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樊登的爭議,就像地域黑一樣,只要他發視頻賣書加會員,就會一直存在
而且這種存在還讓樊登從一個主持人和辯手成為了如今依靠“說書”成功的典范,在“知識付費”的風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更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樊登替你思考。樊登就是男版“咪蒙”。
這話不能全對,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
正是因為現在互聯網信息大爆炸,越來越多海量資訊信息充斥各大小網站,平臺,短視頻,讓很多人沒有時間分辨和不愿意獨立思考,學會了簡單實用的“拿來主義”,只要是大V推薦的都是好的,也不管大V背后的資本和他們的良心與品德是否被金錢蒙蔽。
有媒體統計,樊登讀書會連鎖的數百個短視頻,一年光看讀書會加盟年費就超過一億。但是真正購買書友會的會員能讀書或者讀完書的人又是少之又少。
15秒到1分鐘的短視頻已經讓很多人養成了無法看長視頻的習慣,聽完3段3分鐘不等的電影介紹后,你還會有耐心看完一部60分鐘的電影嗎?
人們的耐心就是這樣被一點點消耗完的,能刷15秒看完的視頻,絕對不會看1分鐘,開頭3秒無法吸引觀眾,就會選擇刷走。
樊登也深諳短視頻營銷之道,在某音、微博、公眾號100多個短視頻賬號矩陣中,通過不同的話術,15秒濃縮一本書的精華推薦語,直擊當下讀者痛點,一本書的解說一般是45分鐘左右,長的一個半小時。
也就是說,45分鐘就能讓你把一本書看完。
而且365元的年費(現在漲價了)讀者和會員趨之若鶩。
據報道,樊登讀書業務一年收入規模高達10億,2020年10月22日樊登讀書APP總注冊用戶數突破4000萬,當年雙11會員卡賣了4個億。
再度討論樊登的紅與黑,就像人們對名望的追求永無止境,尤其是越爬到高層的人,一方面越渴望成功,一方面又恐懼從高空墜落,所以《烏合之眾》有一句話特別貼切——
名望的產生與若干因素有關,而成功永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
那些崇拜樊登的追求者,無非是為了追求和樊登一樣的成功,只是很難達到或者復制樊登的成功,就成了一個尾隨者,但是其目的都是為了成功。到了一定的時候我們不會記得那個不斷被重復的主張的人是誰,我們最終會對它深信不疑,廣告能有令人吃驚的威力,這就是原因。
樊登讀書會本質上采用的并不是傳銷模式,而是宗教洗腦的運營化。
一旦通過宗教信仰的方式入會,必然會心甘情愿地聽從別人的意志,以至于只要有人自稱是他們的主人,他們就會本能地聽命于他。
《烏合之眾》還指出,一切政治、神學或社會信條,要想在群眾中扎根,都必須采取宗教的形式——能夠把危險的討論排除在外的形式。
這就形成了一種喜歡崇拜樊登的會員瘋狂信仰,而討厭樊登的人則把喜歡樊登的人也當成了篩選“雙商”感人的標準。
這當然有失偏頗。
一個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其生存的土壤,樊登讀書會之所以能夠收割那么多韭菜,關鍵就在于眾人對于成功的渴望從未停止,尤其是奢望通過讀幾本樊登推薦的偽成功學書籍就能夠成功企業高管,創業CEO,聯合創始人。
他們卻全然不去思考,也不愿意想明白,讀書和學習從來都是自覺自愿的事情,依靠入會、打卡簽到和朋友圈曬圖集贊,最終只是一種無意義,甚至會引起反感的炫耀罷了。
看一本書很容易,讀一本書也只需要一兩天,但是讀透一本書,又能夠透過這本書去獨立思考,卻并非每個人都能做到,也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
有網友說,“樊登的存在也有好處,就是能幫你篩選出你身邊的雙商感人的朋友同事們。朋友圈要是有誰發樊登,都直接黑名單。”
另一方面,他們的選品比較有針對性,偏成功學、家庭與教育等。這幾個類別都是最容易擊中當下人們痛點的。
樊登一邊在直播間說很反對成功學,一邊又引導那些普通的打工者和寶媽要通過看他推薦的書籍走向成功,而且推薦的圖書基本沒有經典小說,99%都是換了包裝的成功學,只是非典型的赤裸裸成功標簽而已。
如果跳開“成功學”,單看樊登的視頻和文風,你會發現,非常熟悉——如何熟悉?——你爸媽的養生朋友圈文章,都是這么寫的:整一堆煽情的文字,摻雜幾個引發焦慮的名詞,迎合讀者“貪小便宜”心理,給出結論:來,別信他的,來吃我的養生大補丸。
樊登說過,如果你覺得在生活中有任何困難,都一定有一本書等著你,讀書不是一個業余活動,讀書是個要命的事兒。
但是,從他的視頻推薦中又總是讓人覺得,讀書是一件輕松容易且能夠快速走向成功的捷徑。
正如網友總結的套路一樣:先恐嚇你,再來解救你。
事實上,付費聽書會帶給人什么感受呢?付費獲取精神食糧,這錢花得值,再者,45分鐘聽完一本書,又省事,又感覺自己能學到一些東西,志得意滿。
然而,真的能學到些什么東西嗎?
答案是:“不一定”。
當然要讀書,書籍可以帶領人類進入全新的世界,站在巨人肩膀上前進,但是讀書不是照本宣科,更要學會獨立思考。群體盲從意識會淹沒個體的理性,個體一旦將自己歸入該群體,其原本獨立的理性就會被群體的無知瘋狂所淹沒。
樊登是一個成功商人,就像北大畢業的劉媛媛甘心當網紅賣書遭遇謾罵,又拉出窮苦出身賣慘一樣,樊登讀書會本身沒有錯,賺錢也未嘗不可,唯一的錯誤也許就是每個人都喪失了自我的辨別能力,不斷重復,大眾沒有辨別能力,因而無法判斷事情的真偽,許多經不起推敲的觀點,都能輕而易舉的得到普遍贊同!
這個世界就只剩下盲從和深信不疑,不是讓你相信,而是讓你服氣。
羿云天,鄭州市作協會員。生于蘭州,現居鄭州。原創最深度的娛樂影視評論,時事熱點解讀,家庭教育分析與心理咨詢。不隨波逐流,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云天;微信公眾號:羿云天說(ID:yiyuntianshuo)。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