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佳
首次聽說六叔邵逸夫的名字,還是源自大學校園里的“逸夫樓”。經營著香港邵氏影業的他,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一直向香港教育機構捐款。后來,他轉投內地。眾多高校,均以擁有“逸夫樓”為榮。
都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女人的身影。的確,在六叔身后,果真站著一位“方小姐”方逸華。她陪著他,一同在香港影視圈打拼,既是他的紅顏知己,又是他的左膀右臂。可以說,她真的把青春獻給了他。
01
方逸華,1934年出生,母親是當時上海夜總會的紅歌星方文露。至于父親是誰,目前在哪里,這個話題,在家里是避而不談。總之,她從小隨母姓。
母親賣唱,單身家庭,成長在這種環境下的方逸華,比較早熟,她從小就洞察眼高眉低,但她從未表露過什么多余的情緒。
天天對著多事之秋的江湖,沉靜以待,17歲的她,便以甜歌,名震南洋,被譽為“出谷黃鶯”。
方逸華不僅承接了母親的美貌和歌喉,她還有著別人難以企及的同理心。
1952年,在邵氏戲樓,受邀從香港來到新加坡演出的方逸華,演繹著一曲《花月佳期》,甜美熱情。
臺下的邵逸夫,聽得如醉如癡。一曲結束,邵逸夫忙著打聽美女芳名。
自此,兩人相識。此時的方逸華,正逢18歲,花季年齡,端莊秀美;而那邊45歲的邵逸夫,風度翩翩,事業有成。
這邊道一聲“方小姐,好歌喉”,那邊還一句“邵老師,久仰久仰”。
雖然,年齡差,立等可見;可妙齡女子的青春洋溢,與中年男子的成功風采,還是相得益彰。交談之下,兩人相見恨晚。
其實,方逸華長得不能說是傾國傾城,但她有著自己獨特的氣質,出污泥而不染,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可與自愛。
此后,只要邵逸夫來港,他總會到方逸華的夜總會捧場。
從小沒有享受過父愛的方逸華,對邵逸夫更多的是對待老父親般的傾慕有加,高山仰止。
隨著交往的深入,邵逸夫發現,方逸華不僅人靚歌好,而且對著公司運營,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這不但讓邵逸夫刮目相看,而且每次當他愁眉不展,內心深感孤獨時,方逸華總能用真摯的關懷與懇切的體貼環繞。
一句話,方逸華提供的暖心情緒價值,絕對與眾不同,深慰我心。
大清帝國時,左公左宗棠,謀劃大業與處理私事,不可一日無胡(指胡雪巖)。現如今,雖說邵逸夫身邊美女如云,但他不可一日無方(方小姐)。
02
1957年初秋,邵逸夫離開獅城,轉戰香港,投入電影業。那一年,他正逢50歲,半百之年,也是知天命的年齡。
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之際,邵逸夫不忘向他的紅顏知己方逸華,出手相邀,請她任職邵氏影業。
正逢事業如日中天的方逸華,毫不猶豫地退出歌壇,只為與值得自己托付一生的男人在一起,共同打拼。即便邵逸夫,已是50歲的有婦之夫。
果然,方逸華沒有讓邵逸夫失望。
1957年,在方逸華的極力推薦下,李翰祥與胡金銓,進入邵氏視野。
李翰祥,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最早與內地合作拍片的大導演。他執導的《火燒圓明園》與《垂簾聽政》,讓我們第一次見識到梁家輝的風采。
因拍攝此片,梁還獲得了香港金像獎影帝。不過剛得獎,就被封殺,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重歸正題,當年,正是方逸華的慧眼識英雄,李翰祥導演的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讓邵氏影業在香港起家。
后來,胡金銓導演的《大醉俠》,更是開創了邵氏全盛時期功夫片的先河。
上世紀九十年代,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一片,李慕白與玉嬌龍,在竹林打斗的那場戲,正是李導演借此向胡金銓導演致敬。
