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引發大家集體討論的一個話題就是“iPhone13降價真香”。iPhone 14還未上市,市面上存在的“最新產品”就開始全線降價,這對一向高傲的蘋果來說,非常罕見。
即便自降身價,在蘋果的產品線里iPhone也還算風光。另外兩條業務線,Mac和iPad的營收都在2022年第二季度出現下降。不得不承認的是,消費電子的“盛夏”已過,未來想賺大錢,難度系數會越來越大。
究其原因,有公司本身遇到的問題,成本結構、供應鏈、行業競爭等,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消費電子產品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產物。而當下社會正處于第三次工業革命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換檔期,這意味著,商業的技術驅動力正在發生變化。
許多觀察者認為,每次工業革命都會對應三重運動:技術革命、市場和社會革命以及公司的組織革命。換言之,新技術驅動之下,商業模式和公司的管理模式也要隨之迭代,進化,甚至需要創新和顛覆。
而如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驅動技術已經基本得到共識,即:人工智能、物聯網、5G、云計算、邊緣計算和大數據,但對應的商業模式、組織變革到底是什么模樣,目前還沒有公認的標準答案。
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代表行業自動駕駛為例,它并非一個“單品”,其背后是一套復雜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龐大的數據庫、運營服務體系、道路基礎設施,甚至整個城市的交通規劃。
也因此,曾經被驗證過的商業模式,都很難與自動駕駛去適配,自動駕駛行業必須要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老大哥Waymo選擇了Robotaxi路線,自從2017年推出自動駕駛乘車服務開始,Waymo就畫了個金光閃閃的大餅,然而,到了2020年初,Waymo發布的Robotaxi運營報告顯示,每周提供1000至2000次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圖說:Waymo運營的Robotaxi)
與高昂的研發成本和運營成本比起來,這一投放密度無法給Waymo帶來盈利,也無法帶來更大的商業價值,Waymo的估值也一降再降。在國內,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百度、滴滴等都推出Robotaxi項目。不過,Robotaxi想要在商業模式上跑通,面臨著技術、成本、基礎設施、大規模城市級落地以及法律法規等多方面的挑戰。而這些都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解決的問題。
一些投資人變得謹慎,耐心也受到考驗,甚至有清醒者發現,這并不是一個好生意。時任華為智能汽車事業部智能駕駛產品線總裁蘇箐放言:“打死都不會做Robotaxi,現階段做Robotaxi的企業都得完蛋。”
Waymo也開始轉向自動駕駛卡車的探索,與物流公司、物流提供商合作,在州際公路上運輸貨物。與此同時,自動駕駛卡車在國內也出現了一批踐行者。無人物流配送和特定區域內的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前景,看起來要比Robotaxi更加明朗,但至今還沒有成功案例,仍處于探索階段。
(圖說:看起來很酷的自動駕駛卡車,離商業化落地還很遠)
除此之外,在中國新基建的浪潮之下,另一條路線也逐漸清晰,即“單車智能+車路協同”路線。
與單車智能路線相比,在技術上,“單車智能+車路協同”更安全,能夠解決單車智能難以克服的技術痛點;成本上,車路協同可以用路側設備讓路變得更聰明的同時,大幅降低車載成本及總成本,更容易實現大規模落地,商業化場景也更豐富。
目前,在國內,“單車智能+車路協同”這一路線也已經有不少公司入局,蘑菇車聯、百度、華為、四維圖新,以及一些車企也在加強對車路協同的布局。其中,蘑菇車聯的定位是自動駕駛全棧技術與運營服務提供商,可以說是,all in這一路線的玩家。
(圖說:蘑菇車聯對外展示的車路云一體化技術路線)
對這條路線的堅守也讓這家2017年成立的公司就取得不錯的成績,在2021年拿到湖南衡陽的5億城市級訂單后,今年項目落地的速度明顯加快,7月26日與四川天府新區簽訂30億訂單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又與無錫梁溪區和北京市通州區分別簽訂20億、16億訂單。這已經是今年簽訂的第四單。
雖然金額很高,但也有質疑者表示和政府做生意這件事不夠“性感”,后續的運營服務也只是一個“餅”,甚至有人指出,蘑菇車聯初期更多地扮演了“基建服務商”的角色。這些質疑都有一定道理,那么蘑菇車聯這家公司的未來到底還有多少想象力?或者說,“單車智能+車路協同”這條路線還有多少想象空間?
我們可以以蘑菇車聯為樣本,把這件事拆開來看。
首先,“單車智能+車路協同”這一方案能夠支撐起城市級自動駕駛落地項目,在新基建政策的支持下,可以在城市間迅速實現復制,開疆擴土。蘑菇車聯不斷簽單可以證明這一點。
其次,單車智能+車路協同本身具有可拆分的特點,車、路、云三塊可以拆分,并且任意組合,可以靈活地應對G端、B端和C端用戶。城市級解決方案龐雜且難度系數高,如果能把城市級方案做熟,做透,再去做B端和C端市場的生意,屬于“降維”,很容易上手。
第三,運營服務這個“餅”到底要怎么看?從已簽訂的項目可以發現,蘑菇車聯運營的公共服務車輛主要有自動駕駛環衛車、公交車、巡邏車等,這些車輛可以幫助相關部門和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僅以北京市海淀區為例,2020年其環衛支出預算為10.49億元。如果蘑菇車聯能多點開花,后續僅自動駕駛環衛車的服務運營就是一塊很大的蛋糕。
蘑菇車聯在不斷突破政府項目后,已經開始突破2B端市場,與中國電信,北控等展開基于不同場景的合作,這些都為最后邁向2C端的服務積累大量的場景數據和運營經驗。
由此可見,“單車智能+車路協同”可以實現從2G到2B再到2C的商業閉環,與國外單車智能路徑比起來,是目前自動駕駛行業最有可能走通的商業路徑,期待,未來自動駕駛行業有更多的商業路徑可以跑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