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遷,南遷!崇禎又何嘗不想南遷?早在1644年正月初,崇禎就密令天津巡撫,在直沽口準備三百艘大船待命,隨時啟程南下。崇禎又令官員前往南京,沿途查看水陸隘口。可見崇禎早已為南遷做好了萬全之策。
中國歷史上,也不乏很多南遷,而王朝得以延續的先例!如西晉南遷。唐玄宗避禍,暫時遷入蜀中。宋朝南遷,定都于杭州,當時叫臨安。對于此時的崇禎來說,遷都南京,劃江而治,不僅不是消極的逃跑策略,反倒恰恰是一種積極的應對措施。
明朝的先帝,也為明朝江山的延續,做足了退路。明成祖朱棣在將國都遷往北京的同時,在原舊都南京,保留下一套完整的中央政府機構,缺的只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只要崇禎愿意出狩南京,南京就可以立即成為大明帝國新的心臟!
此時,不僅南京已經做好了準備,而且全國的形勢,也十分有利于南遷!李自成的主力,主要集中在陜西!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基本沒有農民起義軍。長江中下游還有相當的軍事力量,可以確保南遷萬無一失。崇禎完全可以從容南行!崇禎深知自己南遷的決斷,能挽救他的性命,挽救大明帝國的命運。然而崇禎皇帝一再延誤了遷都的時機,并最終讓遷都成為泡影。
關鍵人物在關鍵時刻的優柔寡斷,最終影響整個民族的命運。這個瞬間原本可以讓崇禎擁有扭轉歷史的可能,但他一再次錯過了機緣。1644年的大明,注定與崇禎一起滑向萬劫不復的深淵。一天天的猶豫,一天天的恐懼,崇禎揮霍了調兵守衛京師的大好時機。
直到三月初六,崇禎終于爆發了一個政治領袖本應有的強硬態度。崇禎強令吳三桂放棄山海關外的全部土地,立即回北京勤王!然而這個調兵決斷來的太晚,永遠太晚。直到北京陷落,江山易主,吳三桂軍也只走到河北豐潤,距北京還有百里之遙。1644年的全國形勢,瞬息萬變!大明王朝的精兵將全部喪失殆盡!豫北三府,山西太原,寧武關,大同,宣化…相繼被攻陷!明朝呈土崩瓦解之勢,一路勢如破竹的大順軍,已經離北京不遠了。
李自成破豫北三府后,兵分兩路,對北京成包圍之勢。崇禎再也忍不住了,召開朝廷公議大會,正式商討遷都事宜。崇禎暗示內閣首輔陳演,要其在公議上主動提出遷都。對于崇禎心里的小伎倆,陳演十分清楚。如果自己提出遷都,日后一旦追究起丟失北京的責任,崇禎一定會把所有過失全部甩給自己。
剛愎自用,用人不專,用人多疑。崇禎對待手下重臣,薄情寡義,翻臉無情。崇禎當政的17年里,內閣大學士換了50個人,動不動就殺。崇禎的猜忌與多疑,將大明帝國砍的鮮血淋漓,他身邊已經沒人了,沒有可用的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手下的人要么不發表意見,你愛干嘛干嘛。另一類,則故意跟你對著干。
歷史就是讓煤山那棵歪脖子樹等著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