世上,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而李翰祥與胡金銓的脫穎而出,正是得益于方逸華的舉薦。
可見,方小姐的眼光,的確老辣獨到。
邵氏影業的全盛時期,被外國傳媒譽為“東方的好萊塢”。
軍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這中間,沒人否認方小姐的功力。
03
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影受到電視的挑戰。又是方小姐的高屋建瓴,她建議邵逸夫去競投無線電視(TVB)的經營權,結果一舉成功。
TVB的電視劇《射雕英雄傳》、《上海灘》、《天龍八部》等在內地的播映,更是萬人空巷,成為一代人的回憶,造就了TVB的巔峰。
我們熟知的天王巨星,如劉德華、郭富城、周潤發、梁家輝、梁朝偉、周星馳等,全都出自TVB的無線藝人培訓班。
那些絕代女神們,趙雅芝、張曼玉、李嘉欣、翁美玲、邱淑貞,全都出自TVB復辦的“香港小姐”。
所有這些,都印著方小姐名頭的濃墨重彩。
邵氏影業,從創立,到巔峰,到低谷,再創TVB輝煌,一路上風風雨雨,溝溝坎坎,既有陽光明媚,也有風雨交加。
一直陪在六叔身邊的,便是方小姐,從青絲到白發。
04
1987 年,邵逸夫的發妻黃美珍,在美國病逝,享年85歲。
她與邵逸夫,從1937年結婚,至1987年,整整50年,可謂始見金婚。兩人膝下,二子二女,湊成兩個“好”字。
患難見真知,當年,邵逸夫因拍攝抗戰影片,曾被日軍抓走。正是在黃美珍及其娘家的幫助下,邵逸夫才重見天日。
這世間,除了生死,均為小事。因此,即使身邊有了紅顏知己,六叔也對自己的發妻,情深意重。
畢竟,男人心中總有兩朵玫瑰,一朵白,一朵紅。多情總被無情惱,兩者,均是心頭之好,難以取舍。誰用情深,誰受傷。
為了追憶亡妻,邵氏影業停業一年。
有記者,曾一次次追問邵老板,何時扶正方小姐?六叔以太極之勢,與之周旋,“沒打算”便是最好的托詞。
而那邊的方小姐,也是知足之人,她表示,她敬邵逸夫為老師、老板、朋友和知己,她十分珍惜這難得的緣分,不求更多。
雖然方逸華從未向六叔提及結婚,但他知道,給自己心愛的女人一個名分,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終于在1997年,在發妻黃美珍逝世10年后,邵逸夫與方逸華,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正式注冊結婚。
1952年,她18,青春妙齡的女子,待字閨中;1997年,她63,花甲之年的老太,白發新娘。
從青絲到白發,為了一個男人,她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對于這場婚禮,香港著名評論人查小欣這樣說:方逸華需要的并不是庇護,而是尊重和認同。“她對他傾慕、感激、欽佩,而不是依賴、乞寵。一個真正高尚的男人,最終會給她名分。”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離世,享年107歲。
丈夫去世后的三年,方逸華也走了。她一生無兒無女,選擇像丈夫一樣熱衷慈善,將自己的百億身價全部捐出。
有著“香港電影教父”稱號的吳思遠,評價:“邵氏興盛的時候,它代表的就是香港電影,香港電影就是邵氏。”
而邵氏掌門人的邵逸夫,身邊最亮的星,永遠都是心中最愛的那顆朱砂痣,方小姐。
曾經有人問方逸華,為了邵逸夫放棄名分,放棄生子的權利,值得嗎?她回答:邵爵士是個與眾不同的人啊!
萬千浮華身邊過,唯有真愛暖人心。
人生有得有失,想要面面俱到,純屬非份之想。至于是對是錯,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努力了,得到了,也就問心無愧,心安理得。畢竟,一切答案,只有自己的心才知道,別人的眼光與看法,誰又care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