其中的文化權利。畫中仕女淡泊明志、儀態內斂雖然她們身處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代,而今即使是真正的知識分子也不免浮躁與現實。究其原因,便是這物欲橫流的社會本身,使功利目的與效率價值取代了人們對傳統文化應有的重視與尊重,使得當下的文化不免落入庸俗中。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淵博的內涵變得膚淺且表面。當然我并非指傳統就是好的,因為如果脫離當下具體的語境這個審視標準來談論傳統是沒有意義的。縱所周知,有關傳統的討論近些年不絕于耳,有人主張尊重傳統有人主張文化的現代化轉型。
我承認我迷戀古代“士大夫”對待文化的境界和高度,厭惡現今喧囂的文化修養與偽君子。這也是我選擇琴棋書畫創作素材的原因,但我并不說要脫離現實,將修身養性、獨善其身作為應對社會的方法。我只是希望人們可以靜下心來,以平和內斂的心態,與傳統文化內涵進行深度的對望,而不是生活在對傳統文化的不切實際的想象中。直至今日,仍有很多人癡戀于傳統,但其對傳統的認知皆來源于文字記載而有片面的主觀的想象。加之思想上不斷受到有別于古代的意識形態教育,因此,對“傳統”缺乏整體理解。他們并未還原當時的社會背景,也沒有立足于當下現實去理解觀念。經典中的文字意義直接被生拉硬拽至當下,通過主觀想象附會所謂的經典。所以,全面的認識傳統是審視傳統的前提,惟其如此,才能將傳統當做一種反思的力量。不同只是構造的人對傳統文化有不同的認識,而我對傳統資源的重新利用,是為了重新發現因現實而自我放棄和自我忽視的傳統價值,并讓其成為我藝術實踐的課題。
《歲月靜好No.9》傅文俊 布面油畫 100x100cm 2014
《歲月靜好No.10》傅文俊 布面油畫 100x100cm 2014
與此同時,傳統文化這一主題在我的創作技法上,以筆墨與西畫技法這兩個概念中予以展示。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家在應對傳統文化所做的藝術實踐,基本是從內外兩個方面肇端。內是從水墨語言本身著手,外則是使形式本身得以轉變。此次我的創作就是從后者入手。我采用了后現代的解構、挪用以及并置的方式,將中國傳統水墨與西方現代油畫進行多方面的嘗試。在沒有改變筆墨語言構架的前提下,把傳統文化放置在國際藝術的范疇中來。有人將我此次的創作定義為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我覺得用“調和”更為貼切。在西畫顏料與傳統筆墨語言、西畫裝裱模式與中國傳統繪畫材質絹本的對舉式概念下的調和。我用小寫意的技法將稀釋的油畫顏料施展出水墨的氣韻,并將絹本設色的材質裱以油畫框。這種多重跨界的嘗試也表明了我對傳統的態度,那就是既不能片面的脫離當下語境用傳統去評判當下,也不可斷章取義的去審視傳統。而應放慢腳步,在相互的多次的對望中抓住傳統的內涵。傳統的精髓就像我畫作中的那片云,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在形態上擁有了無數次的變化,但其實質并未改變。改變的只是觀看他的人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