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虓
越是成長,越理解陶淵明的境界。
晉代文學界,文豪皆追求辭藻華麗,
陶公卻反行之,打破框架不求工整,
將一切意境表達,凝練為簡單自然。
簡單,不冗余、不修飾、稱心而談,
自然,不做作,不算計,意猶未盡。
天然去雕飾,樸實無華般娓娓道來,
最高妙的文學境界莫過于此。
就如同一位長者,說出來的話,
總是質樸卻又令人深思。
深悟陶淵明詩句的本味與余韻,
江小白農場,是個頂好之處,
可以真正走進陶公的每一句詩。
這里沒有過多的人為修飾和干預,
也不受條條框框和形式的束縛,
只有最純粹的自然生態之美,
徜徉于此,就像光著腳丫肆無忌憚漫步在田野間,
無拘無束,與自然合一。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歸園田居 其一》
毫不夸張講,在江小白農場,
踏進去第一步,就能看到這樣景象。
不僅是依依墟里煙,
甚至能聞到飄出的菜香;
豈止是雞鳴桑樹巔,
還有小狗、家鴨、家雞,
這里還是白鷺的棲息之地。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飲酒 其五》
住在農場,方悟真義,
無車馬生喧,非離人間煙火。
尋自偏之地,只需心系遠方。
沒有圍墻和邊界的詩酒田園,
只有花鳥蟲魚,清風拂過的自然之聲。
置身此中,心靈得以寧靜。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讀山海經·其一》
僻靜的黃莊村在沉睡中醒來,
洋溢著仙女不施粉黛的自然美。
不妨與自然交融,感知一草一木,
或是和三五好友談笑風生,
愉悅地品嘗一杯自然釀造的美酒。
還有那菜園里的新鮮果蔬,
無須清洗,便可烹調一頓本味佳肴。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歸園田居·其三》
江小白農場,四面山下,
果蔬自由生長,青梅、杏、番茄、豆角……
在蝸牛菜園,薈萃上百種天然食材。
當然,最令人震撼的,
是那高粱的萬畝“海洋”,
秋天豐收后便成為清香自然酒的原糧。
田園生活的隨心與隨性,
這里,淋漓盡致。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飲酒·其七》
白酒、米酒、花果酒......琳瑯滿目,
江小白大地酒館的“忘憂物”,
應有盡有。
在農場的調酒吧一隅靜坐,
口腔里感受單純高粱發酵的自然酒滋味,
一邊眺望窗外的溪水潺潺、花開繁盛,
傾聽忽近忽遠的蟲鳴鳥叫,
仿佛身臨“遠我遺世情”的意境。
營己良有極,過足非所欽。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和郭主簿 其一》
距農廠僅5公里處,
即是江小白酒廠。
依靠自然共生的生態,
實踐本味釀造的方式,
釀造清香自然的高粱酒。
酒廠和農廠的自然共通,
種植和釀酒的生態共融。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雜詩》
在這里,沒有芥蒂、壓力、隔閡。
唯有的,只是純粹、簡單、自然。
不高不傲、真情真意,
把風格、情感、風土和人聯結起來,
回溯到酒與風土、人與酒、人與人的簡單質樸。
中觴縱遙情,忘彼千載憂。
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
《游斜川》
江小白的農場與江小白的酒,
異曲同工。
農場,讓人們可以在自然中解憂,
美酒,讓人們可以在愁思中忘憂。
體驗過,醉飲過,方還本真,
當下更勝明日,
簡單即是美好。
詩酒田園,簡單自然,
這就是我在江小白的農場里,
尋覓到陶淵明式的生活哲學。
作者簡介:
李虓,食品發酵專業碩士、工程師,酒類食品行業評論作家、策劃人,《酒食評論》自媒體矩陣、李虓?策劃咨詢創辦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