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的擔憂,果然照進了現實,中國正迎來一場消費回流。對很多國家來說,中國游客就是行走的“GDP”,為這些國家的旅游業、零售業帶來強勁的增長動力。泰國曼谷大皇宮附近的一位商販感慨,沒有了中國游客,他的收入只有以前的一兩成。
還有大名鼎鼎的韓國首爾明洞商圈,即便沒去過韓國,也在朋友圈代購那里聽過這個地方。這條街匯集了各大化妝品品牌賣場,被稱為韓國的“美妝天堂”。但在疫情發生后,基本沒了中國游客,當地有80%的化妝品店都關門歇業。
疫情前后截然不同的變化,外媒也是看在眼里。日媒感慨,中國人不再喜歡出國游,更喜歡國內游;美媒前段時間聚焦到中國端午,還拿廣州荔枝灣景區舉例,說當地組織劃龍舟,最高興的是商販,因為可以吸引游客帶動消費。
可以說,泰國、日本、韓國、法國等旅游業發達的國家,都非常渴望中國游客,以及他們帶來的萬億消費。特別是中國人在巴黎、東京、紐約街頭,瘋狂掃貨購買奢侈品,讓很多老外目瞪口呆。全球著名的貝恩公司預測,中國將在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市場。
但是如今,情況完全變了,美國媒體驚呼,中國人不出行,全球旅游業遭受重創。日媒更是發現,比中國游客不來了更可怕的是,中國出現一個“夏威夷”,人們正在瘋狂消費。日媒嘴里的夏威夷,其實就是海南島,同樣具備免稅的屬性,利于奢侈品消費增長。
海南目前共有10家離島免稅店,還有2家在建設中,免稅商品涵蓋45大類,離島游客消費額度為10萬元。去年,海南離島免稅店銷售總額超過600億元,同比增長84%;免稅購物人數約968萬人次,同比增長73%;免稅購買件數5349萬件,同比增長71%。
除了海南免稅店,國內發達的互聯網電商,同樣是國人奢侈品消費的重要增長渠道。例如特賣電商唯品會,上線了“唯品奢”欄目,主要聚焦國際奢品及國際一線大牌。雙11前夕,唯品會舉辦了金秋送禮主題的“奢品日”活動,整體銷售額對比日常翻了3倍。
一位叫徐徐的95后都市白領女性,最近就留意到唯品會每月都會舉行“奢品日”活動,一款適合通勤的英國品牌箱包,價格低至3折,于是她果斷下單。徐徐感慨說,價格比在國外買更劃算,還能省下一筆出國費用。
所以說,消費從來都不會憑空消失,只是中國人有了更好的選擇。這也是讓外媒擔憂的地方,中國回流的不僅是消費,隨之而來的還有創收和就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