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經濟穩增長,遇到了比去年更大的問題和困境。外部環境因受到烏克蘭戰爭影響而繼續惡化,內部環境方面主要是受到疫情沖擊,4、5月份的疫情沖擊效應全面顯現,經濟下行“三重壓力”進一步加大。
多家國際機構下調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測,新的預測遠低于中國官方估計的5.5%。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此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下調了0.4個百分點至4.4%。花旗集團和標普全球分別發布了較為樂觀的預測,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4.2%;兩家公司此前的預測分別為5.1%和4.9%。彭博經濟預計,在中性情景下,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僅為2%,二季度經濟將急劇下滑,給中國經濟帶來不小打擊。在彭博經濟的負面情景中,隨著地方擴大封鎖,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將停滯在0.5%。即使在樂觀情景下,即中國在下半年放松抗疫政策,預計經濟增長僅為3.6%。摩根士丹利則表示,如果中國始終堅持“動態清零”的疫情防控立場,預計第二季度中國GDP同比僅增長0.5%。
具體來說,2022年二季度、下半年及全年的GDP增速如何,能否實現5.5%左右的目標?在實現目標上國內面臨哪些挑戰?下半年中國經濟內外部又存在哪些機遇和風險?針對這些問題,香港最大的英文報紙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對安邦智庫(ANBOUND)宏觀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賀軍先生進行了采訪。
China’s GDP target ever more distant, with second quarter growth tipped for 2-year low
關于《南華早報》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CMP) ,香港最大的英文報紙,發行量為11萬份左右,讀者以政界、商界的高層人士為主。1903年創刊,至今已有約119年歷史,內容覆蓋海峽兩岸以至全亞洲,其報道具權威性,且獨立中肯,在業內享負盛名。過去百年來,南華早報一直是香港、內地以至亞洲最具公信力的報章。《南華早報》主要提供全面的國內國際新聞報道及權威性的商業和金融分析,是東南亞地區最有影響力的英文報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