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在這個物欲橫飛的時代,人人都是“以利為利”,以利益做為驅動力,無利不起早。特別是在企業里尤為常見,所以很多管理大師常說“人性逐利”,看似很有道理,但真的是這樣嗎?那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義”何以能成為人的內驅力?!洞髮W》中提到“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意思是內心有“義”的人,都能自覺把事情做好做完。那么“義”是什么?并非江湖義氣的“義”。
《中庸》有云:義者,宜也。即合適宜的事,也就是只要內心認為正確的事都是“義”的體現?,F在大多人即使認為是正確的也未必能做好事,考慮到利益得失,而逐漸失去了“義”,也就失去了集義而生的浩然之氣。
人人心中本就存在“仁義”,之所以發不出來是因為被私欲隔斷了。看到有人落水,心中的仁義之心由然而發,自然能夠見義勇為??箲鹩⑿墼趪疑来嫱鲋H,自然而然的舍身取義,這些都是義的體現,在那一刻他們是沒有絲毫私欲在其中,所以仁義之心完全流露。
既然我們心中本就有仁義之心,只要去掉私欲,仁義的光芒就能自然流露。以“義”行事之人死亡都不怕,還有什么事是做不好的嗎?在日常工作中只要認為是正確的事,就全身心的去做,久而久之事業定然不差,并且能自然流露出《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自然人人都愿意與之交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