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壁之戰
編輯:Mark
出品:紅色星際(ID:redplanx)
頭圖:高精地圖圖片
歡迎各位收看“晚上9點半”節目,非正式的線上討論會,特別出格的內容,會自動省略,以下是部分的分享內容。
關于高精地圖,首先拋一個觀點,就是自動駕駛是不是需要高精地圖,或者說需要怎么樣的高精地圖?
我也和行業內很多朋友、同學或者同事交流過這個事,大家普遍的一個認知,一般高級別輔助駕駛的可能都需要,至少在中國當前的這樣一個環境下還是需要的。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特斯拉并沒有用高精地圖,但是說實話,特斯拉的路子比較野。
1. 高精地圖的發展
首先講一下高精地圖的發展歷史。
高精地圖這一塊,是2015年,2016年做自動駕駛的時候起來的,國內最早的一個訂單應該是高德拿下來的。
但那時的高精地圖和我們現在這個精度,要素,其實是天壤之別。從現在來看,那時根本就不能稱之為高精度地圖,大概是16,17年的時候是這種水平。
為什么當時國內沒有做起來,最主要的是沒有需求。
那時候的自動駕駛,全都是初創公司,它根本就沒有需求。這些傳統圖商,剛開始和這些小的自動駕駛公司接觸,比如我給你做一段數據,你按照你的需求去測試,做了大半年,最后發現其實沒有需求,這些自動駕駛公司完全就沒有需求。
現在為什么又火起來了?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L3,特斯拉火了以后,包括蔚小理,國外的話就是BBA,這三家是有需求的,是有強需求的,他就向圖商去買。18年以后,訂單陸陸續續都來了,三家圖商也開始加大投入。
我記得在17~18年,圖商那個時候完全是賠本的,就是你接一個訂單你就得賠本。像高德第一個訂單也是一直在賠本,然后在維護。那個時候我記得好像有一家公司好像打算把高精地圖業務給砍掉,具體哪一家,大家應該都知道。
像18年之前,可能高速地圖都建不下來,或者它建成的地圖其實是不滿足要求的,和今天交付的地圖比,它還是有一個很大的差別,比如說我剛到圖商的時候,就覺得你這個東西怎么能稱之為高精度地圖,你這里邊問題太多了。
有訂單需求以后,建圖各個方面都開始規范起來,現在市場上,跑在最前面的還是傳統圖商。國外圖商的話,因為中國有一個法規,所以它其實是很難進來,包括國外的那些初創公司,像DeepMap,我們知道他的整個技術方案,也看過他的地圖,我感覺它在國內其實是極難推廣的,很難拿到車廠的一個訂單。
國內的話,現在主要還是三大圖商,高德、百度和四維,上汽的子公司中海庭也有,但是它和傳統圖商相比,還構不成競爭對手,屬于第二梯隊。國外的公司,包括國內沒有建圖能力的公司,除非上他自己親兒子的地圖,其他的想要拿訂單,其實很難。
現在主要還是三大圖商在鏖戰。現在高級輔助駕駛在往城市推進,高精地圖也跟隨車企的自動駕駛能力,在推進??梢哉f高精地圖完全是根據車企的需求開發的,之前在高速,你開個L2級別的,那我就給你建高速城快路;現在小鵬蔚來推出城市級領航項目,各家都要率先做到城市級,那我就給你建城市級的地圖。
但現在主要還是一線城市為主,像二線的城市,還是不能完全覆蓋的,因為建圖這個東西非常重,成本也高。
像小米收購的那家公司,他們的技術方案其實是透明的,包括像地平線技術都是全套的,都是知道怎么做高精地圖的,但他為什么到現在仍然沒有拿出成圖,就是因為你玩一個Demo很簡單,但是你要玩批量的,說要做商業交付,那這個東西就相當于我從一個Demo到一個工程。
那我告訴你,即使你的技術是成熟的,你也至少需要2~3年去磨,做的過程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完全意想不到的問題,它可能完全就不是技術問題,它是工程問題。
現在幾大圖商已經在擴量了,現在這個階段就是砸錢擴量。
目前階段,自動駕駛公司的地圖還是稍微落后一點的。關于最近炒得很火的地圖牌照問題,我感覺,那個牌照發的真的有點太多,高精度地圖這個東西,沒有必要再去浪費社會資本,浪費社會資源。
還有一個問題,現在所有的主機廠,其實他并不知道到底需要什么精度的高精地圖,30厘米,還是10厘米好,他不知道,但他給圖商提要求的時候,他就按照最嚴格的提。他要求這樣,那我們就必須得按商品的要求來做,但這個會給圖商帶來一個很高的成本。
另一方面,圖商為了滿足多家要求(它不是賣給一家,賣給一家他肯定是要虧死的,他一定是賣給很多公司),他就會把自己的精度往最高標準去做。
