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點,城市正在彌蒙中,但總有一些人,已經開始了一天的準備,蔣奶奶的愛心粥屋就是每天太陽升起前,給這個城市帶來溫暖的一處港灣。7月29日清晨,南航河南公司客艙四支部幾名黨員乘務員代表作為志愿者加入了“愛心粥屋”公益活動,為能給這座城市盡一份力而努力。
天還未亮,位于鄭州金水區西里路和杜嶺街交叉口的愛心粥屋已經開始有人在忙活早餐了,南航河南公司客艙四支部的乘務員們和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們在后廚熬米粥、切菜、炒菜,他們正在為周圍有需要的人準備早餐,醋溜土豆絲、清炒包菜、秘制咸菜,這些用心的搭配再適合不過北方人的胃口了。
五點半,距離用餐時間快到了,剛剛擺好的小板凳上已經坐滿了等待領取愛心早餐的環衛工人和孤寡老人,考慮到是疫情期間,黨員乘務長梁燕取出準備好的防疫用品,為排隊等候的人進行手部消毒。一位環衛工人的口罩這時不知掉哪里了,梁燕主動走上前,貼心地說:“大哥,您為我們的城市美化,咱們可也要在特殊時期做好防護呀!”說著就把口罩遞給了環衛工人,考慮到使用口罩過程中會有更換或者污損的情況,又給了他一個備份的口罩。這個暖心的舉動讓環衛工人們連連稱贊,叔叔接過口罩:“呀,今天的防護有了雙保險了!”
從廚房到愛心粥屋門口的一段距離,四分部黨支部乘務員齊同協力,將熱氣騰騰的粥、饅頭和菜小心翼翼的運送過去、擺放整齊,乘務員的秩序和謹慎讓搬運的過程看起來像是了熟于心的感覺,志愿者們也分分夸贊和幫忙。準備好后,排隊的人們開始領早餐,黨員乘務志愿者們忙得不亦樂乎,她們仔細地打包著愛心早餐,一碗粥、一份菜、幾個饃,最大化的營養搭配。這時,四分部黨支部乘務員孫夢雅看到一位老奶奶打包饅頭的袋子破了,連忙拿了一個新的打包袋:“奶奶,這個袋子破了,我給您換個新的吧!”于是手腳麻利地為老奶奶裝好饅頭。老奶奶特別感動地對乘務員志愿者們說:“姑娘們,謝謝你們,你們不僅長得好看,心也好,真的謝謝你們了。”喝著熱乎乎的粥,現場的環衛工人不僅都感嘆:“早上喝上這么一碗愛心粥,一整天身上都是暖暖的。”
一早晨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全部忙完后,乘務員和志愿者們吃上飯已經是上午八點了,河南公司四分部黨支部的志愿者們也“入鄉隨俗”,跟隨著紅馬甲志愿者領隊,在用餐前唱了一首《團結就是力量》的紅歌,胸前的黨徽仿佛在這一刻也有了更實際的意義,那就是為人民服務。
用餐席間,四分部黨支部黨員們認真聆聽著鄭州愛心粥的發起人蔣奶奶的故事:2013年鄭州第一間愛心粥屋到現在的20多家,全部都來自有愛心的社會志愿者,有放暑假的學生、退休老人、有的是上班族利用早上的一點時間來幫幫忙。還有很多志愿者帶著孩子,鼓勵小朋友主動加入勞動,讓志愿精神成為一個家庭的精神力量。
將近10年的時間里,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這足以見證著鄭州的力量和溫度。此次活動的發起人四分部黨支部乘務長梁燕說到:“能夠帶領我們南航河南公司客艙四分部黨支部的小伙伴們來參與,看到這么多人加入到志愿者活動中我非常感動,尤其是蔣奶奶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真的很不容易。身為一名黨員,我也將帶著這份在這里感受到的愛和溫暖,投入到志愿者工作中去,為我的旅客朋友們做些事情,為群眾們真真正正的做一些事情!”
可能每一天都沒有太多的不同和變化,但日復一日的堅持,就是改變的開始。7月29日一個特別又難忘的早晨,充滿了正能量,河南公司客艙四分部黨支部的乘務員通過自己微小的力量發動身邊的人,以黨為指導方針,號召讓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這個公益活動中......
這雖是一碗普普通通的粥,但卻溫暖了整個鄭州,這是一頓匯聚社會各方愛心的平常早餐,在這最有人情味的地方,讓溫暖傳播,讓愛心傳遞。
組稿:魏健 供稿: 梁燕 孫夢雅 齊白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