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F1英國大獎賽的觀眾目擊了一起驚心動魄的撞車事故:代表阿爾法·羅密歐車隊出戰的中國車手周冠宇在比賽中被撞至飛起,在賽道上翻滾,并在倒扣情況下滑行長長一段距離,賽道上火花四濺。車隊官方很快確認周冠宇意識清醒,并無大礙。隨后,周冠宇自己也在社交媒體報了平安,說是Halo系統救了他一命。
這個神奇的Halo系統就是之前曾遭眾多F1車手抵制的人稱“人字拖”的車手空間保護框架。這個裝置由國際汽聯于2018年強制引入F1、F2比賽。它被安裝在駕駛位置上方,防止在撞擊事故中車手頭部受傷。由于它環繞整個車手的頭部上方,國際汽聯美其名曰——Halo(光環)。
由于Halo增加了7公斤重量,并因為外觀設計原因影響了車輛重心穩定和底盤承受力,也增加了各車隊的調試和研發的成本。各個車隊都對此恨得牙癢癢的,梅賽德斯奔馳車隊的管理人員就吐槽:“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用一把鋸子將HALO鋸掉。”
但事實證明這個小裝置效用堪比當年的安全帶。它可以承受約12噸的沖擊力,也就是一輛雙層巴士的重量。就是這個裝置,保住了中國在F1的獨苗。
這個東西這么好使,很多人會問,那能否在我的私家車上也裝一個呢?
先說價格因素。為了極限般減輕賽車重量,這個Halo材料是鈦合金制成,成本為1.7萬美元,由指定工廠生產。一般私家車對重量就沒那么錙銖必較,相同強度但價格便宜的材料多的是;更重要的是,賽車需求才多大的量啊,只要“人字拖”量上去,價格就會像墜崖一般下跌,如果在中國生產,價格低于1千美元是完全可能做到的。
排除了價格因素,那就是必要性問題了。F1座艙是開放式的,所以Halo起到了拾遺補缺的作用;而普通家用車A B C柱和車頂的兩條橫梁就可以在車輛傾覆時對乘員提供足夠的保護。這樣,再安裝Halo就必要性不大了。
其實,家用車很多安全裝置都源于F1賽場上的血之教訓及隨后的安全裝置改進,就像許多民用科技都出自于率先采用最新技術的軍用領域一樣。這次Halo立下的奇功,也會促使汽車廠家認真研究其功能作用并逐漸應用于家用車輛。大家的愛車安全性也會越來越高。
眼下,如果要買車的話,還是先把其他參數放一邊,先嚴肅地參照下各家權威的碰撞測試報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