所以真正驅使高精地圖大規模落地,然后去完善的,是商業訂單需求,只有商業訂單需求,他才會建立完整的生產線,批量的去做采集生產。
2. 圖商 PK 主機廠
壁:我講一下,高精地圖還存在哪些問題
大家都知道現在高精地圖成本過高,包括采集和后面的維護成本都很高,另外它的鮮度又比較低,就是它沒法做到高精地圖的快速更新。我理解現在高精地圖很難鋪開,或者說大家用起來覺得不是那么順手主要是這兩個痛點。
首先聊一下傳統圖商,傳統圖商在國內的話,大部分對于底圖的構建,會采用集中式的一個方法進行采集。所謂的集中式,就是用很高精的一個設備,很高精的一個慣導,很高精的一個Lidar,像RIEGL這樣的設備,然后在全國各個地方進行打底采集。
構建完成以后,一般的話,都會采用一個眾包的方法進行更新,這是圖商采用的一個方法。但是關于怎么采用眾包方式,可能各家的話有各自的一些差別,但整體來說都會采用一些后裝設備來做這個事。
就我了解的一個情況來看,在國內的話應該是高德走得最靠前,而且高德的一個眾包更新的產線都已經快上線了,在國內應該領先像騰訊地圖一兩年的時間。
涉及到主機廠,目前來看,大部分還是找圖商合作或者找圖商購買,但是一些有能力的主機廠,像小鵬,蔚來,他們會利用自身的一個自動駕駛能力,去做地圖的一個更新。
比較典型的像小鵬,它雖然和高德合作,但是他們自己也在搭建地圖更新產業鏈,用自己車上面的AD能力,做高精地圖的更新,而且它不會把相關的數據回傳到圖商里面去。
關于這一點,可能很多人也會想,為什么雙方不一起合作,把數據給圖商,讓圖商來做這個事兒。我想主要是大家有不同的理解,對一個公司來說,數據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資產,而不是說所謂的算法。
如果了解主機廠對數據的一個采集或回傳環節的話,都知道其實要做好這樣一個數據閉環,就是所謂的你下發采集任務,然后把你感興趣的東西回傳回來,然后上傳到云端,然后解析存儲這一整套,你要把它做得很好的話,其實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如果主機廠有這樣一套東西,然后他自己再搞點算法,再做這個事,我覺得是一個理所當然的事情,我覺得主機廠自身稍微有能力的話,都不太會愿意把整套數據再給圖商。
圖商和車廠如果都來搞地圖的話,他們各自有一些什么優劣勢呢?
圖商的話,它的主要優勢,就是它自身具有一套很好的建圖生態。我覺得地圖從某些程度來說還是比較偏勞動密集型的,整個地圖生態的構建還是比較麻煩的。圖商的話它具備成熟的高精地圖的生產經驗和產線。
另外的話,圖商有能力做成一個通用型的平臺。如果它能夠做成一個通用性平臺的話,就能夠把高精地圖的成本攤的比較薄,但是圖商自己做的話也有一些劣勢。
大概有這樣幾點,圖商它做底圖的打底構建沒有問題的,但是它做更新的話,如果采用厚重的設備來做更新,它鋪開的成本其實很高,因為它后期需要保持比較高的一個更新,它需要運營一個龐大的車隊,或者說和別人合作,但這個運營成本其實也相當的高。
另外的話,因為它做后裝,后裝的話就是整個數據的質量,其實是沒有前裝的好,你也拿不到那么多好的數據,比如說你做前裝你IMU,各種GNSS,RTK,Lidar, Camera,反正車上有的你都能拿到,你做后裝的話,很多車上它不允許你接入CAN總線,很多東西你都拿不到。
最后,我感覺圖商其實對自動駕駛并沒有那么了解,就是圖商他是做圖的,他有自己的優勢,但是他對做自動駕駛理解很深刻的人還是比較少,畢竟高精地圖后續還是服務于自動駕駛,服務于自動駕駛各個環節,感知,定位,PnC這樣一些環節,但是怎么用,然后以怎么樣的規格來用,這個事情其實是蠻細節的一個事情。
比如說很簡單一個規格,那個線我怎么定義,是一個點串還是一個多項式擬合曲線,如果對自動駕駛的下游它怎么使用不是很了解的話,我覺得很難定義的比較好。
再說一下車廠,車廠的話它有自身的一個優勢,因為它自身就是做車的,然后它的設備本身就是一個前裝的設備,如果它要做地圖或更新地圖的話,從設備層面它并沒有額外的一個投入,因為這些設備本來就是要做自動駕駛的,那我順便用這些硬件設備把這些數據用起來。
新勢力都是全棧算法研發,自己建圖會和下游協調的比較好,這些東西聯動也會比較好,對整個自動駕駛的一個完備性和整個協調性,適配性會做得更好一點。
另外,它自身搭建這樣一個數據閉環,比如說他發現自動駕駛哪些情況不好,然后他能夠以更高的頻率或者力度去更新。
劣勢的話,比如說你要搭建這樣一個產線,技術生產線成本很高,因為這里面涉及到太多細枝末節的事情,你要重新開始搭建的話,其實車廠并沒有太多這方面的積累。
