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在這份榜單中,“中國”字眼出現145次,而這份榜單的汽車行業中,“比亞迪”的名字毫無懸念的穩列其中,比亞迪能取得這份成績并沒有多少人“吃驚”,因為2022年開年以來,比亞迪的銷售勢頭太猛了。
根據統計,比亞迪在2022年上半年,累計售出新能源乘用車63.8萬輛,較2021年增長324.8%,而在市場中呼聲極高的特斯拉,上半年累計售出56萬輛。
在這成績下,比亞迪高歌猛進的銷售勢頭并沒有絲毫到達頂峰的意思,網友戲稱“比亞迪的銷量是由產能決定的”,“排隊3個月提車那還是快的”,比亞迪似乎對此也早有應對,2022年初網絡上就流出比亞迪各大分廠的投產計劃,規劃年產能能夠達到300-350萬輛,由此可見比亞迪的潛力有多恐怖。
然而,很多人直到如今的比亞迪大紅大紫,卻鮮有人知道當年比亞迪一路走來的艱辛,我們通過一份2007年的消息,來了解一下比亞迪的成功之路。
王傳福豪言比亞迪汽車2025年全球第一
比亞迪在2025年做到全球第一的位置,我想如果王傳福近些年喊出來的話,沒有人去質疑,但是這句話是王傳福在2007年的時候喊出來的。
2007年,全球的汽車領域毫無疑問是燃油車的天下,當時的燃油車開始乘著電子化的浪潮逐漸朝著智能化發展,像一汽大眾邁騰作為一汽大眾大眾品牌未來“旗艦車型”首次亮相,售價高達24-35萬元,比亞迪也剛借助比亞迪F3的熱銷在國產車市場站穩腳步,這時候喊出比亞迪汽車2025年全球第一的豪言,未免有點太過自負。
而且,王傳??谥袪帄Z全球第一的“倚仗”,并不是我們熟悉的燃油車,而是用電動機帶動車子往前跑的純電動汽車,用王傳福的話來說:他手上有沖擊汽車產業的“核武器”——電動機,2020年是電動車的天下,而他掌握著電動機的核心技術,只不過純電車的概念在當時太過于前衛,以至于大多數人都認為王傳福是個騙子。
到底王傳福有沒有說大話呢?熟悉王傳福簡歷的人知道,他是個執行力很強、科研能力很強以及“工作狂”秉性的全能型人才,早在2006年北京車展上,比亞迪F3E作為純電動汽車比亞迪強力推出,被視為自主品牌車企在純電動汽車技術方面的先鋒,只不過因為配到設備問題,2008年12月,號稱雙模電動車的F3DM率先上市。
更為殘酷的是,2008年恰逢全球經濟危機,比亞迪F3DM又如此的與大眾市場格格不入,其銷量非常慘淡,即便是2010年深圳推出的高達8萬元的新能源購車補貼下,全年售出僅300輛左右。
但2008年在美國底特律,有人采訪王傳福:2015年全國第一、2025年全球第一的目標有變化嗎?王傳?;貞簺]有變化,我們還是信心百倍。
比亞迪“過山車”般的發展
2008年對于王傳福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經過芒格的多番游說,在此之前從未投資過“帶輪子的企業”的巴菲特,終于向比亞迪拋出了橄欖枝,在2008年以18億港元,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認購了2.25億股比亞迪股份。
有了巴菲特的支持,2009年比亞迪汽車的銷量坐上了第一個過山車,年銷量達到44.84萬輛,穩坐國產汽車企業第一把交椅,然而僅僅一年后,比亞迪的的財務就出現了危機,多種負面謠言四起,比亞迪的凈利潤也下降33.5%,而2010年還只是比亞迪噩夢的開始,此后的兩年,比亞迪凈利潤下滑一度達到94%。
2012年國內車市遇冷是比亞迪營收銳減的主要因素,不過在多方資料顯示下,比亞迪在2007年開始逆勢重金投資光伏產業,斥資5億成立商洛比亞迪公司,開發多晶硅和太陽能電池,但一想眼光毒辣的王傳福卻迎來了光伏寒冬,光伏項目的失利給比亞迪的財務造成了極大的拖累。
2013年,隨著國內車市的回暖,比亞迪斬下凈利潤大增579%的驚人成績,然而很快在2014年又出現凈利潤下滑21%的尷尬情況 ,很多人認為這是比亞迪“理科生”形象,不重宣傳只重產品技術的特性導致。
但這也只是一方面,在那幾年正是我國宣傳發展新能源汽車呼聲最強的時期,各種新能源汽車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幾乎等于零門檻的新能源補貼讓新能源市場不斷上演“劣幣驅逐良幣”的場面,電池易損、充電不便等負面評價給了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一個大大的差評,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沖擊,這場騙補鬧劇直到 2016年才畫上句號,此時新能源汽車才真正迎來發展蓬勃期。
比亞迪的技術積累讓人驚嘆
2016年之后,隨著“騙補門”的淡去,許多新能源汽車開始涌現出來,在這一時期,網絡上風頭最盛的并不是比亞迪,而是大名鼎鼎的“理小蔚”,隨著這三家純電車企推出自家的首款車型,一度讓比亞迪的新能源車型受到不小的沖擊。
不過,比亞迪厲害之處并不是多前衛的設計和多高級人機互動體驗,而是比亞迪厚重的新能源技術積累。
在比亞迪DM-i技術中,比亞迪并沒有延續2018年推出的第三代DM技術,而是對2008年推出的第一代DM技術進行重新打磨,將第一代DM技術中1.0升自然吸氣發動機串聯連接兩個電動機的原始設計,升級到1.5升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串聯兩個功率提升超過2倍的電動機,為此申請幾百項專利,解決發動機燃燒效率、串聯二次能量轉換等問題,這一設計比起第三代DM技術,取消了多檔變速箱和行星齒輪排,進一步壓低了生產成本,所以比亞迪DM-i車型能把價格降到同級別燃油車的價格。
除了DM-i技術,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也是吸足了大眾的目光,以電池起家的比亞迪并沒有放棄對電池的研究,拒絕市場上更受歡喜的三元鋰電池,使用更安全但能量密度低的磷酸鋰鐵電池,刀片電池的出現,極大的擴充了有限空間內電池載量,彌補了能量密度低帶來的續航短問題。
除了上述的這些技術之外,比亞迪更多的“黑科技”就不再一一贅述,不過在每一項黑科技背后,都是一個在21世紀初就為新能源汽車做準備的大公司,十幾年的技術積累換來的,這種厚重的技術加持,比亞迪沒有理由不被消費者認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