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藝術賦能美好生活與產業發展,亮化上海文化品牌”,由中國表現藝術中心與謙禾文化共同組織的 “中國表現”公共藝術月開幕式暨張方白個展與《凝固——張方白作品研討會及評論匯編》新書簽贈會于2022年11月16日在上海OCT See文化力創想中心成功舉行。
“中國表現”公共藝術月以上海OCT See文化力創想中心作為本屆活動起點,以“推動藝術進入生活”為命題,與上海市各社區的藝術文化資源進行聯動,從學術、理論支持到頭部藝術內容引領,打造品牌聚集效應。通過藝術專業研討、體驗展、社群活動、社區聯動等系列公共藝術月活動讓學術、專業的智慧沉淀延展成為有價值的公共藝術項目與事件,并產生長久性的文化影響力。使藝術更有效的賦能發掘保護當地歷史文化,打造新舊融合的“未來城市”新概念,助力上海精神文化建設與文化軟實力的新名片。
藝術家張方白,現任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表現藝術中心主任。本次活動是藝術家張方白先生的一場高質量個展和至今最具深度和廣度的當代藝術個案研究的新書發布會,也是年度“中國表現”公共藝術月系列活動的序幕。此次活動旨在將“中國表現”公共藝術月辦成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活動之一。
當天活動由嘉賓致辭、中國表現藝術中心授牌儀式、“中國表現”公共藝術月開幕式和張方白個展與《凝固——張方白作品研討會及評論匯編》新書簽贈會及研討會等環節組成。中國著名藝術評論家陳孝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環境設計藝委會副主任黃建成,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李磊,華東師范大學資產經營管理公司董事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社長王焰,瑞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浦正東,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紐約現代美術館咨詢委員黃文叡,榮氏文化基金理事長饒清,上海謙禾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夏云等多位評論家、策展人、藝術家、企業家、藏家、藝術家好友嘉賓出席活動,并現場致辭。
中國著名藝術評論家陳孝信指出:最重要堅持國際性事業,要有國際大視野。必須堅持“根系生長”,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提煉、借鑒、轉換、利用和再創造。發展民族性的繪畫是不夠的,中國油畫的真正出路在于文脈當代。中國的新藝術應定位在超寫意,簡單說就是觀念寫意。要把每個藝術個案研究透,串起來成為一部當代藝術史。藝術教育、美術教育必須開放、思維多元化。最后藝術市場需要眼力、需要修煉,更需要實力來劃破藝術界的天空。
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李磊致辭道:張方白具有國際的視野,也有身后的人文情懷,他的作品有一種生命蒼涼感,但又在生命的搏擊中不認命運,體現出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上海是一片藝術熱土,作為中國對外的窗口,展現出中國的精神和中國藝術。
瑞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浦正東致辭道:我們正在策劃“中國表現走向世界”的項目,準備與德國、比利時、法國、澳大利亞等各國的文化中心聯合策劃代表中國的“中國表現”展覽。張方白的作品在國外非常受歡迎,希望我們的“中國表現”弘揚世界、走向世界、發揚光大。
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紐約現代美術館咨詢委員黃文叡指出:藝術作品的展出與體驗需要多種形式與場景,這次的展示形式就是針對于張方白作品的震撼度與畫面里的肌理紋路的深刻感而特別設定的,可以帶來延展性討論的氛圍。
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表現藝術中心主任張方白說道:藝術評論家給出的是關鍵的啟示,是一種觀念的變化。這個關鍵的啟示,因為一個時代的人,都是有一種潛在的集體共鳴,集體無意識。評論家與你生活在一個時代,他也會和你一樣去感受歷史文化,比藝術家更有洞察力。所以評論家在當代藝術中意義重大。
上海謙禾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夏云表示:感謝張方白老師用他激揚而深沉的生命筆觸經過時間的洗煉凝聚成的美好的作品,將藝術界的朋友匯聚于OCT See文化力創想中心來曬智慧、曬藝術、曬生活。WEART藝術平臺勵志推動藝術進入生活,藝術賦能美好生活和城市產業發展,“中國表現”公共藝術月的美好畫卷就此拉開序幕。
中國著名藝術評論家陳孝信作為研討會學術主持,在他的帶領下,各位專家、評論家與藝術家就“中國表現”為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中國表現”公共藝術月的成功開幕標志著主辦方謙禾文化為藝術文化力發展開啟了新的篇章。謙禾文化落戶于虹口北外灘核心區,區域深厚的文化底蘊給了謙禾廣闊的藝術創想舞臺。謙禾文化的WEART藝術平臺,以“人人都是藝術家”為價值觀,“極致的藝術服務體驗”為標準,從多維度為“藝術進入生活、藝術價值的量化”提供有效的藝術路徑、方案模型與實踐案例。平臺致力于促進藝術人員就業,助力藝術人才培養;開展以“藝術賦能美好生活”為主題的藝術進社區的系列活動,為推動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新的力量;提供藝術品和商業公共空間的鏈接,賦能商業品牌的文化藝術提升;助力藝術文化創新以及藝術內容的數字化,創造交易價值。
END
相關推薦
“中國表現”公共藝術月開幕式暨張方白個展與《凝固——張方白作品研討會及評論匯編》新書簽贈會
中國表現|張方白:“中國表現”最早的經歷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