還有一個成本問題,不管你是買地圖做更新,還是自己從0到1去構建這樣一個底圖,你構建完了以后,你只能自己用,就不像圖商一樣,能夠把這個成本給攤薄一點。
3. 未來會逐漸分化
戰:現在市面上尤其是量產車,不管是商用車和乘用車就那么三家,百度、高德、四維,實際上這個階段高精地圖,從圖商買地圖和用自己的車做數據閉環,去做地圖的生產和更新,應該會慢慢會產生分化。
個人感覺,這三大圖商,用現在自動駕駛的這些要求來看,他們就是不思進取。不管是說他們的覆蓋范圍,還是說這個可定制化,還是說它們的更新頻率來講,基本上都是比我們自動駕駛的需求要落后一大截。
所以我們現在能看到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一個分化,一種是傳統的主機廠,可能目前還是傾向于用這種成熟圖商,因為本身建地圖這個事兒,不是說你搞個資質,然后去招幾個懂測繪的人就能搞定,這是一個比較系統性的一個事情。
現在除了這三大圖商之外,也沒什么可選的余地,但這三家圖商,從我的角度看,本質上也沒有什么區別,那就會導致很多項目,這三家看似是乙方,有的時候能做成甲方,就是你的歸控也好,還是定位方案也好,都得根據圖商現在已經做到的那種程度來去適應,你要說給圖商提點什么定制化的東西,不可能。
這個很難去推動這三家去提供這種定制化服務,這個非常難,所以我們能看到還有另外一個解決方案,現在蔚小理他們自己也在申請資質,也在大規模的去建他們所謂的這個地圖團隊,從將來的發展趨勢來講,這三家有可能逐步的會基于這些圖商的底圖,去生產自己的地圖,當然首先需要解決法律法規的問題,但從技術上來講,我覺得這三家給的錢足夠多,在市場上也有一定的吸引性。
但是法律法規不解決的話,比如說審圖的問題,還有偏轉的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不了的話,實際上你也很難做到比較快速或者說一個比較及時響應。
現在看,還有一個路線也比較有意思,就是英偉達收購了一家叫Deepmap的地圖公司,實際上它把這個地圖作為了一個服務來提供,就像剛才那個小伙伴提到的英偉達,他們可以提供一些像專有系列的這種感知算法,或者是一些底軟或者一些框架,他們也把這個高精地圖更新的服務,提升到它的整個Drive架構里,也可以作為一種供應商的方案向這些市場去賣。
但是現在看,這個路線在國內還比較早期,因為本質的原因是,現在高速公路的這個需求是可以滿足的,雖然說中國的基建速度比其他國家都快,但畢竟高速公路的這種更新頻度三個月來說差不多是夠的,除非你是專門去搞一些專項場景產品運營,比如說你搞一個商用車隊,如果你的感知方案或者歸控方案比較依賴地圖,可能三個月的時間對你來說有點緊張。
但對于普通家用車來說,本身跑高速的機會很少,而且高速公路變化的頻率又低,現在其實影響不大,但是咱們也都看到了今年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乘用車都推出了城市級領航項目,這個就比較有意思。其實從這三大圖上來講,今年能覆蓋的城市也就20個,甚至不到20個,如果這個事要是卷起來,那有可能會產生一些分化。
如果今年有的車廠能靠自己的能力,能夠從20個城市擴展到40個城市(但這是比較難的一件事),那就能產生差異化,大家對它的重視程度可能會更高一些,或者說在上面投入可能會更大一些。
單純的從一個通用供應商的角度看,是不能去滿足車廠需求的,如果高德或者其中一個圖商去提供這種定制化的服務,那這個費用可能非常高。
關于主機廠和圖商一起開發高精地圖,這個事情理論上是可以的,假如說車廠能拿到數據,他把數據通過某種方式Copy高德就可以了。
但最大的問題,比如小鵬,我跟高德去定制化了數據回傳的一套系統,因為這種東西是雙方去開發,而且工作量還不小。如果小鵬跟高德定制化的地圖系統,高德拿到這份數據還能不能賣給蔚來,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高德肯定想賣,但小鵬肯定不會答應。
那反過來講,車廠不僅不會給你數據,也會要求圖商,你能不能把你的一些工具給我,有一家主機廠就是這么干的,具體名字咱就不提了,如果說車廠真的想自己去做閉環的話,他會提出要求的。
最后講一點,如果你眾包的話,如果拿不過來定位的話,其實這個圖建起來就非常差。
感謝各位的分享,等這波疫情結束后,我們再好好聚聚。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