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被俘的國民黨軍政戰(zhàn)犯們,被關押在各地的監(jiān)獄、勞改農場和看守所里。1956年,這些人被統(tǒng)一送到戰(zhàn)犯管理所中,由公安部統(tǒng)一領導和管理。
有一些級別低的戰(zhàn)俘,看到那些高級別戰(zhàn)俘的伙食比較好,就很不服氣,經常向管理所抗議說“為啥反動職務越高,罪惡越大,待遇越好;職務越低,罪行越小,待遇卻越差”。
戰(zhàn)俘管理所的管理干部就耐心向他們解釋:這些人一般年歲比較大,身體也較差,特別是對他們的改造時間要比一般人長,所以待遇就好一些。你們級別低一些,年輕,身體也較好,犯的罪過也小,改造的時間也短一些,所以沒有必要再提高而超過戰(zhàn)士和一般人民的生活。
這些人一聽說他們“改造的時間要短些”,馬上就不再提提高待遇的要求了。畢竟,誰不希望早點恢復自由呢,沒有一個人愿意為提高待遇而多關幾年。
下級戰(zhàn)俘們不鬧了,可是外邊的老百姓卻不理解。當時關押沈醉等一批國民黨戰(zhàn)俘的戰(zhàn)俘管理所,由重慶原國民黨“中美合作所”附近的繅絲廠改建而成。當時沈醉他們的待遇是每月16元的伙食費,“可以每餐一葷一素,量相當多;除了魚、肉、蛋一-類外,還常常買雞鴨等。”而且,這些戰(zhàn)俘都配發(fā)了統(tǒng)一的服裝,他們的牢門也不上鎖,可以自由在大院里走動,各牢房的人可以自由串門,只要不走出大院就可以。
當地老百姓看到這個單位的廚房,每天采購那么多的葷菜,里邊的人也都穿著統(tǒng)一干凈的制服,非常羨慕。當時這個戰(zhàn)俘管理所,對外宣稱叫訓練班。那些非常羨慕的老百姓就去打聽這是個什么訓練班,什么條件的人才能參加這個訓練班。得到的答復一般都是說他們不夠條件參加這個訓練班。
老百姓當然不死心,仍然到處打聽怎樣才能加入待遇這么好的訓練班。直到后來,老百姓發(fā)現在里邊活動的人,有過去的四川省主席王陵基、西南長官公署第二處處長徐遠舉、兵工署稽查處處長廖宗澤,以及四川軍閥中當過司令、參謀長一類的著名人物時,才大吃一驚,恍然大悟,原來里邊都是國民黨的俘虜啊!才明白為啥說他們條件不夠,的確是不夠,這輩子都夠不了!
淺水亦深淵 / 文 2022/10/29
資料來源:《沈醉回憶錄》,沈醉、沈美娟著,中國文史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